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錯亂,服從文本的《威尼斯商人》
4月
25
2014
威尼斯商人(高雄春天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90次瀏覽
賴思伃(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班)

莎士比亞誕辰450周年紀念,世界各地的劇場掀起了一陣熱潮,以自己的方式紀念這位偉大的劇作家。高雄春天藝術節邀請皇家蘇格蘭藝術學院(Royal Conservatoire of Scotland)搬演的《威尼斯商人》一劇,在莎翁的作品中相當具有爭議性,一來是為了安東尼奧(Antonio)若隱若現的同志情誼,二來是為了夏洛克(Shylock)身為猶太人的處境,這是當代導演在解讀文本時,無法逃避,也必須處理的重大議題。

我們先來看這是怎樣的演出,所有角色換上筆挺的西裝,在快速移動的走位中,搭上令人炫目的舞台燈光以及電子音效,彷彿置身夜店,表現出現代生活的快速、刺激。角色們宛若現代的金融大亨、單身貴族,飲酒作樂的同時不忘關心彼此事業的成敗。導演以極簡的舞台,幾張椅子、幾塊布就能恣意轉換場景,演員與空間的轉換和流動渾然天成,然而更多的是演員像是做錯事情似的在場上罰站。到了下半場以後,導演又好像失憶似的讓角色掏出一封又一封的信件,忘了這個世界已經有手機和網路,整體來說,這是一齣穿著現代服裝,求愛方法卻毫無進步的一次重演。

回到第一段所提出的問題,事實上,我並不認為導演有處理這兩件議題。關於安東尼奧的性向從來不是一個問題,他如此自然的愛著巴薩尼奧(Bassanio)並且心甘情願的以自己的性命做保,到最後的拱手讓人誠心祝福,一切都發生的如此自然彷彿他本應該如此;而夏洛克(Shylock),這個在種族、宗教方面充滿爭議性的角色,反而因為演員的詮釋而不顯面目可憎,甚至讓人覺得他站得住腳。審判一場完全無法說服我:為什麼他非得改信基督教?都什麼時代了!導演在文本上毫無掙扎的服從了莎翁,我又想問:對當代的導演來說,有這樣一個莎士比亞,到底是一種祝福,還是一種詛咒?

當然,有太多關於莎士比亞在文本賦予安東尼奧角色的曖昧、以及此劇中每個角色皆非完美、還有以過度美化基督教的反諷手法……等等的諸多論述,我無法一一寫出,但我還是想問:如今,我們還要這樣解讀莎士比亞嗎?由皇家蘇格蘭藝術學院解讀莎士比亞這件事情,本身就有其權威性,到臺灣這個非歐美語系的地方搬演時,隱隱的產生了一種「大哥說的是對的!」的錯覺感,然而縱觀全劇,這樣長達165分鐘的演出,我不禁要問道:所謂的「莎翁精神」在哪?其與當代社會的脈絡的相關性就只是幾套西裝?以上的問題,對於高雄春天藝術節透過邀演方式間接促進了兩國戲劇學子的互動交流的一片美意,未免過於苛刻,但對於這次的演出,我只能說:有朋自遠方來,誠意十足。

演出結束後的戲後座談,一名觀眾提到:「你們的學校體制為何?是怎樣訓練學生的?為什麼臺灣的大二學生做不出這樣的戲?」試問閣下看過幾齣大二學生做的戲?臺灣沒有莎士比亞,也沒有必要重現別人的莎士比亞。另外,既然高雄春天藝術節願意開放舞台給學生,更應該注重與當地戲劇學系的交流,期待明年會看到南部戲劇系所也能站上由高雄主導的國際舞台。

《威尼斯商人》

演出|皇家蘇格蘭藝術學院
時間|2014/04/20 14:30
地點|高雄市正港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上樑》演繹的與其說是勞資關係,不如說是創作者內心戲的兩種掙扎。而最為荒謬之處,還在於這種理想與體制的二選一,居然是讓工人的身體代為殉道,以維持創作者站在反體制立場上的純潔性。
6月
30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
《上樑_下工後的修羅場》在舞台上創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模型,有相當豐富的細節,卻少了些粗糙的真實感,主人翁的際遇,令人感傷,卻難有深切的同感,如果有社會批判的意圖,也稍顯失焦。
6月
30
2025
本次演出試圖以魔術與戰爭這兩個規模懸殊的想像間交織張力,輔以演員的生命經驗敘事,直面觀眾並揭露出關於世界鮮為人知、或眾所皆知的秘密與真相。
6月
23
2025
相對於《騷動之川》以精密的當代語言,攪動邏輯,最後發現暴力最深沉處,無言可表;《落頭氏》則從古老東方傳奇中提煉身體與聲音,創作全新的意象,調動感官,超越語言邏輯的限制,開啟觀眾隱匿的記憶與經歷。
6月
18
2025
當天現場的大量互動,幾位演員親切平易,通過劇情設計和美食雙管齊下,鬆動了無形的觀演界線,純粹的觀眾設定已經消失,成為兩批各有不同任務的參與者
6月
16
2025
挽回人世間的正義,理當如此——但死者能否有?《騷動之川》便是意圖把它昇華到神思境界,召喚萬物齊運的感素;端看首幕的女神到幕終的女童,一個令人矚目的美學扣環。
6月
12
2025
而在本屆作品中,我們得以從中反思作為一個表演藝術工作者,回歸到表演藝術的本質,最核心的價值,在於先以演員為中心的基礎,如何真心面對、真實挑戰關於表演這個行為所應具有的思索。
6月
11
2025
《一炷香的時間》以乩身緣起的乖舛、白水演員間關係的來往交錯,和突如機械神降的末世災難形成三條敘事線,這三者並非各自發散互爭光輝,而是交互拼貼卻不失戲劇質量的彼此相襯、緊扣著。
6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