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劇淨角的英雄戲《連環套》
6月
10
2015
連環套(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456次瀏覽
陳韻妃(社會人士)

《連環套》本事出自清代公案章回小說《施公案》第368回「惡戰頭陀凶僧被捉 掃清賊寨眾將班師」至第400回「分給資財恩威並濟 誤肆劫掠冒昧而行」,京劇劇情去蕪剪裁成綠林豪強竇爾墩為報飛鏢黃三泰之前仇,事隔多年在一次機會中,盜取皇帝賜給梁九公千歲的御馬,企圖嫁禍於黃。不料三泰已逝,此案由其子天霸奉命緝盜,聽聞可能是竇之所為,遂隻身拜山入寨,探得實情後,揭露自己身份,雙方約定隔日比武,後奪回御馬,為黃門洗冤。

本戲主要看頭在花臉、武生,與武丑行當的唸白作表,經典處為〈天霸拜山〉一場。戲裡設下兩個事件,一是竇黃的怨仇,肇因兩人比武時,三泰「暗」發甩頭傷了前者而獲勝;二是御馬的失落復得,先竇爾墩以「竊取」方式轉嫁禍端於黃氏一族,後黃天霸友人朱光祖於比武前夕,潛進連環套「盜走」竇之護手鈎,使其誤信天霸技高一籌,而甘願交出御馬伏法認罪。推動前因後果發展的解決辦法都是暗著來,這樣的「反筆」卻成就竇爾墩正面的形象:比武不使暗器,務求正面對決;護手鈎被盜,不在可疑處追究天霸等先發制人勝之不武,態度坦蕩;特別在得知天霸身份後,仍忍氣送之出寨,一如接他上山時的禮遇,人物的大氣、灑落俱表現在行為上,說明了這人非草寇流輩,較之以正派形象出現的黃天霸等人,堪稱真正英雄好漢。

此淨角不是莾撞生徒,又為一寨之主,演員詮釋時便不能演成大老粗。先談以前幾位京劇著名淨角在〈天霸拜山〉的表演,如袁世海,出場的步伐很野,聲腔濃厚,唱唸粗獷、常在句尾使用明顯炸音,尤其在發出「哇啦啦啦」等語助詞時,口腔裡口水聲與喉音齊發,加重了激動暴烈情緒色彩,整體霸氣十足。不禁回想起當年他在樣板戲《紅燈記》裡飾演日本軍官鳩山,因著劇本和角色設定適巧充分發揮其上述特色。簡單來說,樣板戲的演法像臺灣八點檔連續劇《霹靂龍捲風》的犀利外顯、眉眼張狂,感官刺激強烈,容易吸引觀眾目光,但必須戲裡人人都是如此,否則無以營造強烈氣場。回頭說袁的〈天霸拜山〉裡,演黃天霸者是李光,入寨當「間諜」表情無一刻鬆弛、隨每字每句都作反應,兩人對手戲咬得很緊。這種固然看得過癮,卻不免疲累。

再舉一例,像尚長榮,尚的聲音較袁清朗沉著,情緒起伏波動時,字音仍穩定而清晰傳達。同樣是〈拜山〉,他與譚元壽(飾天霸)間的臺詞反應和表情速度不如前一組緊湊,可是顯得自然,畢竟這場不是非要敵我生死的偵察刺探,雙方都有分寸、不起歹意,所以也允許別於袁李的外放作法。

本戲吳仁傑(飾竇爾墩)唱唸大部分清明,而句尾字音保留炸音,但清明與炸開的過渡並不滑順,聽來有種硬做高起裝飾音的突兀感覺。黃天霸(戴立吾飾)面見彭朋大人前的參拜,其他人演或保留一、二拜而已,而本戲則做足三次,完全顯示人物戒慎恐懼的心態,戴立吾在鑼鼓緩敲慢打中,一步一擺手一參,做出畢恭畢敬的小心應對。〈拜山〉場次,嗓音該高聲揚起時,音高不足,另因麥克風收音不佳,而減損聲音傳遞,略為可惜。杜道誠飾朱光祖,幾段說理的唸白講得有滋味;盜鈎身手大致俐落,惟復加強踢大帶與翻身落地穩定度。

《連環套》為花臉和武生經典劇目,對淨角尤甚,此戲或因做工多於唱而歸入架子花臉,其實根據人物身份,尚需銅錘花臉的氣度來加持才不使「份兒」單薄。另外,因戲長(若非刪掉梁九公行獵前與失馬後的兩場戲,恐會超過三小時),竇爾墩常見多人合演,或只演〈拜山〉,比之國內京劇團體近年演出記錄,這次幾近全本,且難得主角一應到底,戲份吃重。本齣戲的英雄好漢,到底是熟老江湖,有點年紀的演員方掌握得住歷練之感,是以本齣演員有拿下戲(戲曲行話)的條件,期待就欠缺處繼續琢磨,使之成為自己「看家戲」。

《連環套》

演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
時間|2015/05/30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