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據文字以及其聲音/聲響/聲紋堆疊景觀處理歷史,重構史料也召喚情感,對應行進中時已無法直接辨認的歷史空間,確實形成了獨特的時空距離與心靈景觀,也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去觀看歷史與城市空間的關係。面對台灣各鄉鎮藏的白色恐怖遺跡,期待已有的漫遊者劇場能繼續播放,繼續有意識的擴展漫遊的景深,進行悼亡與開展,讓記憶與遺忘繼續鬥爭下去。(黃馨儀)
12月
28
2020
1558
5月
04
2020
1239
許生翰的舞作在非正規劇場演出,而且每次演出都只接受少數觀眾,《母之死》每場限額十五位觀眾,如此自我邊緣化,在我看來是許生翰刻意的選擇。我認為,保持邊緣性,才是最好的狀態,因為只有在邊緣,才能夠擁有最大的自由,不被主流收編。(陳祈知)
4月
28
2020
1680
它並沒有重新打開我們對於事件的認識,打開劇場作為公共領域的可能,卻一開始就與事件的「反」的光譜貼在一起,清楚地相對於支持拆除的另一光譜,反而自我簡化地變成各自表述與抒發的單向度發聲場域。(吳思鋒)
9月
02
2019
1480
在這次的展演中,參與者作為觀眾需要透過空間視覺特徵來維持其劇場效應,參與者作為表演則全然欠缺舞台形式的支援,唯一的舞台也就是個人的個性、慣習在另一個人或外在音響中產生的反應。這樣是打破第四面牆嗎?或許答案並不如此簡單。(印卡)
7月
18
2016
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