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筆者以為《黃鶴樓》之看點乃在於演員如何將角色性格內化、使形神相合,此劇若非老將來演大抵也演不出精妙之處,而《周瑜歸天》則因做工繁重常為新秀練功劇目,此次劇目安排不僅僅在劇情的銜接,與演員特質亦有其適切考量。
                        4月
                                16
                                2025
                            
                            
                            1418
                        
                    近年台灣戲曲界漸有世代傳承交替、新秀輩出之勢⋯⋯或許就如同美猴王在花果山的發跡,每個時代都將有新的石猴打磨出世,翻騰三界,創造出新的生命力吧!(蘇恆毅)
                        4月
                                13
                                2022
                            
                            
                            4761
                        
                    我認為導演身陷命題作文(畢竟是趨勢文學劇場出資)的尷尬情境中,卻依然努力呈現戲劇的趣味性(這時就該神鬼精怪出場了!)。這齣戲的問題就是塞進太多的好點子,實在過於飽滿(又要大師導讀、又要文學名士故事、又要詩文吟唱、又要志怪小說),所以導致整齣戲有頭重腳輕、上半場令人昏昏欲睡,下半場精緻討喜的結構問題。(吳依屏)
                        11月
                                17
                                2021
                            
                            
                            1478
                        
                    只有卸下一切偽裝矯飾,完全展露內心情感,方能凝煉出雋永詞章。因此,做為後主「觀察家」的曹仙人最後道出「如果揮淚對的不是宮娥,李煜就不是李煜了」,還原李後主身為詞人與文學家的「歷史定位」。(張耀軒)
                        12月
                                28
                                2018
                            
                            
                            3158
                        
                    單向地堆積到底是強調、加強,還是會造成麻木、單調呢?「禍」的隱而不談,反而讓「豁」的生成不夠有衝擊性,彷若最後一切都會風平浪靜、雲淡風輕,那麼其「惑」就不過是東坡何處惹來的塵埃罷了。(吳岳霖)
                        5月
                                18
                                2017
                            
                            
                            38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