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領觀眾穿梭台灣歷史《無聲影.美聲音──從上海到大稻埕/阮玲玉到望春風》
7月
13
2015
無聲影.美聲音(台灣揚琴樂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18次瀏覽
賴錫中(臺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院長/中國音樂學系專任教授)

音樂是依附於時間流淌的藝術,一闕優質的、動人的音樂,更會穿梭於不同時空,散透自身的光影,引發人們的關注,留駐聆聽與被聽的生命意涵。

《無聲影.美聲音──從上海到大稻埕/阮玲玉到望春風》音樂會,是臺灣揚琴樂團的演製節目。該團自2002年成軍以來,足跡踏遍海峽兩岸的音樂殿堂,更從亞洲跨越自歐洲及美洲各國的重要舞臺,優秀的表現更使該團屢屢被評定為臺中市傑出演藝團隊。

本場音樂會以臺灣第一部放映之默片電影《桃花泣血記》為元素,攫取其中的同名主題曲〈桃花泣血記〉、配合為電影旁白的「辯士」說解,試圖將早期「無聲影」的默片文化作為創意鋪墊,再從同時代出版該片歌曲的黑膠唱片延伸,以多首經典老歌組串為音樂會內容,整體年代大抵鎖定廿世紀三O年代的臺灣文化場景,通過歌者演唱兼含樂團演奏曲,以凸顯「美聲音」的音樂視聽享受,全場輔以晦暗色系的光影設計,引領現場觀眾穿梭時空隧道,一起回首在這塊土地曾經火熱的音樂情懷。

貫穿本場音樂會擔任演唱的歌者,邀請臺南藝術大學國樂系林姿吟老師與張千庭同學聯袂登場,或獨唱或合唱的演繹了桃花泣血記、一個紅蛋、人道、怪紳士、紅鶯之鳴、白牡丹、望春風、心酸酸、望你早歸、跳舞時代、月下搖船、蕃社姑娘、青春嶺等十三首膾炙人口的老歌、以及序曲、河邊春夢、港邊惜別等樂團演奏曲,在著名指揮家陳俊憲的帶領下,樂團展現動靜合宜、綿密聲情的演奏成效,所有樂曲均由該團團長鍾泉波、及臺南市立民族管絃樂團藝術總監劉文祥編曲,曲風典雅樸實怡然、曲調跌宕起伏動聽,著實令全場觀眾心靈感動,掌聲熱烈不輟。

值得一提的是,本場音樂會安排楊宗樺導演擔任默片的辯士,通過他二次出現在舞臺下方與觀眾面對面的說解,以帶有本土韻味的磁性嗓音、配合現場多媒體畫面的巧妙放映,讓全體觀眾在視聽覺的雙重享受中,舒適徜徉於進出時空長河的溫潤洗禮;而樂團更精心安排樂中劇的展現創意,在望你早歸一曲安排張千庭的演唱、及彭喬閎的二胡拉奏,更以「胡撇仔戲」的戲劇形式,讓觀眾意外地在音樂活動還欣賞到歌仔戲的表演,其中武打演員的功底了得,更是贏來不少觀眾掌聲的喝采

一個優質樂團的永續經營,在掌握既有的純然演奏之餘,如何在文化創意上有獨特亮點?如何選擇在姊妹藝術中加以揉聚創新?如何增進觀眾在文化享受上的多層次感動?臺灣揚琴樂團的努力已然具有一定的成效。誠盼臺灣現階段的音樂文化創建,在音樂家與觀眾們的攜手努力之下,得以一步一腳印地形塑出更形精采可期的斑斑效能。

《無聲影.美聲音──從上海到大稻埕/阮玲玉到望春風》

演出|台灣揚琴樂團
時間|2015/06/19 19:30
地點|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演奏者精心設計了樂曲的開頭,結尾自然也不會遜色;飛快的思緒在〈快速舞蹈〉( “Sebes” )層層堆砌,達到終點時,所有人的急促呼吸終於得到了舒緩,果斷而清晰的結尾彷彿軟木塞自香檳瓶噴飛的瞬間,清新、輕盈的氣息隨之呼出,像是三人同時舉杯相碰:「成功了!」
4月
18
2024
這個新的感知形式,從被動接收到主動組裝的變化,其實也是數位藝術的主要特徵之一。數位媒介向來有利於重複、剪貼、混音等行為(技術上或比喻上皆然),讓音樂作品變成了短暫(transitory)且循環(circulatory)的存在,形成一種不斷變動的感知經驗。有些學者也稱此為「機械複製」(mechanical reproduction)到「數位再製」(digital re-production)時代的藝術演進,是數位技術之於欣賞者/參與者的賦權。
4月
12
2024
如同本劇的英文標題《Or/And》,演出從第一景作曲家即自問出「或」與「和」的難題,隨著劇情推演,也道出我們時常用「或」來區分身份,但選擇這樣認同的人,其實同時也兼具著其他的身份或是立場,但「和」反而能將各種身份連結,這或許才是人生的普遍現象。劇情以排灣族的祭典、休士頓的示威遊行來說明作曲家的發現、用與女兒的對話來凸顯自己在說明時的矛盾。
4月
08
2024
雖然缺乏視覺與肢體「實質的互動」,憑著聲音的方向、特質給予訊號的方式並非所有人能馬上理解。但妥善規劃層次分佈,凸顯夥伴作為主體的演奏技巧,不受他人影響成為團隊中穩定的存在,正是鋼琴家仔細聆聽音樂本身,以及信賴合作者所做的抉擇。
4月
08
2024
第四樂章的開頭,在三個樂章的主題動機反覆出現後,低音弦樂示範了理想的弱音演奏,小聲卻毫不壓抑,可以明顯感受到樂器演奏的音色,皆由團員的身體核心出發,並能游刃有餘地控制變化音樂的方向感,而轉而進入歡樂頌主題的齊奏。
4月
04
2024
然而《給女兒的話》創作者卻是從親子關係、身分認同、社會正義議題進入,個人的思維與情感導致思維逆反理性邏輯運算法則,並且藉此找出一切掙扎衝突的解方——主角身為一位母親,擁有臺灣的血統,也長期居住生活在美國波士頓,最後捨棄兼顧的or、選擇堅持自己的and立場。
4月
02
2024
常見的音像藝術(Audio-Visual Art)展演形式,在於聽覺與視覺的交互作用,展演過程透過科技訊號的資料轉換、以及具即時運算特性讓視聽合一,多數的作品中,這兩者是無法被個別分割的創作共同體,聲音與影像彼此參照交互轉換的連動,得以構成音像雕塑的整體。
4月
01
2024
前三樂章樂團在小心翼翼之下,略少一分現今流行詮釋莫札特往往帶有的乾脆,而第四樂章,琉森室內弦樂團的演奏在以往的方正中多了一絲狂野,音樂更為緊湊,在弦樂的快速演奏與木管的長音舒緩之間,有相當理想的平衡與對話。
3月
27
2024
下半場齊瑪諾夫斯基(Karol Szymanowski)的《夜曲與塔朗泰拉舞曲》是相當成功的開場演出,Bomsori也明顯給予得比上半場更滿,與鋼琴的合作也是水乳交融。這首曲子以安靜開場轉至瘋狂,再從多消長沉澱,處處都是難題,也需要好的音樂設計,但也因為音樂家沒有打安全牌,每一個撥弦或是泛音、雙音都讓演出精彩奪目
3月
2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