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待補強的創新作為《楊老五與小泡菜》
5月
02
2012
楊老五與小泡菜(元和劇子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73次瀏覽
陳維柔

開場由一位歌者清唱揭開序曲,由歌者清亮的嗓音可以從中窺知他擁有一副專業的好嗓子,如此的開場方式馬上吸引在座觀眾的注意力,大家屏氣凝神的聆聽關注著。也或許是在華山藝文中心的表演場地,那樣的「環境劇場」,觀眾可以從各個角度,近距離看到演員的舞台表演,自然也被歌者的歌聲被感染,可惜的是不了解歌者所唱的內容意思,若能標明歌者角色身份,字幕清楚說明歌詞意義,讓觀眾明瞭歌者與表演前後串連的意涵會更好,否則會讓人疑惑歌者與劇情關連性為何?讓人毫無頭緒。

此劇由三位演員組合而成,根據清末奇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改編而成《楊老五與小泡菜》,從三個囚犯的所發生的故事作為演出內容。整場戲可以從肢體身段看出演員戲曲出身的專業背景,但也顯現出三位演員的基礎水平是有所落差的,京劇武丑出身的林朝緒恰如其分的將扎實的京劇表演藝術基礎作為身段創新的依據,但是嚴格來說,表演結合的並不恰當,傳統身段與創新的表演內容是分離的,看不見表演與劇情融合之處。另一方面,因為場地的關係,觀者與演出者的近距離使得觀眾能夠清楚的看到三位幕後黑衣人的存在,三位黑衣人全身穿著黑色斗蓬、把臉抹黑頗有隱藏的意味,但是換場時看似配合劇情,出來時又會以身段配合,身段精緻度又顯不足,如此矛盾的安排不禁讓人疑慮究竟是要讓三位幕後黑衣人加入表演或是完全隱藏?

演出唱段時,舞台上五光十色的霓虹燈光與演員中國式的半截燈籠樣式服裝,搭配正式的戲曲身段,形成的是畫面的不協調、荒謬的演出形式,剛開始看來是充滿新鮮的,並期待接下來劇情的走向,但是接下來的演出內容太過於表象並沒有表達出劇本中欲傳達的社會意識,每一幕之間沒有太多關連性,表演內容太多的時間過於空泛讓觀眾不知表演情節所欲傳達的意念,以致最後的兩場戲觀眾容易失去專注力,以及換場太過頻繁導致觀眾注意力被打斷等缺失。筆者建議太過瑣碎的內容是可以稍作修剪。

但是若以輕鬆一點的角度來看,其中的戲曲演員突破傳統表演的口語化對白、搖滾台語的唱段,身段創作中安排的搞笑橋段與隊型表演,雖然只有三位演員,但是藉由音樂的烘托,呈現的出來的是誇張熱鬧的氛圍。而在音樂創作上,京胡、小鑼等傳統戲曲文武場器樂與爵士鼓、電吉他等搖滾樂團的跨界結合以及歌仔唱段的誇張搞笑化,仍是讓人驚呼連連,充滿笑聲。甚至台上演員忘詞或失誤時是會被觀眾認可的,觀眾或許認為這樣的安排是為了好笑的戲劇效果,甚至無法發現演員是故意搞笑或是真的出錯?

《楊老五與小泡菜》近三小時的演出,表演創新卻缺乏內容,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元和劇子首次的創團作品創新的精神仍然值得鼓勵,可以看出三位戲曲演員欲將自身傳統藝術與社會議題進行創新創作的努力,但是每次演出總有值得它值得參考學習的地方,也會有其需要改進的地方,而後的創作過程才能從一次次的修正中不斷的進步。

《楊老五與小泡菜》

演出|元和劇子
時間|2012/04/01 14: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 烏梅酒廠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憑藉李珞晴、林朝緒和周岑頤三位坐科扎實的演員表現,為本劇增色不少,融腳步、手路和身段動作於歌舞之中,擺脫虛擬、象徵程式的拘束而頗具變形律動,尤其小泡菜受刑銬問、被脅迫賣淫等情節,三位演員展現扎實的武功,唱跳武打仍不忘取悅觀眾,著實令在場觀眾歡笑而拍手叫好。(黃佳文)
4月
09
2012
真正埋伏在劇本文本裡的,毋寧是揭示司法不公、不平等婚配、男男相戀等極具現代意識的潛文本,只是,很可惜的,這個伏流並沒有被凸顯;儘管導演手法上強調翻新,刻意Kuso化,最終仍不免留於表相,無法勾掘更深刻集中的題旨。(紀慧玲)
4月
06
2012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
《比目戲情》透過非典型旦行雲仙的角色設計,嘗試從戲班文化與愛情敘事切入,反思行當秩序、職業倫理與性別主體等課題。劇中的戲中戲結構,展現表演和人生的互文,埋下題組:當表演與現實逐漸重合,戲與現實的邊界何在?
10月
17
2025
紀錄劇場關注真實,也關注真實如何被轉化。《媽吉》透過聲音地景、語言策略與代述手法的應用,以劇場幻化文化記憶的田野,使歷史、技藝、敘事、身體與常民藝術在此聚合。
10月
15
2025
《皇上還沒來的時候》創造了一個賽柏格(Cyborg)劇場,即時投影、動態捕捉、和生成式AI,誕生於不同世代的多媒體形式不僅是提供技術的基礎,而是以一種有機的邏輯與表演彼此嫁接。
10月
1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