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欄目
長度
專題

《紅色青春》與其他白色恐怖戲劇作品不同的地方正在於,它清楚地交代了1950年代的政治受難者在「受難」前所發生的事。⋯⋯故事儘管是虛構的,但其實在歷史上「皆有所本」,主要的案件原型是1950年爆發的「台灣省工委郵電總支部案」。(張智琦)
12月
22
2021
本文亦嘗試在前半以稍長篇幅,盡可能略述並記錄下每位表演者的表演素材與片段。後半,則以「壓抑主體的釋放形式」與「主體的劇場媒介化」作為進一步的闡述。⋯⋯《實驗067》的這個「紀錄劇場」,很可能已經離開西方紀錄劇場架構下的紀錄劇場,而僅僅是有關「(私)紀錄片的劇場化」⋯⋯(謝鎮逸)
5月
28
2021
此作品體現當代受薪階級的縮影,身處一面鼓吹正能量、一面釋放負能量的精神分裂資本主義現代社會裡,角色扮演能夠讓人活得更輕鬆,每天cosplay上班族、穿著變態的套裝到公司,社交時注意自己的樣貌,不要穿得像助理,當然也不要穿得比自己的老闆還好,語言的、衣著的、姿態的一切控制,像極了弱勢國家逆風高飛的敘事學,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樣貌,但由於仍然想在邁向成功的道路上保有自我,導致每天都留下不夠成功的陰影。(蔡昀芝)
12月
22
2020
兩段實驗即興聲響在聽覺主體風格明確建構之下,各自從不同角度出發,在當代藝術美學鴻流中微觀取徑出了現代人文思潮演進下的矛盾鴻溝,透過聽覺共性建立下,除了將這些訊息存留進聲音創作中,也創造出具辯證性的現代實驗即興聲響之美學形式。(張瑋珊)
9月
18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