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如同歌手所言,人們唯有反省才能有所提升,人類在自然面前是如此微小。今年的月光.海音樂會僅此一場,從中看到音樂人除了關心自己的創作生涯,也關心土地正義、族人、文化發展等大小事,顯見東海岸大地藝術節不只為了觀光發展或振興經濟,也與部落文化、在地族人的生活願景有著深刻而長遠的連繫。(施靜沂)
11月
05
2021
雖然從劇場的角度來看,《沒有》雖然結構略顯鬆散,動作如前幾個作品一樣包含體能耐力與跨性別挑戰,議題也是布拉瑞揚舞團一貫的原民當代性,然而《沒有》一作清楚地從阿美族年齡階層文化為創作出發,進而反映了台灣當代原民的共同處境。布拉瑞揚舞團再次突顯了當代原民游移也猶疑於傳統與當代、壓迫與挑戰、堅持與反抗,不斷掙扎、挪移、行動的共同生命經驗。(李宗興)
5月
10
2021
以今年八月的首場音樂會為例,除了開場與壓軸的都歷、都蘭阿美族地主隊,中場邀請了獨立歌手芳怡(Fann)及體現台客文化的拍謝少年前來演出。一方面藉由閩南、客家與原住民並置的演出陣容體現多元文化在東海岸遍地開花,也可說在原住民與國家共同守護的土地與海岸線,思索民族界線的虛實與重構/共構。(施靜沂)
8月
26
2020
除了以民謠吉他和華語抒情歌為橋梁,將文化傳統融入音樂,旮亙樂團團長少多宜及歌手舒米恩都擅長藉著採編不同音樂元素,增添音樂作品的豐富度與層次感,彷彿將過往族人採集野菜的邏輯,轉化、應用到音樂的製作上。(施靜沂)
8月
25
2020
東海岸宜灣部落的阿美族音樂學人Lifok黃貴潮,生前因雙腳不便,不像其他族人、獵人一樣經常走山入海,而是將畢生心力投注音樂製作與研究;或因時代、個人際遇等種種因素,他的旋律與心境和當今的原住民流行音樂有所不同,而他的影響力在東海岸至今仍無遠弗屆,化為許多音樂人及樂舞作品的底蘊。(施靜沂)
7月
28
2020
《#是否》主旨鮮明,藝術手法圓熟,是布拉瑞揚舞團成立於台東以來,最優異的作品。其極富潛力,通俗文化直接轉化為當代批判語言,雖說布拉還是溫柔,結尾還是給予希望,不管是不是蘇芮唱的《是否》,還是總結於結束曲舒米恩創作的《我在那邊唱》,悲傷、歡樂都好,生命的「流」將繼續移動,每個人都必有每個人的樣態方向。(紀慧玲)
5月
30
2019
從阿米斯音樂節到本次與TSO合作,舒米恩的音準以及演唱技巧一直都是相當明顯的問題。倘若以專業水準來說,一場一小時的演出中有四到五次的失誤已經算是太多,像是起音不準以及破音等等問題都值得好好處理。 (馮祥瑀)
3月
13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