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的末日寓言《0920002012》
12月
12
2011
0920002012(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92次瀏覽
林乃文

很搶眼的大弧形會議桌盤踞劇場中央,靠牆有影印機和茶水間,白板上寫著20042005200620072008,可以擦掉重寫也可以畫臨時布景。六名演員連續兩小時不下場好像一場無止無盡的企劃提案會議,「世界末日來的時候,誰會陪在你身邊?」可能會成為2012以後測量人類寂寞程度的一個標準。

今年是民國一百年,從今年起七年級生將逐一走入三十世代,再晚熟也都將接手世界的中樞神經。恐怖大王沒有來,然而殘留給他們的又是甚麼樣的世界?很抱歉,文化藝術哲學政治都不能為時代找出新定義,或許是在網路上無限次顯身的史帝芬賈伯斯,從牛皮紙袋拿出的新法寶一次又一次風靡全球,「I-」才是本世紀真實的傳奇。科技可以解決我們所有的問題嗎?不知道,讓我們先上google查查看。

手機讓文明人變成聲控娃娃,聲控娃娃戴著麥克風在小劇場講話。聲控娃娃靠手機打開或關閉社會關係,和世界通信,向上帝求救……。小小的手掌上記載著所有生命歷程——當然不是掌紋,而是手機裡的所有短訊紀錄,請讓我們對著彼此的手機瀏覽人生。愛情還在不在心裡,用新世代的語言是:「還背得起初戀情人的手機號碼嗎?」;還在不在乎彼此,代換成一個及時的生日蛋糕;「衣冠禽獸」不是句罵人的話,而是戴動物面具盛裝出席的狂歡趴踢。2012是世界末日的代碼,但萬一2012過去而世界還沒有滅亡的話,怎麼辦?

帶著對世界不肯定一定變得更好的心情而奮鬥,是上一輩無法理解的宿命。同一個劇場曾經上演過革命、解嚴、莎士比亞、米蒂亞、麥可傑克森、後現代主義和後結構主義……,但這都不是七年級生的記憶,他們的記憶從Nokia3310到i-phone手機型號、101跨年煙火倒數計時、詐騙電話、85度C蛋糕、SARS、卡恩大屠殺、從流星花園開始的台製偶像劇……,你可以說這是流行不是經典,但資訊泛濫得滿坑滿谷,難道都不是創作題材?資訊滿載得你有時不知道該想甚麼才好,甚至不知道該怎樣感覺才酷。那麼劇場呢?今晚的劇場像一面鏡子,演員和觀眾一樣年輕,彼此照見不怎麼偉大卻理解得了的愛情故事,不耍酷炫而是誠懇地面對。

作為2011兩廳院新點子劇展的第一部作品,可喜的是不再命題作文,也不要劇場新銳催吐自己消化不了的感情或議題,寧可是創作者使用自己熟悉的題材和形式,捐輸實實在在的感情。除了慢動作非寫實部分,略為暴露新世代演員普遍缺乏肢體功夫的弱點;空間調度、整體演技、劇情流暢到技術,每一個環節都頗精準到位。2012世界末日的寓言在這裡不僅是一場輕佻的話題消費,而像稜鏡般檢視到目前為止的年輕人,電子通訊時代的溝通模式,以及電子通訊時代的救贖方式。

《0920002012》

演出|四把椅子劇團
時間|2011/12/09 19: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部作品實在太容易讓人聯想到兩部電影了,分別是《鬥陣俱樂部》(Fight Club)以及《駭客任務》(Matrix),前者是角色設定上的,而後者則是很明顯地將慢動作手法搬到戲劇舞台上用在某些橋段。(李宜鴻)
12月
16
2011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
故事將外省老兵、孤兒、移工、計程車司機,以及酒店勞動者及其子女等邊緣群體的經歷編織在一起,提供了想像或提問多重生命樣態的視角。然而,戲中戲的結構難以迴避的問題是:是誰擁有決定「家」的權力?諷刺的是,答案不是源自於角色們的實踐,而是戲中戲如機械降神般的編劇。
10月
14
2025
總結來講,規齣戲上值得思考的部分,毋是無國籍移工囡仔的困境有偌艱難,顛倒是無仝創作者/團體怎樣展現怹家己討論議題的角度。《囡仔,哪會看bē著你?》佇頭前的部分已經共這个層次的討論帶予逐家,可惜後壁的部分煞改做目前弱勢題材戲劇定定使用的手路
10月
14
2025
戲劇裡面有它自身的行動可能、實踐想像的美學空間,甚至引我們進一步擴展對於這個世界的思想。可惜的是,《噤。濤聲》 跨島計畫放掉了一次「跨」的契機。
10月
03
2025
《噤。濤聲》中,演員的表演細膩深刻,直搗人心。然而,語言的高度詩化,讓我僅能沉浸在角色的狀態和整體的氛圍,對於其中所指涉的真實歷史事件,則難以辨認出具體細節,進而拼湊出全貌。
10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