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做巧戲《劉海戲金蟾》
12月
12
2014
劉海戲金蟾(芝山雅韻戲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53次瀏覽
王妍方(社會人士)

《劉海戲金蟾》改自湖南花鼓同名戲,於十年前登台演出,其間歷經數番改版,今年十一月再度由芝山雅韻戲劇團再度於劇場搬演,並選擇以兒童劇型態做為發表媒介。

故事由一名已修煉五百年的金蟾大仙做為開端,金蟾大仙(許秀婷飾)渴望羽化登仙,覬覦同樣修煉五百年小狐仙胡秀英(林淑靜飾)積累功力的紅光寶珠;胡秀英與自家姊妹在山上遊玩時,遇見正在砍柴的樵夫劉海(曾郁珺飾)並一見鍾情,遂使計要求劉海迎娶自己,婚後兩人生活幸福美滿,金蟾大仙卻在此時使計將秀英的紅光寶珠取走,失去寶珠的胡秀英因而奄奄一息,劉海回家看見虛軟倒地的妻子,情急逼問之下得知妻子並非人類,而是已經修煉五百年的狐狸,因屬於自己本命的紅光寶珠被奪,如無法取回將逐漸衰弱至死。愛妻心切的劉海決定挑戰金蟾大仙,取回紅光寶珠,於是在眾狐狸姊妹及土地公給予的神器協助下,劉海取回紅光寶珠,拯救妻子的性命,兩人繼續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褪去成人世界的本位主義,《劉海戲金蟾》加入國小學生成為群戲演員,強化兒童歌仔戲的特色,卻保有傳統戲的固有邏輯架構,包含幻化成女娘的神(妖)(精)要求孝子與其成親(如《天仙配》、《七仙女》等),強化神(妖)不同於當下世俗女子,為了愛情可以不顧一切的形象;為了減化語言上的隔閡,劇中人物利用國台語交雜的方式來對話,減少主要觀眾(兒童)的認知矛盾;演出一開始便以【草螟弄雞公】唱調活絡氣氛,全劇唱詞使用歌仔戲基本曲調【六角美人】、【七字調】、【都馬調】等;就連武戲時的打鬥畫面亦刻意輕鬆化,讓狐大姐(白純純飾)與小青蛙們的對戰以猜拳的方式來個腦筋急轉彎;劉海與金蟾大仙對戰時,金蟾大仙還以川劇變臉迎戰,滿足大人小孩喜歡武戲熱鬧的胃口,撇除近年來兒童歌仔戲強調人格思考及濃厚的教化風格,配合場館適合親子劇場的優勢,提升與觀眾互動的情緒氛圍。

芝山雅韻的演員雖非專職坐科出身,但大多數皆有長期教學經驗,主要演員口條清晰,唱腔穩定,不看字幕約莫也能懂個七八成口白與唱詞內容。因兒童劇時間通常不宜過長,避免兒童因久坐而產生不耐煩等其他情緒反應,敘事情節上多以口白帶過,並未刻意強化是非對錯觀念,純粹是用兒童劇的形式來「說」一個故事,劇名雖定為劉海「戲」金蟾,但內容卻實為劉海「取」金蟾。本劇未以教化的方式刻意置入特定觀點引導觀眾思考。唯劇情比重上的平衡明顯失調(胡秀英為了讓劉海迎娶自己而設局讓劉海無法走下山回家,花費了長時間在舖陳兩人求親歷程;金蟾大仙使計強奪胡秀英的紅光寶珠,派出蜈蚣精與蜘蛛精兩位反派出現,未明顯發揮兩妖刻意被點出來的作用;狐大姐自土地公處取得神器,但劉海帶出神器的過程及作用卻全然未曾給予交代),形成了一種無法連貫全劇分割敘事的現象產生,可就劇情連結點強化合理性,帶入多元化的論述觀點,注意劇情細微連結,而非僅就語言或原有劇情架構進行小幅微調,才有可能激盪出更多屬於兒童劇的獨特觀點與火花。

《劉海戲金蟾》

演出|芝山雅韻戲劇團
時間|2014/11/29 14:30
地點|台北市文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一個必須從它的背後、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得到——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