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那邊,該走向何處?《生存異境》
5月
02
2016
生存異境(盜火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484次瀏覽
羅揚(戲劇工作者)

《生存異境》是盜火劇團紀念貝克特110歲誕辰之作,區分為生存《請讓我進去》以及異境《那邊的我們》兩齣劇作,分別由香港及中國的年輕編劇(何應權、劉天涯)所編寫。《請讓我進去》主要述說著七零年代香港偷渡移民的真實故事;而《那邊的我們》則是透過雙胞胎迥然不同的成長歷程,道出人類被現實世界同化的過程與殘酷。兩齣劇作揭示了人類對於生存的壓迫與無力,時常處在一種困惑、孤獨和焦慮的狀態。

《請讓我進去》由黑暗中的迷霧揭開序幕,四位演員在狹窄的船板上賣力地划著船槳,洶湧的海浪從四面八方襲來,人類顯得渺小而微不足道,強烈的孤寂感油然而生。接著,偷渡的少女攜帶著裝著鑽石和槍枝的染血米袋,引起了檢察官的注意,透過兩人抽絲剝繭的對話,逐漸勾勒出女孩對於偷渡的綺想,便是前往鑽石山賺取錢財來養活在海的另一邊,居住在貧窮村落的母親和弟弟。在舞台調度方面,當少女敘述著偷渡的過程時,兩位中性演員隨著情節而擺弄著少女的肢體,像是一股無形的力量在控制、壓迫著,透露出人類身處在這壓抑的世界當中,不由自主、身不由己地被命運玩弄在鼓掌之中的意象。

同時,九龍城寨的一對男女遭受槍殺,返回人世的兩人(鬼)正在重組槍擊發生的經過,女人先是著急地找尋米袋的下落,後來在與男人的對話中重組了整件事情的發生經過。女人和男人皆是嚮往著大城市的紙醉金迷,而來到了這個地方,卻發現不是他們所想像中的美好,做著骯髒污穢的工作只求溫飽,深陷在這亮麗的城市當中而無法自拔。

四位演員紛紛去除身上的衣物而僅剩內衣蔽體,似乎象徵著人類唯一的尊嚴也被剝奪,演員時而扮演角色講述故事,時而化為中性的角色推動劇情的發展,回溯了這四位角色的偷渡過程。劇中國語和粵語的交雜,更提醒了這段歷史事件的真實,為了求生存而不顧一切地投向彼岸。直至最後一幕,演員回歸赤裸,不同區位的光照紛紛照在交纏的胴體上,似乎象徵著人類始終無法擺脫生存的壓迫,沈重地令人喘不過氣來。

不同於《請讓我進去》的昏暗朦朧的黑暗色調,《那邊的我們》的開場反而像是提醒著我們這個世界仍存在著光明,明亮的燈光象徵著嬰兒誕生的潔白無暇,嬰兒的童言童語是未經人事的天真。嬰兒房內一塵不染地像是純淨的天堂,而妹妹因為哭鬧而時常去了「那邊」,體驗到了不一樣的生活,並和哥哥分享著「那邊」的人說著和「這邊」不一樣的語言,還有十分新奇的事物,哥哥卻選擇待在舒適圈當中,甚至說道:「如果你去了那邊,那這裡只會剩下我一個,你也只會剩下你一個!」來威脅妹妹,妹妹卻禁不起誘惑而選擇了「那邊」,這對雙胞胎在命運的交叉口走向不同的方向。

妹妹由於對外面世界的好奇,以及女生相對於同齡男生的早熟,逐步地走向社會化,而哥哥則是永遠包著尿布而拒絕長大,只是一味地和大拇指、大腳趾對話,不然就是看著電視打發時間。有一天,妹妹回家和哥哥述說著自己在台上帶領著大家做體操的片段,兄妹倆原本開心地做著體操,妹妹卻開始說出不堪的回憶,她在「那邊」帶領大家做體操時,看著台下人們跟隨著她,整齊劃一的動作令她作嘔,甚至她已經停止動作了,台下的人們卻如同機械般地做著體操。令人不禁思考,我們成長的歷程當中埋藏了多少馴化的過程?從肢體動作到思想,莫不遵循著一套模式,使我們過早消弭了童真而走向世俗,我們害怕和別人不一樣,我們的教育只是在複製著一批又一批相同的人們。

貝克特一生經歷兩次世界大戰的動盪,因而對人生存於世界上的意義提了個問號。直至如今,世界仍然在動盪,貧富的差距和階級的僵化不僅僅只局限在一個國家,而是擴及了整個世界。我們在精神上的困惑、焦慮及孤獨感與貝克特是相同的,世界越是緊密,人們反而越來越疏離,身處在二十一世紀的我們,由於科技所賜,整個世界如同一張千絲萬縷般的網絡般,人與人的連結都可以濃縮在幾吋的螢幕中來處理,我們感受不到人與人接觸所帶來的溫暖,只能從指尖的觸摸感受到機械的冰冷罷了。讓人不禁想起「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往何處去?」這個永遠沒有答案的疑問。

《生存異境》

演出|盜火劇團
時間|2016/04/28 19: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超乎常理的劇場想像,讓觀眾在此獲得短暫的喜劇式舒緩。情節進行至此,肅殺與生死只有一線之隔的緊張,似乎因此中斷。導演在此段的劇情中,運用演員身體與性別在劇場空間的流動性,試圖發揮劇場獨樹一格的力量。 (羅家玉)
5月
16
2016
演員模擬嬰兒的肢體恰好,這一舉一動也引起觀眾的微笑共鳴,此劇服裝改變身形,演員穿上模擬嬰兒大肚腹的服裝,重新練習肢體的平衡,在如此可愛無傷的胖胖身形中,或是如鏡反射成人世界, 混合出無可解釋的邪惡感。(陳元棠)
5月
09
2016
交纏兩齣戲的對話是前往彼岸與成為社會人間的韻律:前往彼岸的過程艱辛、成為社會化的人也要經歷痛苦。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卻說這是人生,舔舐誰的拇指/傷口都無濟於事,狗與困獸都在虛華當中死滅。(曾福全)
5月
03
2016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
戲中也大量使用身體的元素來表達情感和意境。比起一般的戲劇用台詞來推進劇情,導演嘗試加入了不同的手法來幻化具體的事實。像是當兄弟中的哥哥為了自己所處的陣營游擊隊著想,開槍射殺敵對勢力政府軍的軍官時,呈現死亡的方式是幽魂將紅色的顏料塗抹在軍官臉上
4月
15
2024
《Let Me Fly》的音樂風格,則帶觀眾回到追月時期美國歌舞劇、歌舞電影的歡快情境,不時穿插抒情旋律作為內在抒發,調性契合此劇深刻真摯、但不過度沉重的劇本設定。
4月
12
2024
因此,當代的身體自然也難以期待透過招魂式的吟唱、紅布與黑色塑膠袋套頭的儀式運動,設法以某種傳承的感召,將身體讓渡給20年代的新劇運動,以作為當代障礙的啟蒙解答。因此,黑色青年們始終保持著的這種難以回應歷史的身體狀態,既非作為歷史的乩身以傾聽神諭,亦非將僵直的歷史截斷重新做人。
4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