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與不及,皆有所本《遣之獸》
6月
09
2015
遣之獸(明華園日字戲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73次瀏覽
王妍方(社會人士)

「戲若演嘸夠,神鬼拿來湊。」向來是傳統戲曲中的常見手法,因應廟會的外台演出,神明得道成仙、輪迴羽化、神魔大戰等題材,都是戲曲舞台上常演不墜的類型,《遣之獸》亦非特例。

劇情以閻摩大帝傳說為起點,當地流傳著閻摩大帝能完成所有人的願望。某日,一名遊手好閒的富家公子秦好野(陳昭薇飾)為求金榜提名,帶上大筆錢財到森羅殿準備向閻摩大帝許願。在街道上與秦好野相遇,覺得事有蹊蹺,尾隨前去的代天巡狩楊風華(賴貴珠飾),為杜絕怪力亂神之說,下令掃蕩殿內所有物品,惹怒殿內守護者遣之獸(鄭雅升飾)遭到追殺,楊風華性命危急之時,文曲星君元神出現即時搭救,卻仍不敵遣之獸而力竭身亡;武曲星君(陳麗巧飾)得令調查文曲星君死因,在與閻摩大帝(陳勝發飾)交手時不慎被傷,負傷逃出森羅殿。遣之獸接令追殺武曲星君,途中在山中小屋前遇見少女宮小雨,在血緣呼喚下恢復所有記憶,才恍然發現自己前世身為風輕柔時,與羽化成仙前的武曲星君(宮紫弦)曾有夫妻關係,並生下一名女嬰(即為宮小雨);閻摩大帝為防遣之獸背叛,派屬下擄走宮小雨作為要脅,最終武曲星君與遣之獸合力除去閻摩大帝,但神魂早為閻摩大帝同化的遣之獸亦同時身亡,獨留一曲悲歌。

縱觀《遣之獸》故事架構,不難理解製作團隊企圖將本次演出做大的野心,從開場的三段歌舞,利用富家子秦好野的祈求及楊風華的死亡,刻意舖排閻摩大帝傳說,到文曲星君之死,遣之獸與武曲星君間的關連逐步被揭發,直到最後與閻摩大帝間的戰鬥,遣之獸不惜玉石俱焚的決心,皆可看出編劇初試啼聲的偉大想望,企圖自主線(遣之獸)產生連結,藉由接觸武曲星君等人物撞擊出強大火花,發展出繁複的情感關連地圖。

劇情看似豐富多元,實則處處產生矛盾。本劇裡提到了神魔傳說、善惡對立、夫妻之愛、母女之情等四大要點,隨著翻轉跳躍式的劇情行進,劇情軸心並未全然跟隨著主角遣之獸延伸,反之卻將視角多置於武曲星君身上,中途不斷插入武曲星君回憶過往的橋段,企圖引導觀眾產生與遣之獸所產生的關係連結,導致演出重心嚴重失衡。換場切景調度失當,導致演員必須不斷換裝因應場景與情境轉換,許多的連結點往往方才冒出端倪,連繫隨即切斷,獨留問號殘跡。演員情感無法完整連結,僅能用一種片面式的方法來做為呈現,主要角色群用破碎殘餘的人物回憶,偶或混入現實拚湊,也加重演出上的困難度,唱白多有重複且贅詞甚多。就劇本完整性而言,編劇置放了太多素材,卻難以駕馭整合,無法梳理歸納。主要演員雖多為一人分飾二角,但放射性的劇情著重細敘旁枝末節,主線分散鬆垮,亦使幾位實力派演員英雄難有用武之地,甚是可惜。

自《遣之獸》一覽近幾年新生代歌仔戲編劇著作,泰半多有過度重視細節而忘主體的現象發生,導致不該說或沒必要說的卻說了很多。雖有前輩協助調整修正,卻仍多半落入瑣碎繁複的細碎劇情中,反生主軸傾斜,在本體之外畫蛇添足,尾大不掉的累贅狀況時常發生;在實務編寫上,如何化繁為簡,運用現有素材進行修磨,先把最主要的基本架構成形造模,再思考如何添加其他色彩豐潤皮肉,調整上色比例,方為可行之道。

《遣之獸》

演出|明華園日字戲劇團
時間|2015/05/25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