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標榜融合爵士舞和現代舞精神的爵代舞蹈劇場推出的《同班同學》共有三個作品,每一個段落都有著復刻回憶的情景。
在《悸動》上演之前,舞台上的三張課桌椅有意呈現懷舊之情,校園的鐘聲響起,舞台上方的螢幕播放昔日舞蹈科班生排練、出遊的泛黃照片,白上衣藍短褲的三位男舞者相繼出場,鐘聲再響,排練爵士舞的景象呈現眼前。接在影片之後,五位紅衣女舞者和一位黑衣女舞者豔麗登場,場景彷彿掉入舊日的迪斯可舞廳,即使在慢板的旋律中也瀰漫只有走過那個年代才能體會的勁力。艷麗舞者在一段群舞後,隨即散至不同角落,個別出現在各自的聚光燈下,舞者們在這一段的表現略有落差,雖然從踢腿、轉身等各項分解動作可看出專業訓練的基礎,但是韻味的拿捏卻不太一致。當她們以劈腿收場時,黑衣男舞者順勢出現,他像是駕馭女舞者們的指揮者,展現相當程度的個人魅力,但這一段的編排較無令人驚喜的表現。接下來的雙人舞和五位女舞者的群舞也是常見的一致性動作居多,在身體、空間、時間的使用上,較少令人驚豔之處。最後一段才看到較多隊形及肢體變化,也總算看到一些令人期待的速度、位移上的起落頓折,可惜女舞者們的動作加入了如芭蕾訓練中的fouetté en tournant (鞭轉),在無法駕馭難度時便顯得疲弱。同時,現場觀眾雖然有人隨著節奏拍手,但是附和者不多,氣氛稍嫌冷清。
在現代舞《不惑之後》開始前,螢幕上先播放一段新聞畫面,介紹伍錦濤和其創辦的流浪舞蹈劇場。這一段影片顯得有點畫蛇添足,不僅和其作品內容無直接鏈結,也淡化後續作品意欲鋪陳的情緒。影片結束後,伍錦濤在聚光燈下,動作簡單並帶著淡定的從容,腳步的走、跳、踏都不浮誇,卻都展現了中年男子在過了不惑之年後的成熟與真誠。從斜角處出來的女子們和他擦肩而過,斜照的光線下,他們共同發展出一段較有創作精神且架構完整的舞蹈。但是中間一段展現掙扎的意境卻有點落入俗套,隊形架構與動作設計較無新意,顯見編創格局停留在舊時代的作風。比較特殊的亮點都在獨步在燈下的男子形象,無論在走路或跑步時,都有著各種情緒釋出的張力,這些情緒或許是對前景的關注、對過往的懷思、對生命的禮讚及對自己的期許,但是卻都在群舞時被打亂,無法讓情緒一氣呵成的持續銜接。在最後一段,女子們和男子會合,他們手拉手並排向前緩步走時,彷彿看到他們找到自己的方向,朝著相同的目標前進中,並就此結束在不惑之後的人生尋覓。
在《與天使共舞》開始前,影片介紹的是爵代舞蹈劇場歷年的演出剪輯。從精華段落中,反觀現場的演出,更凸顯過去精湛的創意不復見的無奈。影片中出現的水袖、清代服飾、芭蕾舞裙、布袋戲偶、舞獅舞龍等等,將各式藝術類型的特色融入爵士舞,呈現新奇的境界。影片結束後,在唱著Who is your angel的歌聲中,舞台上的聚光燈下放著一張椅子,林志斌坐在地上,背對觀眾,看著椅子,他的背影透露另一種中年男子的情緒。默視成了許多中年男子的共同標籤,他們不再有年少輕狂時的衝勁,也不再有高談闊論的氣勢,在成熟穩重的包袱下,他們多半默默地注視周遭的人事物。這一個作品中,最大的亮點是林志斌與潘鈺楨的雙人舞,夫妻檔的配合就是有特別之處,不是工作夥伴間的默契,也不是熱戀男女的羅曼蒂克,而是超越熟悉的另一境界,也可說是漸漸步入中年的另一種默默。此後出現的華爾滋、林志斌的獨舞以及集體站在椅子上交換位置的段落,也是編排中較突出的部分,可惜這些吸睛的片刻太少也太短,一致性的動作太頻繁,卡農(canon)的運用過於平凡,致使被拉起的觀賞興致很快即被打落。
雖然我不刻意偏好常被年輕人笑稱old school的傳統爵士舞,卻不希望所謂的新爵士舞(New Jazz)完全淹沒流行舞的世界,更希望的是看到不同形式的多元展現。從娛樂舞蹈中提升藝術性,向來是爵代舞蹈劇場備受期許的特色,東西古今齊聚的表現則是以往爵代得到激賞的重點,但是當年輕舞者尚且不夠有力,而中年舞者卻開始力不從心時,則應當慎重思考未來的走向,以永續呈現爵代/絕代風華。
《同班同學》
演出|爵代舞蹈劇場
時間|2017/04/08 19:30
地點|台北市水源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