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興聲響裡的敘事美學與角色辯證《噪集2019─無主之島》(第二場)
9月
18
2019
噪集2019─無主之島(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05次瀏覽
張瑋珊(特約評論人)

聲響樂音中的各種調韻,透過詮釋、鋪敘與再解構,因整體創作基調的轉性,呈現著不落言詮、抽象晦澀或混亂意象,即便是我們所熟悉的日常聲響、樂器聲音,都被迫以嶄新面向重新聆悉與省視。2019臺北藝術節的《噪集2019—無主之島》於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中正堂展演空間進行兩場演出,其中的第二場呈現,是由FEN-Far East Network(下稱FEN)分別與臺灣擬音師胡定一、南管音樂家黃俊利合作;在這些代表著不同聲音藝術領域的藝術家們聯合展演下,讓這兩段創作背後各自衍生許多複雜難言的情感和觀看角度,值得反覆品味。兩段演出中,各包含五位演出者(作為島嶼)以曼陀羅式作為舞臺設計安排、各居一方共同開啟聲響敘事,即興形式不同於FEN以往多數演出的長篇線性聲響詩篇,這次的兩段展演皆在藝術家許家維關於馬祖外海一座廟宇的錄像作品《鐵甲元帥─龜島》與《鐵甲元帥─靖思村》開場下作為序奏,為接下來的聲音展演引導出視覺性提示與想像,而聲響形塑就在生成、發展、競合、疏離及陌生化的進程中成就了各樂段。

現代聲響即興創作看似抽象,但創作動機絕對來自現實,內涵摻雜了對於當代社會的主觀書寫。FEN 的四位成員大友良英、袁志偉、顏峻、柳漢吉分別來自亞洲的日本、新加坡、中國與韓國四個不同國家,加上臺灣的藝術家組構而成的演出型態,透過各角色的位置安排、聲響結構性的設定下,非常清楚的實踐出關於「地緣」、「模糊的空間與網絡」、以及「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的創作概念。

如第一個作品的形式為,擬音師胡定一為聲音敘事的起頭者,並作為開放性聽覺故事情節的主線,在其他聲響聲部各自加入(每個角色登場後),那種互賴交織的社會網絡核心觀點不斷從電吉他、自製樂器、合成器所創造出的樂音、噪音、音效,亦或是低限音鳴這類的現代科技聲響中,尋求與擬音師利用日常物件邏輯性組織情節音效來產生交互作用,利用多重聽覺要素如聲響織度融合交匯、突兀的片狀音塊與節奏化撥弦聲響,如同擴展中的社會網絡形塑樣態。

作品中,同時藉著受邀展演藝術家所代表的文化,探討著當代藝術主流世界以外、那些逐漸被時代潮流遺忘的人文精神、所承載的歷史價值,以及在現代社會中被擺放的位置,都顯得岌岌可危,但在這場搭載出具想像共性的臨時世界中,透過位置與聲響角色設定下,擬音師與南管音樂家黃俊利這兩位各自代表不同傳統精神的藝師,皆被擺放在被四位樂手包圍的中間位置,形成一種價值觀的對比;而即興實驗聲響就在回應、疏離間表述了擬音與南管在現實世界中非主流藝術邊緣難言之隱的狀態,映照出社會進程所產生的複雜關係景象。另外,實驗聲響形構了想像中的場域,在轉換能量後,也帶出轉型議題。以第二個作品來說,南管樂音的呈現可作為許家維錄像作品的聽覺延伸,抽離影像後,其聲響構成則透過音高抑揚鋪陳敘事、音色轉換造成的聽覺錯置等種種效果說明下,補足影像之外對於民間傳統音樂價值的重新思考,其演奏內涵早已超越了民間祭儀、古樂文化圈的價值體系,亦或是以樂會友的館閣活動等目的。南管樂器聲音特性讓FEN對於他們所擅長建構的詩意聲響重塑,電音加入讓整體聲響昇華,而大友良英與袁志偉彈奏的現代樂器藉著新創音質,各個演奏者的聲音光譜在創造異同、競合間刻畫了真實,投射了一道道每個假想之島上的生存難題與現實社會抗爭的屐痕。

兩段實驗即興聲響在聽覺主體風格明確建構之下,各自從不同角度出發,在當代藝術美學鴻流中微觀取徑出了現代人文思潮演進下的矛盾鴻溝,透過聽覺共性建立下,除了將這些訊息存留進聲音創作中,也創造出具辯證性的現代實驗即興聲響之美學形式。

《噪集2019─無主之島》

演出|FEN-Far East Network、胡定一、黃俊利
時間|2019/08/29 19:30
地點|空總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中正堂展演空間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幕聲合唱團應該是全台唯一由音樂系聲樂主修的純女聲組成的專業合唱團。她們專精的聲樂演唱技巧,學院舞台肢體訓練的出身,在舞台上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風貌。團員們擁有極為細緻多變的音色,更有能力詮釋不同風格、時期或語言的曲目,這些作品對她們而言不是一座座需要奮力攀爬的高峰,而是一件件可以用心雕琢的藝術品。
10月
28
2024
作為系列舞作的階段性觀察,除了選擇深入作品仔細剖析外,若能從產製脈絡直搗創作核心,試圖結構化作品本身,或許可以進一步聚焦當中的文化生產過程,藉此留意其間形構的「原住民性」主體思考――亦即如何與族群性和後殖民情境互相對話
10月
23
2024
音樂
297
明明導演的設定是流行文化上辨識度極高的1960年代,為什麼這樣一齣「寫實歌劇」,在視覺與戲劇上的呈現卻充滿了不寫實感?雖然國外歌手不盡完美,但要是有個聲樂指導,事情很可能就會發展得不一樣!
10月
23
2024
要帶領一組成功的大樂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何控制和聲之間的平衡,讓十幾件不同的樂器,隨著節奏有默契地一起呼吸,至為關鍵。透過反覆練習、慢慢調整,尋找「對」的聲音,正是雪莉.梅里卡萊帶給「臺北DIVA爵士大樂團」最寶貴的功課。
10月
22
2024
我們要怎麼返回當初充滿活力、令人振奮的活動規模?又或者——在當前的境況、當下的這個「形式」中,我們如何重新創造出有意義的、有開創性的「內容」?如果音樂節的小規模已成必然,那麼我們如何玩轉手上有限的資源,為現代音樂重新注入活力?
10月
21
2024
在這場音樂會中清晰可見巴赫清唱劇中所存在的手法和素材上的多樣性。更能聽到音樂中存著新教聖詠曲與天主教複音音樂的作曲手法,在音樂形式上也隱含了義大利的協奏(唱)奏鳴曲中的重現段落形式(Ritornello form),以及三重奏鳴曲(Trio Sonata)中,三個聲部對位線條的處理。
10月
14
2024
此時此刻,誰能說沈默不語的凝神傾聽,就算它是最好的方式,是古典音樂唯一的欣賞方式?
10月
12
2024
北市交今年的年度歌劇自己獨挑大梁,自製的《波希米亞人》讓樂迷得以欣賞該劇的另一個版本,然而新製作最大的挑戰在於導演使否能帶領製作團隊,提出完全不同(甚至是針對在地觀眾)的獨到見解讓觀眾有不同的體驗?反之則僅限視覺上的耳目一新。
10月
11
2024
《桃花謎》並未直面同性議題,韓沖突然接受湘雲之愛意、二人互有情意之轉折讓劇情回歸傳統生旦愛情戲,實以性別霸凌議題為主體,輕輕地觸碰到同性情誼邊界。
10月
10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