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慮過剩之自由異想《光行者》及匯川藝術節
3月
29
2012
光行者(匯川聚場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65次瀏覽
林乃文

路過台北忠孝東路、八德路交叉口華山文創園區,眼尖一點兒的路人,從一月底開始到三月底,會發現草地後方赫然矗立著一奇異裝置。以怪木般的雕塑為守衛,漂流木築成的甬道,主體類似帳篷空間,寫著「末世方舟」四個字──這就是曾為當代傳奇劇場、無垢舞團、金枝演社擔任過美術設計的藝術家張忘,自力舉辦「匯川藝術節」所搭建的環境舞台裝置。

末世要真的來,我們是不可能事先知道的;方舟準備搭救誰?我們抱著一絲懷疑而來。只見光從帳篷頂灑下來,一副嬰孩軀殼詭異地立在正中央,奇異幻象彷彿預告我們帳篷裡,什麼事都會發生。這是一頂落在城市中心的特異空間,張忘自掏腰包創造這空間,提供給表演藝術者發揮創造力的舞台。

從十四年前《古國之神─祭特洛伊》(1997)開始,到近年匯川街頭表演系列《神遊記》,張忘創造的異世界總顯得既古老又前衛,既像宇宙洪荒、天地初闢,又像遙不可知的未來或外太空。異世界的生物,想像出一個具體已了不得,然而張忘卻可源源不絕產出,彷彿「怪物」的無盡藏庫;「光行者」就是他最新創造的生物。穿緊身衣的演員如珊瑚、如樹、如猴、如恐龍、如花,行動方式也超乎想像、打破慣性,在構成帳篷骨幹鐵架上下跳躍,四面八方地闖進觀眾視野,震撼觀眾的感官。

鄭國揚的燈光有點睛之功,光膜自下而上升起,將所有人籠罩其中。老氣橫秋的小孩和憨憨傻氣的大人頗有對比之趣,他們準備穿上人形軀殼,降落地球,尋找「靛藍靈魂」。其實畫面已帶給觀眾無限想像空間,演員靈活的身手也給人驚異快感,然而編劇無法割捨敘事的樂趣,讓兩名外星太空人說了一大套「基羅星」星際移民到「靛藍靈魂」何以可以改變未來的道理;寫實劇的對話方式破壞了魔幻的氣氛,完滿的解釋未必可以紓解末世的重重憂慮,劇終歌曲雖然動聽卻直如宗教告解。

在這智慮過剩到令人衰竭的廿一世紀,或許另類空間存在的最好理由,是讓我們擺脫規制、暫忘智慮,以身體最原始的感覺,迎接失去已久的自由之心。

《光行者》

演出|匯川聚場
時間|2012/03/25 18:0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 華山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兩個移動遊走式演出,不約而同皆以環境為主角,由於人的行動及介入而構成新的意識邊界:直視早於人類存在的世界,裸裎人類存在的本質。劇場創造了一場集體在場的無人地帶,讓人重新體驗:為何是人?因何而活?
11月
06
2025
《2064:奧運預演》誠然是一個較為「獨派」理想主義式的想像。能夠處變不驚、能夠包容異己,甚至在坦克出現時人民會齊心擋在槍砲之前。除了作為「他者」的 Ihot,以及最初搶評審席的辯論戲碼之外,少了些較為矛盾或對立的聲音。
11月
05
2025
《2064:奧運預演》並無意處理上述現世預言般的想像,因而讓「未來」成為「不可能的現實情境」之代稱,藉由翻轉不可能為可能,將現實世界因「幾乎不可能發生」而缺乏著力點的諸多爭論搬上檯面。
11月
05
2025
我們似乎看見一種政府社區大學和民間的力量集結凝聚的可能性,這似乎就是社區劇場未來發展的一條重要的坦途和路徑
11月
03
2025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