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王傳承,各有其趣——《東方神奇—美猴王》
4月
13
2022
東方神奇-美猴王(趨勢教育基金會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231次瀏覽

蘇恆毅(專案評論人)


若要說起「美猴王」孫悟空這個角色,可說是古今中外,不分藝術形式與受眾身分,都能夠以各自的方式認知到的經典角色。而在京劇當中,通常多以〈鬧天宮〉一齣,並與〈花果山〉(又稱「頭猴山」)、〈弼馬溫〉、〈齊天大聖〉(又稱「二猴山」)、〈偷桃盜丹〉等齣聯演,形成典型的武戲,最廣為人知。

本次《東方神奇—美猴王》作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學系「京劇武生朱陸豪藝術傳承計畫」的傳習與演出劇目,則在〈鬧天宮〉的基礎之上,又演出〈鬧龍宮〉、〈鬧地府〉兩齣,另刪除〈齊天大聖〉一齣,除使「美猴王」在不同階段的樣態完整展現,也讓三代演員在不同的齣目中有發揮空間。

三代猴王,各顯特色

《東方神奇—美猴王》既作為傳習演出,觀賞焦點必然落在飾演美猴王的三位演員——朱陸豪、徐挺芳、秦朗的演出詮釋之上。

朱陸豪作為第一代猴王,主演〈花果山〉、〈偷桃盜丹〉與〈鬧天宮〉三齣,〈花果山〉由於較偏向過場性質,而無太多武戲要素,因而看點多在〈偷桃盜丹〉與〈鬧天宮〉。在〈偷桃盜丹〉中,無論是四下環顧、翻身上桌、偷食仙饌等身段與神情,都可看出朱陸豪一舉一動、面容神色已然「人猴合一」的個人特色。在〈鬧天宮〉此段武戲中,由於與徐挺芳和秦朗共演,可看出身手較慢,但棍法的勁道仍猛,武打身段也更為凝鍊,更顯其威嚴。保護小猴時,亦可與〈花果山〉相應,展露出一具有威嚴的花果山大家長之感。

徐挺芳飾演的第二代猴王,主演〈鬧地府〉、〈弼馬溫〉兩齣。徐挺芳的演出以武戲見長,儘管〈鬧地府〉以孫悟空在地府的撒潑為核心,〈弼馬溫〉前半偏向文戲,後半與馬王起衝突時,方使徐挺芳能夠一展身手。但無論是與判官閻王的爭執,與諸小鬼打鬧,或是在馴馬時連續四至五個屁股座子等演出,以及〈鬧天宮〉的全場武戲,無論群戲或對手戲,一招一式均不馬虎,更可看見其武戲長才。在角色詮釋上,或許因為是第二代,徐挺芳的演出特色兼具少年的俏、青年的傲,與朱陸豪和秦朗的表演呈現全然不同的形象,也符合這兩齣中,孫悟空心高氣傲的性格。

秦朗飾演的第三代猴王,主演〈鬧龍宮〉一齣。秦朗年紀最小,雖不似兩位前輩能夠創造出自身的猴子風格,因而有較明顯的「人扮猴子」的味道,但也正因為年輕,翻打時的步法與身段輕盈而不飄忽,與龍女、龍子、蝦兵蟹將對峙時,對手招式流暢,且帶著俏皮的趣味,恰符合此齣是美猴王將要展露頭角的「初鬧」青春特質,令人激賞,也讓觀眾期待他未來的發展。


東方神奇-美猴王(趨勢教育基金會提供)


東方神奇-美猴王(趨勢教育基金會提供)

除了三代猴王老幹新枝的傳承演出,戲曲學院學生飾演的猴群、鬼眾、蝦兵蟹將等,均展現出平時訓練的成果,雖非演出要角,但繁複地趕裝上陣,且有條不紊地過招,引起觀眾熱烈的掌聲,便是給現階段的他們最好的鼓勵。若真要吹毛求疵,大概只有在〈鬧地府〉飾演判官、〈鬧天宮〉飾演托塔天王的淨行演員蘇健宇,儘管已可在身段上明確做出兩種角色的區分,唯獨聲音還不夠渾厚明亮,而少了些許威嚴感,但演員的養成之路漫長,或許未來經過打磨後,也會是優秀的淨角。

老戲少有的現代美術設計

但凡傳統骨子老戲的演出,所有的審美角度大抵集中在演員身上,至於場景,鮮少透過舞台美術設計呈現,而是以虛擬的方式,透過演員的身上功夫表現當下的場景,因此極考驗演員自身對角色、對場景的詮釋功夫。

但《東方神奇—美猴王》的舞台設計卻與傳統演出方式不同,例如:使用圓形的景框,投影水波或火焰等畫面,提示場景正在龍宮或地府;使用垂降的LED變色燈板,將觔斗雲具象化,並科技化。

除了類似場景畫面的設計,道具上亦有所創新,此點尤表現在〈鬧地府〉一齣的鬼怪設計上。如大頭鬼、小頭鬼、肚皮鬼等,皆為傳統戲曲的鬼怪設計,但除了這些傳統鬼怪,本齣演出開始時,亦透過用操偶的技術,表現冥府幽魂「飄飄鬼」的設計,讓整齣〈鬧地府〉的鬼怪,有鬼差、傳統戲偶,也有現代戲偶,使整體畫面更為多元。


東方神奇-美猴王(趨勢教育基金會提供)

這樣的設計,應是製作團隊趨勢教育基金會的構思,2021年演出的《南宮長萬》,趨勢教育基金會也是使用類似的場景設計。現代科技與藝術設計進入傳統戲曲舞台,已是戲曲現代化過程的趨勢,但過去大抵用在新編戲上居多,老戲則維持舊時的設計。但本次演出將此類現代要素置入,反而讓人看見老戲新演的另一種可能性,也可以讓人思考:老戲的美術設計是否毫無變動的可能性?會否是只要用得合宜,且不影響老戲的「演員中心」的特色,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近年台灣戲曲界漸有世代傳承交替、新秀輩出之勢,除了演員的養成,舞台美術的嘗試也讓「現代/傳統」的壁壘逐漸消彌,不知道未來的戲曲表演會是如何?或許就如同美猴王在花果山的發跡,每個時代都將有新的石猴打磨出世,翻騰三界,創造出新的生命力吧!

《東方神奇—美猴王》

演出|朱陸豪、徐挺芳、秦朗
時間|2022/03/12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就篇幅配置和表演密度而言,整體製作以三折為核心的意圖相當明確。此種編排可能令初次觀劇者感到節奏起伏較大,卻同時凸顯崑曲重視演員身段、唱腔與水袖功的藝術本質
7月
01
2025
導演根據本劇無厘頭的調性,卸下了正劇的枷鎖,大玩各種荒誕場面調度,如倒帶式的追逐場面、遊賞花園時具象且惡搞的故事壁畫、宴會中跳大腿舞的北京歌姬,乃至於最後時空封閉循環,讓劉嘉慶不斷被殺的畫面,都讓全劇充滿歡快的氣氛。
6月
27
2025
《轉生到異世界成為嘉慶君──發現我的祖先是詐騙集團!?》的編導,立足此刻,把人類共同情感設定為啟動嘉慶君遊台灣異世界的鑰匙,連接到清代台灣的歷史事實和歌仔戲表演邏輯構成的縱橫脈絡之中
6月
27
2025
導演似乎僅是運用舞者「拼貼」出全戲的情感厚度,導致現代舞與戲曲演員表演似乎各成一區,觀眾無需藉由舞者的表演,來感受角色的內在複雜情感。
6月
25
2025
就整齣戲來說,對比構成發展主線。行當面可見正生和採花,角色面是濟公和女媧,兩組對照角色既有呼應,軌跡又不同。演員們善用唱、唸、作、打創造出生動具體的角色形象,一招一式堆疊戲肉
6月
25
2025
附身,其實也讓《幽戀牡丹》形成多重樣貌,從「情節架構的層疊與綿延」到「人物與演員間的扮演關係」,讓多具有不同名字、卻是相同身體的軀體,在實情假意、真相謊言間游走。
6月
19
2025
《戲神養成記》作為三十年大戲,除了是尚和階段性的成果展現,以戲神與劇團入題,也帶著對於這三十年來經營劇團的省思與心得,對自我的承擔給予期許及肯定。
6月
18
2025
作為新生代的跨界創作,筆者未見其具備青年跨界應有的「衝突感」與「破格感」。跨界是否僅止於形式的並置?是否還能更進一步——解構並重組彼此?本劇標榜舞蹈與戲曲融合,但實際觀看下來,兩者卻往往各說各話,難以達成真正的交融。
6月
12
2025
整體而言,本劇仍不失為一次成功的改編,不但貼近傳統歌仔戲的大眾口味,也為本土劇團示範將來跨國合製、或深化表演語境的可行路徑。
6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