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煉,何不回到人間?《靈界少年偵察組》
7月
12
2017
靈界少年偵查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36次瀏覽
林立雄(專案評論人)

衛武營與高雄春天藝術節二度攜手合作,促成了這一臺《靈界少年偵察組》。這臺戲,依著節目冊中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準藝術總監簡文彬所說,本著對傳統戲曲的傳承與耕耘,希望能藉由精銳的編導、設計群與傳統藝師們的培訓,讓素人演員、樂師們能夠藉此舞臺有所展現外,也試圖在戲曲的當代表現中,找尋更新穎的題材與舞臺呈現手段。然而,這一臺演出中雖達到了主辦方冀盼的戲曲的在地傳承與深耕,但作品在呈現後又能夠因此激起些什麼樣的討論?主題的擇選與整體呈現又是否真的有所突破、產生新意呢?《靈界少年偵察組》在歷經培訓成果的展現後,若有加演、再製的可能,其意義究竟如何?下文將提到我在這次演出中的觀察。

首先,以戲曲的在地傳承與深耕作為討論的開端。衛武營與高雄春天藝術節攜手合作,邀請了許多位藝師,如國寶級藝師廖瓊枝等,為演員們進行一段時間的「口傳心授」,手把手的培訓臺上諸位演員們。觀賞舞臺上諸位演員之唱腔、身段,皆能夠看出藝師們的盡心盡力,儘管部分演員的唱腔與念白在表現上仍舊些許生澀,但年輕演員毫不怯場與堅持不懈的態度,仍舊令人讚賞。更重要的是,這群年輕樂師的表現相當精湛,特別是編腔上偏向傳統曲調的安排,讓這群年輕樂師對既有曲調的演奏有更多的磨練機會,就戲曲的傳承與深耕而言,《靈界少年偵察組》無疑地種成了相當豐盛的果實。再者,擇選了「靈界少年偵察組」作為創作題材的發想,不得不說是相當有新意的選擇。從文宣的設計看來,以漫畫作為戲曲作品的主視覺呈現令人耳目一新,或許是一種開發不同族群觀眾的方式。

除了主題吸引人的動漫風格外,戲劇開端的配樂輕快如同動漫主題曲,劇中的擂臺賽,同樣有一位動物長相的主持人(《靈》劇是兔耳女)主持著比武大賽,不難看見日本動漫《幽遊白書》或其他神怪系列動漫的影子。不過,雖然擇選了特殊的創作題材,卻似乎在各方面的結合與考量的平衡上,削弱了這一題材的想像空間。一則是劇情平實、情節安排平鋪直敘,當然這並無不妥,只是,曾觀賞編劇劉建幗的其他作品,如《鞍馬天狗》、《蝴蝶效應》等作品,甚至是去年於戶外演出的《見城》,不免會讓人納悶,故事講述靈界警察學校的學生龍天佑(吳奕萱飾)、靖凌飛(孫凱琳飾)在意外中結識人間女子,最後因為人間女子程筱芸(陳昭薇飾)得以看見闇影組織的邪惡計畫,最後卻走向必須消滅夜魔的「正義消滅邪惡」的俗套,不免讓人感到些許失落及可惜。

二則是舞臺整體呈現上難以撐起所謂的「狂想」、「奇幻」式的主題,即便演員已試圖在技術層面(武戲等特技表現)上表現,且導演試圖以流暢的敘事在舞臺上展現出青春、喧鬧之感,但整體而言,樸素的臺階、實景樹木、隨機閃爍的燈籠等,乃至於主角使用「隱身術」時僅使用閃爍七彩燈光,似乎稍嫌輕易而不夠講究。然而,在舞臺上的「虛」、「實」表現要如何平衡與把握,亦是這部作品相當大的考驗,部分運用實景卻渴望從寫意的表演中製造幻象(如龍天佑和靖凌飛躲在矮矮的樓梯下,舞焰兒卻看不見等等),或許亦是舞臺整體空間與調度上需要再思考與斟酌的。最後,在稍嫌平淡的劇情發展中,又再讓我思考一個問題是,是否因為此劇中之主要演員皆為各團要角,而使得劇情必須平均分配而有所受限,導演亦可能為培訓所學的唱、念、作、打呈現,而捨棄掉舞臺的整體美學與實踐呢?

以戲曲的在地傳承、培訓人才來說,《靈界少年偵察組》或許已經達到階段性的目標,無須再作批評。但又不免讓人懷疑,作為一部以傳承、培訓人才為目的,且為這群年輕演員所量身打造的作品,真的無法兼顧作品的敘事以及整體的藝術性嗎?若僅止於達到前面所說的目的,那《靈界少年偵察組》的誕生是否稍嫌可惜?《靈界少年偵察組》是一場還未說完的故事,在主題上的擇選當然讓人期待,若未來有機會重演,又或是繼續發展續寫新的一章、一集,希望在編、導上,又或演員的安排等等,能夠有更好的調整。關於《靈界少年偵察組》觀賞後的觀察,雖已在前文絮絮叨叨了許多,但仍舊期待著這部作品未來有更具狂想、奇想的發展。

《靈界少年偵察組》

演出|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高雄春天藝術節
時間|2017/07/08 19:30
地點|高雄市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主要人物性格,與學員本身形象趨近度極高,過度重視四功五法的展現,使主角群在人物性格展現上,多囿於身段功法限制,反顯過度雕琢,剝除演員過往長期於自家戲班學習的演出技巧,對於程式身段與表演方式的融合難以掌握,迫使人物性格不易展現。(王妍方)
7月
19
2017
《靈界少年偵察組》有其迷人之處:青春演員的集合、熱血與幻想的題材、動漫配樂的現場演奏等。整體製作從「少年歌子培育展演計畫」到成果發表,皆可見其用心與立意良善。不過,若當作一本漫畫來看,大概仍在尚未進入正題的開端、序章。(吳岳霖)
7月
11
2017
儘管具備武作之形,《文王食子》終究是極重抒情的大文戲。論文戲,除卻雕琢與情節呼應的身段演繹,藉由唱唸和面表,構築與身段形式同在的真實情感基底,應是演員進行角色創造的核心。
11月
18
2024
梁祝故事與孟婆客棧之間那股微妙動態張力,其實是主、客體對應關係飄忽產生的不和諧投射。有意致敬經典,終究必須回歸作品的本質定調,去思考經典、創作與時代的三方關係。
11月
14
2024
長久以來臺灣京劇人才青黃不接,本以為是「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沒料到近十多年竟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湧現出一波波優秀的後浪,而前浪們也溫柔地為後浪推波助瀾,期待前浪、後浪共同為臺灣的京劇之海激發出更多的浪潮。
11月
13
2024
當傳習藝生多半亦有歌仔戲、客家戲演員身份,也顯現出在現今戲曲環境下,北管藝師無法以北管演出作為全職之問題,那麼未來北管戲傳習計畫是否成為僅是一門演員訓練課程?
11月
13
2024
今次為第八屆,筆者在同一場次中,觀賞了慶美園亂彈劇團新秀張雅涵主演的《洛花河》暨正明龍歌劇團新秀張燕玲主演的《韓信設窖安軍心》兩齣折子戲。
11月
12
2024
本劇可見劇團在親子劇的用心之處,以臺灣地景為故事地、融合原漢兩族的神話故事,音樂曲調以輕快帶有童謠的趣味讓聽覺性相當悅耳動聽,主演的口白方面也充分表現各個角色的特質差異
11月
11
2024
發自庶民性的市場空間表演雖未必不好,還原來自民眾純然的欣賞習慣也有道理,但總期盼能朝向精緻度更顯著的面向提升。就演出內容而言,除了延續過往擅長的《白馬風雲傳》系列連本戲之外,建議劇團應可大膽創作新的故事劇本,嘗試新的表演模式
11月
11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