缺乏對位與當代性的米蒂亞《又一個,米蒂亞》
9月
18
2013
又一個,米蒂亞(牯嶺街小劇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81次瀏覽
謝東寧(2013年駐站評論人)

改編經典劇作,始終有兩種力量在拉扯,一是原著所置於之時空及精神,二是與當代觀眾的溝通;最理想的狀況,是創作者能夠帶著原劇本,穿越時間空間,成功轉換為屬於當代的新文本,即使只是取其部分意象,或者提出延伸甚至根本相反之意見;而比較遺憾的作法,就只是將原著當成表面符號,完全無法與之對話,甚至更糟糕的是由誤讀之下產生的誤解。日前在牯嶺街小劇場上演的「希臘悲劇創新」跨國製作系列,由身體氣象館與法國祕密集社劇團聯合製作、演出的《又一個,米蒂亞》,就讓筆者有比較屬於後者的感受。

《又一個,米蒂亞》中的米蒂亞,跟希臘悲劇中的米蒂亞關係不大,編導將米蒂亞脫離故事脈絡,獨立成為一個敢愛敢恨的女人,於是在象徵現代公寓的舞台上,名叫米蒂亞的女人跟情人傑森,循著原故事的大意,展開了兩人關係的對話。比較特別的是,由台法跨國合作的形式,導演安排了兩對米蒂亞和傑森(法國米蒂亞加臺灣傑森、臺灣米蒂亞加法國傑森),原本以為這種跨文化的企圖,或許是要討論兩種文化中的(敢愛敢恨)女性,結果導演似乎還是以自我為中心,臺灣米蒂亞只淪為法國米蒂亞的翻譯,法文說一次、中文說一次(如此反覆,非常疲勞),並且在表演方面,這種翻譯也不甚精確(臺灣演員多了些誇張),另一組情侶的關係更是模糊,總之,這樣的安排僅僅只具有功能性而已。

而在故事的展開部分,導演似乎對於語言的空間性無能為力,只能將語言平鋪直述,四人的語言對位關係可以產生之並置、交錯之聲響可能性缺乏,而兩個傑森的現場演奏音樂(電吉他與爵士鼓),只有串場功能,看不出必要性。空間中的身體處理更是單一,常常只見演員直挺挺站立說話,語言的情緒在演員身體裡不知所措(另一個原因是,這些情緒都是假的),而演員缺乏邏輯的走位,也看不出導演到底想如何說這個故事?只好猛放煙霧,讓空間稍微不致太無聊。而故事的高潮應該是殺自己的孩子,結果竟然是米蒂亞拿一個可愛布玩偶,按在很淺的水池中,實在非常地輕佻。

《又一個,米蒂亞》構想立意甚佳,但是還是得回到原來劇本找回精神,米蒂亞由愛生恨,不能光用男人喜歡外遇來解釋,原劇本的外在力量,軍事的、政治的、家族的、命運的…如此種種,讓米蒂亞耗盡全部法力,最後情人卻仍然移情別戀(原因當然不止是被美色迷惑),使其想盡辦法來報復,其中不乏具有當代性的轉換場景,甚至今日更為殘酷血腥,而這也是這個劇本,到今日仍然大受歡迎,各種版本、改編不斷的原因。很可惜,法國祕密集社劇團導演號稱從2007年開始構想,此次台北是同一文本的第九個版本,而最後呈現出這樣的內容,真的只能說是差強人意。

《又一個,米蒂亞》

演出|法國祕密集社劇團
時間|2013/09/14 14:30
地點|台北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過於拗口的中譯對白不但未能成為「腹語」,連基本的「翻譯」功能也近乎失效,如果語言乃通過身體的動能而驅動,不消說,連演員的身體都因為語言失效而被限縮與扁平化,四位演員在台上的能量彷彿都遭到封印,不得發揮。(薛西)
9月
19
2013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