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光鳥,讓我為你唱首歌《大龍峒金獅傳奇首部曲-無耳金獅》
10月
02
2015
無耳金獅(凝龍思傳藝劇坊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959次瀏覽
王妍方(社會人士)

凝龍思傳藝劇坊由台北市大龍峒金獅團促進會於2015年成立,近日推出首部作品《大龍峒金獅傳奇首部曲-無耳金獅》音樂劇做為劇團初試啼聲之作。

《無耳金獅》以文殊菩薩座騎金獅【1】降世傳說為起點帶入,以一名離開獅團,落魄回鄉的少年李天民(陳昕宇飾)為主線敘事。李天民因母親(瑄廷飾)早逝,與父親意見不合,年少叛逆的他,一時衝動離開以李父(陳錫煌飾)為頭人【2】掌家的金獅團,企圖在外闖出一片天。在外流浪一年後,天民發現世事不如己意,方才返鄉低頭向李父提出重回獅團的請求。李父雖同意天民再度回歸獅團,但為平息獅團眾人不滿,表明兩人之後在獅團僅是公私分明的兄弟關係,讓企使得到父親溫情支援,卻反遭打擊的李天民只能咬牙應允下來。心情鬱悶的他在好友陳水土(呂世偉飾)與一名臉上帶有胎記的平埔族少女(蕭揚玲飾)的安慰下,終於振作精神打算重新開始,卻被不滿他重回獅團的二師兄高金漢(許良崧飾)派人中途埋伏,不料卻反中敵方獅團計謀,兩人在紛爭中受傷。身為獅團大師兄的李父見師兄弟彼此陷入鬥爭,無法專心一致對抗外敵並練習獅藝,於眾人面前卸下獅頭雙耳,表明兄弟之間「唯義無耳」以示決心,父子卸下彼此心結,使獅團技藝傳承至現代。

潑墨山水畫的多媒體投影,成為本劇主要的場景變化,單一墨色渲染於白色投影屏幕上,為舞美締造雅而不俗的優雅風格。時空定調於頂下郊拚後四十餘年(一八九五年)【3】,編導以李天民對身為金獅團大師兄的父親認同渴求,已逝母愛的延伸(平埔族少女與母親同步傳唱的「暗光鳥」一曲),獅團的兄弟情義等基本素材,輔以與平埔族少女之間淡淡曖昧卻無疾而終的戀愛夢,用李天民的成長與獅團的未來傳承,成為該劇的主要核心。又因為該劇定調為台語音樂劇,音樂設計以歌仔戲曲調(如思想起、雜唸調等)改編,以鋼琴與笛子為主奏,去除鑼鼓點,安插了大量的歌仔調改編或新編曲。瑄廷、陳昕宇、蕭揚玲、呂世偉等目前活耀於歌仔戲與豫劇的四位演員為主力歌者,在唱腔上仍可一窺不同劇種在嗓音運用上的巧妙與差異。布袋戲知名藝師陳錫煌接掌大師兄一角,運用本身的「腹內」【4】講述獅團興盛過程,也為演出添加幾分韻味,善用演員自身所學技藝。鑼鼓點置於金獅出場時才會出現,以新舊曲調做為融合,交織出屬於台語音樂劇的新風華。

編導刻意淡化時代背景所帶來的衝擊,將重心放在大時代小人物的身上,劇中數度將李天民與金獅形象做為連結,在李天民遭到敵方暗算受傷時,舞台上金獅與天民各在一方遭受敵方攻擊,最後平埔族少女突破重圍救出天民,與天民好友陳水土前來應援,擷取傳說元素,與金獅降世傳說中的師婆、師鬼角色合而為一,用樸實的民間傳說與代代傳承的舞獅技藝,跟兄弟情義做為結合,自成一方格局。運用歌仔調為基底改編的歌曲,除却原有曲調的熱鬧調性,音樂設計保留屬於歌仔調的基本骨幹,在配器調整下添加了幾分溫柔因子。雖說是台語音樂劇,卻揉合了傳統戲曲專有的獨特風情,加上以戲曲演員為主要演唱者,更使本劇呈現出截然不同於其他音樂劇的風貌,也為賦予既定印象的舞獅技藝,開創一處表演新天地。

註釋

1、金獅(猊)為文殊菩薩座騎(亦稱狻倪,龍生九子之一,行五),外形如獅,喜煙好坐,隨佛教傳入中國,常做為香爐裝飾或門口石獅等形象使用。本劇所提之金獅傳說擷取自《無耳金獅》本劇節目書說明做為引用。

2、頭人:乃台語所稱領袖、首領之意。

3、「頂下郊拚」發生於一八五三年,以同為泉州府的三邑人(頂郊)與同安人(下郊)在艋舺(萬華)爭奪地盤所發生的械鬥事件,同安人在八甲庄一役戰敗後,逃難時將城隍金身帶至大稻埕(今迪化街霞海城隍廟),並有部份同安人遷移至大龍峒地區,間接促成兩地發展。2014年唐美雲歌仔戲團曾以「頂下郊拚」為題,編寫為《香火》一劇演出;一八九五年清廷戰敗,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將臺灣與附屬島嶼及遼東半島等割讓予日本,引爆後續一連串的地方抗日事件。

4、「腹內」一詞來自歌仔戲,早年少有文字劇本,多半以演出活戲為主。演員上台前皆由講戲仙仔(說戲先生/說戲人)講敘今日演出劇情,待上台後交由演員自行發揮,在基本的劇情大綱作為前提下,唱作由演員自行調度編作,考驗演員的即興創作及應變能力,演員腹內越深,所演出的戲肉(內容)就越厚實,故事的精采度與娛樂性也就漸趨提升,相當有趣。

《大龍峒金獅傳奇首部曲-無耳金獅》

演出|凝龍思傳藝劇坊
時間|2015/09/26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一個必須從它的背後、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得到——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
蘇俊穎木偶劇團擅長使用豐富多樣的巨偶和聲光特效創造滿台的視覺效果,生動流利的口白也易於吸引觀眾,問題主要在於情節的鋪陳和角色的刻畫如何扣人心弦。
10月
14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