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勝國如何超越陳勝國——《東海鍾離》
7月
19
2022
東海鍾離(明華園總團提供/攝影陳又維)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887次瀏覽

紀慧玲(駐站評論人)


明華園總編導陳勝國駕馭內外台歌仔戲舞台逾五十年,為明華園總團編寫的「八仙系列」從1987年第一部《蓬萊大仙—李鐵拐》,到2011年逢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寫了《蓬萊仙島—漢鍾離》,八仙齊會,本以為總導演心滿意足矣。豈料,今年陳勝國決定重寫漢鍾離,讓「一個漢鍾離,各自表述」。平平都是漢鍾離,能長出新故事?事實證明,陳勝國可以超越陳勝國,新作《東海鍾離》不僅總結了八仙系列精髓,還拉高至一個譏儒諷仕,嘲罵人類與政客的的政治高度。長達三十五年的「八仙」創作功力,陳勝國編導心境臻於化外,喜悲冶於一爐。不論資歷與功力,他已然創造了一個世代難以超越的「陳勝國障礙」。

陳勝國擅寫連台本戲,更擅寫歷史演義、神仙戲,明華園總團「八仙」系列與為明華園黃字團寫的《隋唐英雄傳》(十集),已成公演劇目雙招牌。「八仙」系列風格類似,都有一個欲意點化的旁人(神祇),主人翁也必經歷煉。本係「八仙」完結篇的《蓬萊仙島—漢鍾離》,雖也描述鍾離權(漢鍾離的俗世姓字)這號人物,寫著寫著,卻成了黃帝蚩尤大戰、蓬島屬於中原或獨立之情節。時值「建國百年」,陳勝國曾不諱言指出,他因島嶼命運深有感觸,「寄寓著我對於島嶼的深層關懷」,島嶼變成焦點,「一座島嶼,各自表述」。如此敏銳的覺察,在當時沒被媒體發現,船過水無痕。如今,《蓬萊仙島—漢鍾離》被列為「八仙」番外篇,屬於蓬萊島本身故事,他決定重寫鍾離權成仙故事。但是,觀者若細細比較,《東海鍾離》還是寄寓了陳勝國少有的批判態度,他讓鍾離權在戲裡斬了眾政客、剝了皇帝高帽,把政治寫成一場荒唐。如此辛辣刺激,與舊作《蓬萊仙島—漢鍾離》其實也有若干精神連結。


東海鍾離(明華園總團提供/攝影陳又維)


然而,陳勝國寫戲,重劇情,少埋伏,寫人物用劇情推動人物造像,並不特別勾掘內心,這就非常仰賴成熟演員加以「加工」,或者,有時也會因應演員默契、功力加戲,讓公演戲其實也有著外台風格,亦即,活戲感與偶像感。新作《東海鍾離》回歸「八仙」度化傳說,鍾離權身為東漢大將,必須「歷劫」;傳說裡度化鍾離權的東華帝君(後轉世為呂洞賓)必須不斷創造「成凡或成仙的衝突/選擇」;與神仙對照的凡人/物種組也總有至少一個會跟主角牽絆,在這戲裡是「白鹿鳴」,從而得出「凡仙平等或甚至仙不如人」理悟。這些核心命題。在上半場六十分鐘,主要作為鋪陳與敘述,總團第三代陳昭賢飾上半場鍾離權,與飾白鹿鳴的陳昭婷,及青年團成員飾東華帝君的李郁真,飾孔子的張閔鈞,飾漢靈帝之子的吳米娜,一出台即顯示年輕化。李郁真與張閔鈞像「搞笑二人組」,帶起上半場推動劇情推力。白鹿鳴與鍾離權的曖昧情愫有點不明所以,但鹿群幫助鍾離權軍隊找回儲君一場,如果畫面再有離幻感,人與動物相棲相倚的情感應該可以更濃烈,同時具預言力。

 

東海鍾離(明華園總團提供/攝影陳又維)

 

東海鍾離(明華園總團提供/攝影陳又維)

下半場九十分鐘,同飾鍾離權的孫翠鳳上場,登時戲劇節奏與氛圍丕變,整個澎湃熱絡了起來。顯然,陳勝國為孫翠鳳鋪設的劇情轉折、情感衝突、行為模式,曲畸撓變許多,孫翠鳳演來也駕輕就熟。甚至,她也偶用活戲技巧,即興加料,讓「粉絲」非常滿足。上半場鍾離權與白鹿鳴的愛情到了下半場一再被東華帝君點破,鍾離權效忠的漢靈帝(陳子豪飾)也為了戰爭勝利與長生不老之說,屠殺生靈,烹煮鹿肉。白鹿鳴與父親鹿王居住的「跳鹿澗」是為鋪造生旦愛情的「純屬虛構」,這群無憂的非人族類為了救人類,反成鼎中物,貪噬鹿肉的漢室眾臣子與漢皇父子,滿朝嘴臉,與一塊塊肉片道具相襯,霎時腥風血雨,哀樂齊慟,舞台畫面讓人不忍卒睹。陳子豪是明華園家族第三代優秀粗角,到了下半場,也火力全開,更有展現。

民間傳說裡,東華帝君贈鍾離權青龍劍,度化他為蓬萊第二位神仙,東華帝君則轉世為呂洞賓,為第五位神仙,因此有「是五是二君自選,師度徒來徒度師」說法。但《東海鍾離》下半場戲劇張力太強,師徒相渡的命題相對弱化,鍾離權與鹿群之間是戲劇線其一,度化是另一線,兩股敘事交織進行,本也是陳勝國擅長的內台手法,因人物眾多,情節龐大,加上明華園一向擅長的快節奏,真的必須靠人物駕馭劇情,才能生氣靈動。事實上,除了鍾離權與鹿王、白鹿鳴,《東海鍾離》其餘眾角色均帶著跳梁小丑般的荒誕或乖張,因而整齣戲也有一股輕快與諷喻鬧意。一大票人類與權貴,忘恩負義,「不如畜牲」才是《東海鍾離》最大諷刺。最後鍾離權不願食鹿肉,選擇自投油鍋,孫翠鳳先有掙扎身段,繼之哀嚎慘叫,浸入油鍋,此時舞台紅燄漫漲,宛若末日寫照,驚悚與刺激達於最高點。這番「灑狗血」劇情,配上明華園一向擅長的機關布景,畫面駭人地「驚艷」,成功展現了明華園高度戲劇性。

 

東海鍾離(明華園總團提供/攝影陳又維)

在「八仙」系列裡,如同台灣民間信仰與傳統神仙戲特性,陳勝國也透顯著釋儒道精神,並不忘賦與寬憫、報恩等情節,甚至,提示凡仙無異,人道比成仙更值得歷練等等。《東海鍾離》肉身澆油一幕極其驚悚,浮顯的犧牲與選擇勇氣,比歷來「度脫」力道更大。陳勝國為「八仙」造像都相當精彩,此次改編詮釋鍾離權,堪與李鐵拐從俊男成為瘸腳大仙的高反差媲美。舞台機關勝景更勝一籌,也展露少有的批判態度,頗有超越之感。音樂設計莊家煜、呂冠儀為全劇選用了不錯的旋律,明華園家族戲班近年在唱腔表現一律加強,讓聲色齊美。 《東海鍾離》尾場重重提起,輕輕放下,鍾離權旋被東華帝君救起,賜與青龍劍,揮斬眾奸佞。師徒相度很快收束,鍾離權與白鹿鳴相約來世,情節又舒朗了起來。

陳勝國舉重若輕,此次《東海鍾離》劇情澎湃,不雜不蕪,為「八仙」系列抵達真的傳說終點。總計三十五年,完成「八仙」加一部「蓬萊仙島」,活戲般的說戲、寫戲風格,駕馭情節場面,陳勝國位列班首,實至名歸。

《東海鍾離》

演出|明華園戲劇總團
時間|2022/7/3 14:30
地點|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大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
在一個結合異國史詩、舞蹈和新馬戲的舞台上,短短的四十分鐘演出,許多元素如東南亞舞蹈特有尖頂頭飾、面具,柬埔寨的木琴、皮鼓,以及各種高難度的馬戲特技,帶給觀眾許多新奇的感受。
11月
08
2024
雖說兒童戲曲對一般長期演出大戲的戲曲演員及編創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卻是新生代戲曲演員最好發揮的場域。若前輩藝師能從幕後根據戲曲本質進行雕琢;新生代能夠從自己出發,將自身成長過程經驗,創發屬於新世代的兒童戲曲作品
11月
06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