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回歸與延展《佘太君掛帥》
9月
27
2017
佘太君掛帥(唐美雲歌仔戲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753次瀏覽
林立雄(專案評論人)

范鈞宏的京劇作品《楊門女將》改寫自揚劇《百歲掛帥》,編劇陳健星則以《楊門女將》為底本改編為《佘太君掛帥》。從原本到改編,又從改編再改編,不免會受到觀眾們的比較,特別是「楊家戲」並不少見於各劇種。陳健星試圖在《楊門女將》中找到新的切入點,打造一齣具有歌仔特色的劇目。聞此,無不令人期待,但又讓人擔心是否可能過於保守或差強人意。不過,將重點歸置於青年喪夫、中年喪子、老年喪孫的佘太君身上,並關注柴郡主、穆桂英及楊家一眾孤寡的反應,道出楊家女人的心境轉變,也深化了作為主要關照對象的「女人」。

陳健星的改編基本結構仍不脫范鈞宏《楊門女將》之鋪排。不過,細節而言卻有很多不同且更進一步的部分。一是得知噩耗後,靈堂前孤寡們與佘太君(唐美雲飾)等決定征戰與否的矛盾;二是將宋仁宗求兵天波府,改為佘太君上金殿親求掛帥出征;三則是刪去了指路的採藥老人,增加夜祭一場,並讓楊宗保靈魂(小咪飾)於冥冥中成為棧道之引導等等。就本劇而言,此等改編手法將焦點更聚焦於佘太君,如佘太君將情感投射於媳婦們、思量是否出征,甚至是說服家中諸位女將決定掛帥出征等,種種反應與因應更立體了佘太君的形象,與為人母親、祖母的堅毅與勇敢。

又柴郡主(許秀年飾)與穆桂英(鄭芷芸飾)接連泣訴一場,將燈光聚焦於佘太君與兩代未亡人身上,除了能夠從中細審女性心理外,強化了佘太君個人的抒情性,更讓人能夠深入地理解兵荒馬亂宋朝的女人們,面對夫婿、兒子、孫子等家中男子因戰亡故的複雜情感。雖在劇中埋藏「反戰思維」,但,陳健星並無落入後設的圈套。對當時的楊家女人,又或是時人來說,止息戰火最有用的方式,或許除了戰爭,還是戰爭,正如劇中所提及,只要一邊得勝,戰爭會暫時止息。儘管「以戰止戰」換得和平仍看似問題重重,然而無論為了國仇或是家仇,對受到忠君、愛國思想影響的楊家將,坐以待斃並不符合時情,求和、放棄征戰原諒敵國等更不符合楊家戲的精神與風格。

在這部作品中,的確無法解決當代人的「反戰思維」。不過,延續楊家戲的「熱血」與「忠義」,並深化「以女人作為關照」的觀點或許才是此劇的亮點。此外,劇中接近生活的語言與互動,如結尾處佘太君對臺上、臺下說著戰後可以回家了、可以躺在舒服的眠床、吃母親煮的燒燙燙的飯菜等,拉近了「楊家戲」與觀眾的距離。談到演員,不能不提鐵三角:唐美雲、許秀年、小咪。劇中,許秀年雖戲份不多,但其飾演之柴郡主慟子、憐孫之情無不讓人動容。唐美雲飾演老旦唱腔韻味十足,將人物的歷盡滄桑與堅忍不拔掌握得相當好,更重要的是,在佘太君「數郎」一段唱中,掌握相當好的節奏,時而緊湊、時而舒展、時而沉鬱,一氣呵成讓人屏息。小咪所飾演的楊宗保靈魂,亦頗有可觀之處,「夜祭」一場的陰調與耍弄長水袖,無不令人驚嘆。

不過,就楊宗保靈魂這一角色來說,完全可以看出因人設戲的痕跡。即便小咪在表現上仍特別出彩,但此一人物的形象與功能,稍嫌削弱了從上半場一直鋪疊的緊張與悲憤,特別是「探谷」一場,穆桂英在不知如何是好時,一直喊著楊宗保,期望楊宗保能夠指引她一條明路,然後楊宗保的鬼魂就真的出現引路,不免讓人覺得有些滑稽、詫異。不過,或說此一部份的滑稽為整體氣氛中增添了一些笑料或輕鬆也未嘗不可,畢竟,這個段落確實也逗樂了很多的觀眾。除了鐵三角外,亦值得一提的是唐美雲歌仔戲團一路拉拔的青年演員們,如戲份吃重的穆桂英(鄭芷芸飾)、楊金花(張名荏飾)、楊文廣(吳宜臻飾),以及眾位娘子,在演唱、身段,以及人物的詮釋都頗有亮點。

談到這部戲的身段,亦不能不談特邀的身段指導楊蓮英。在《佘太君掛帥》中,諸位娘子的腳步平穩、靠工扎實除了在劇校的訓練外,經過身段指導後,有了架子也更添英氣。因為這部作品特別講求「傳統」,除了身段的演示外,劇中「鑼鼓」合宜地傍著對白製造氛圍的鬆緊,還有編腔陳歆翰在劇中設計了許多經典的傳統唱段,演員們能依著唱腔,揮灑個人特色,如開場楊宗保演唱一段「星月黯淡霧迷茫」,又佘太君快慢有致的「數郎」,都有力地推動著人物的心緒,並凸顯演員的個人特色。此外,甚至使用京劇武戲的牌子、模擬京劇唱腔等,得見其巧思,又不失歌仔戲之特色。

不過,「數郎」一段有個相當大的問題──影像的搭配。激昂的唱段搭配著佘太君夫君及其孩兒們各種遭遇的模擬演出影像,不免讓人覺得太過飽滿。會讓我有此感受的重要原因,或許是佘太君的情感在此段演唱、唱詞中已被飽滿地表現,以至於影像在這段演唱的呈現中,將唱詞中的想像空間具體,便頓失唱腔的韻味與意境,更分散了唱段所表現之情感。如果在「數郎」的段落中,只是以單純、中性的人物群像作為呈現,或許能夠做到更好的襯托與表現。

觀畢唐美雲歌仔戲團《佘太君掛帥》,至寫完評論的當下,我仍能在書寫中感受到當天觀劇時的熱度。從舊作延伸出新觀點,甚至從京劇「傳統」的「程式」中找到歌仔戲的「新詮釋」。《佘太君掛帥》一劇,幾乎全面地照顧到了一部「戲曲作品」該有的各個部分。除此之外,資深演員與青年演員們的表現更是令人動容。當然,正如謝筱玫於評論中所言:「歌仔戲確實需要明星」【1】,鐵三角固然是這部戲的大看點。雖然,如今已無過去的環境,能夠藉由電視讓更多觀眾見歌仔戲並塑造出明星,但唐美雲歌仔戲團不遺餘力的找尋新題材、新觀點,鞏固老戲迷亦將許多新的觀眾帶進了劇場,不免讓人欽佩。或許,我(們)可以樂觀地想著,唐美雲歌仔戲團在其堅持「傳承」、「創新」的歷程中,或許會帶著「歌仔戲」走向一條與過去不同的、可能的道路也未可知?

註釋

1、謝筱玫,〈女人的力量〉,刊載於「表演藝術評論台」,網址:http://pareviews.ncafroc.org.tw/?p=26182(瀏覽日期:2017.9.27)。

《佘太君掛帥》

演出|唐美雲歌仔戲團
時間|2017/09/21 19:30
地點|台北市立社教館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佘太君‭/‬唐美雲掛帥,戲裡戲外的使命感相互映照。歌仔戲確實需要明星,明星也需要戰場磨練、需要舞台曝光。唐美雲歌仔戲團提攜後進不遺餘力,帶領年輕一輩打這場充滿艱險的長仗,其用心令人感佩不已。(謝筱玫)
9月
26
2017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