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專題
影視音
人物
我要投稿
註冊
|
登入
中文
|
EN
搜尋: 鄧正健
評論 (4)
專題 (0)
影視音 (0)
評論 (4)
專題 (0)
影視音 (0)
全部
音樂
戲曲
戲劇
舞蹈
非特定
所有年份
2015
2014
2013
所有月份
6
5
12
所有年份
所有月份
2
podcast
video
所有年份
2020
所有月份
2
深入了解
林乃文
亡靈的召喚——談《長夜漫漫路迢迢》、《哈姆雷特》、《理查三世》的改編和造語
《長夜漫漫路迢迢》和《理查三世》或都只是轉借他人指涉自我,前者借的是「家」的主題與「無法溝通」的困局,構成「導演一人的獨白語境」。後者運用各種素材遊戲出新的導演美學,而莎翁劇的繁複文本恰好就適合這種層層疊疊的造語術。(林乃文)
6月
23
2015
非特定
多焦舞台
深度觀點
駐站評論人
林乃文
王墨林
王嘉明
莎士比亞的妹妹們的劇團
長夜漫漫路迢迢
哈姆雷特
蜷川幸雄
理查三世
其他
1601
深入了解
何應權(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
誰殺了劇場?《誰殺了大象》
在《誰》的演出中,看見雞蛋、血漿、報紙,甚至演員在觀眾席前刷牙漱口,筆者看見的不是什麼具想像力的挑釁,餘下的是難以逃逸的嘔心。 (何應權)
5月
11
2015
戲劇
投稿評論
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藝術研究所
牯嶺街小劇場
黑眼睛跨劇團
誰殺了大象
李銘宸
對幹戲劇節
何應權
1610
深入了解
寫給台灣評論史的備忘錄─2014「評論關XX的事」座談紀錄(下)
面對媒體多樣性,評論人需要強大的自主意識跟主動性,才能掌握選擇發聲媒體與文類書寫的主控權。而網路媒體存在的必要性,在於可以自己決定文類、篇幅,甚至以時間的慢去抵抗媒體消費性,關鍵在於評論人如何使用。(黃佩蔚)
12月
31
2014
非特定
多焦舞台
企劃焦點
紀慧玲
樊香君
白斐嵐
郭亮廷
周伶芝
吳岳霖
陳偉基
吳政翰
吳思鋒
黃佩蔚
敏隆講堂
「評論關XX的事」劇場評論座談
莫兆忠
其他
1057
深入了解
鄧正健
人的缺席,家的構成《長夜漫漫路迢迢》
整個演出構成了一個主體缺席的狀態:缺席的劇作家由敘事者所陳述出來,而原劇本的情節則被剝掉了寫實性,以較為意象化的方法呈現,隱然跟劇作家的陰鬱回憶產生了強烈共振。(鄧正健)
5月
30
2013
非特定
多焦舞台
海外演評
身體氣象館
王墨林
長夜漫漫路迢迢
澳門崗頂劇院
鄧正健
當尤金‧奧尼爾
其他
3971
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