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嚐氣味,直面靈魂《四氣五味》
10月
31
2017
四氣五味(李東揚 攝,InTW舞影工作室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60次瀏覽

演出:InTW影舞工作室

時間:2017/10/28 15:00

地點:台北市納豆劇場

文 高若想(政大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

前往觀舞的路上,我有些緊張。生長所謂西方現代性的,我對中藥既抗拒又陌生,路過中藥店時總是偷偷秉住呼吸,人生唯一吃中藥的經驗苦得讓我泛出淚來。InTW影舞工作室《四氣五味》的文宣上,寫著以中藥入味,結合視覺與嗅覺體驗,又說有觀眾互動……該不會,現場逼觀眾吃藥吧?

走出大稻埕的納豆劇場,想到方才的緊張,覺得自己真是太小看現代舞、也太小看「氣味」這回事了。舞者當然沒有逼觀眾吃藥,但藥材的氣味,已經透過舞者的身體,深深沁入我的脾胃。或說,在舞者們的引導下,觀眾得以舒張鼻翼與唇舌,放鬆地浸泡在整個城市的氣味中。

舞作分成五個部分,四支獨舞分別詮釋了酸、苦、辛、甘的味道,最後的群舞帶出觀眾互動。第一場,「酸」,在乾冰白霧繚繞,以及彷彿來自千百年前的淙淙水聲、心跳聲中揭開序幕。一身白衣的女舞者,有如破卵初生的蛇蜥,爬行、攀附,剛要開始認識世界,淌著口水、嘶鳴著,尋找氣味的來源。

第二場,「苦」,在經文般的中醫藥口訣聲中,裸著上身的男舞者踏入二樓的迴廊,他背對著觀眾,肌肉的線條像是對映著某種中醫藥的原則,堅毅、忍耐、刻苦。口訣聲不時跳針,有如身體的氣結不順,舞者不時痙攣、抽動,有如歷經苦味的灼燒,愛撫自己像是疼惜他人的苦痛,旁白低聲說,人在愛中被感受所傷。

第三場,「辛」,女舞者演出中藥材本身,在環繞全場的臼杵聲中被研磨、搗碎;第四場,「甘」,成串拳頭大的乾冰泡泡滴落在男舞者的身上,俏皮的與舞者玩耍。直到紅色燈光打落、警報聲響起,舞者頓時化身為乾僵的莖葉或爬蟲,被包藥紙圍困、裹覆----方才原生對氣味的愉悅享受,如今自己成了他人享受氣味的來源。

酸、苦、甘、辛,用舞蹈來表達氣味,再適合不過了。氣味直接刺激感官,直逼最原始的身體知覺,擾動情緒與記憶,人與自己身體的對話,無可迴避。當代人們生活在理性牢籠中,往往與身體疏離,沒有餘裕讓食材、藥材透過口鼻感官,向我們訴說關於人與自然的亙古的故事。而舞蹈,帶著觀眾回到身體,用身體品嘗氣味,讓氣味帶著我們直面自己的靈魂。

因此,舞作最後設計的觀眾互動,顯得更有意義。觀眾受邀上台,在舞者的引導下隨之舞動,有如藥材般漸漸熟成,再經捶打、杵磨、測量,包成藥粉。舞者口白,治療失戀的方劑是什麼?枸杞、橘皮、眼淚,用紅茶調味。是的,中藥不為精準的抑制或舒緩病痛,而是調理生活的媒介。最後,台上的觀眾舞者,被煎熬成一帖良藥。美妙的舞作,或許不會是醫癒觀眾的強藥,而是像中藥一樣,使所有歷經舞味體驗的觀眾,成為自己的良藥,餘味留存。

《四氣五味》

演出|
時間|
地點|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樣的處理,不僅是單純接納身體的差異,更將其轉化為對身體能動領域的積極拓展,這種對身體內在疆域的拓展,在舞台上找到其結構性的對應——體現了個體在社會失衡機制中的實踐。
10月
15
2025
何曉玫的《林投姐》無疑是對該鬼故事的重寫與新探,透過米堆,引領我們來到她魅惑的肉身,其幽玄宛若林投與花的綻放,浩瀚猶如海景到混沌宇宙的顯像。
10月
09
2025
換言之,編舞者將文本中的權力結構精準地轉譯為舞台語彙,卻忽略了權力關係本身並非全然靜止不變。這樣的缺席,使作品錯失了叩問的契機,讓觀眾只能被迫面對「等待的僵局」——在已知的等待中,繼續等待已知。
10月
09
2025
然而,當她以語言交代創作脈絡時,這段說明卻宛如劇透——因為即便沒有這段前言,每個段落早已如其標題般清晰可辨,作品更像一齣舞劇,有著明確的文本依循。這種安排雖保證了可讀性,卻也相對削弱了舞蹈本身「身體說話」的空間。
10月
07
2025
作品最終將民主的疑問落在「能動性」之上,創作者疾速地追尋民主的核心議題時,或許更該將關照轉向:「什麼才是民主的速度?」反思如何將舞者的障礙性轉化為主體性的力量,而非只停留在被動的「被包容」位置。
9月
30
2025
《及烏樂園》並非將街舞改造成劇場,反倒透過劇場語境讓街舞回到其初衷:作為一種身體之間的協商與生成。
9月
30
2025
田孝慈的感受、思考、情緒、動作,連貫成一篇非常有邏輯的四十分鐘舞作。《好像不可以》或許正是他運用體感認知創作方法,證明感性就是理性的作品。
9月
23
2025
透過「旅人」這個共同標籤,黃承瑩與林氏好兩者或許可以類比。疫情世代固然舉步維艱,但相對當年暴風眼不斷轉移的戰火頻仍,其中歷史的重量差卻清晰可見,甚至顯得有些牽強。
9月
17
2025
四支舞碼循序呈現了一個探索軌跡:從〈撩痕〉的聲音沙洲、〈錯/弱〉的觀看裂縫、〈仍在〉的日常重量,到〈隨从變〉的共在身體,構築從個體經驗到集體生成、從時間感知到主體消解的探索。
9月
1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