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思維,打破框架《豬探長的秘密檔案4 — 豬探長之死》
10月
28
2017
豬探長之死(如果兒童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877次瀏覽
練雯琳(臺灣藝術大學戲劇系表演藝術碩士班)

如果兒童劇團

「豬探長的秘密檔案」系列是以推理劇為主軸,說到推理劇最早是從小說開始,後來推理劇改編成電視電影。如今推理劇運用劇場的表演藝術型態呈現,對觀眾而言,增加現場的臨場感,讓推理的情境顯得歷歷在目。藉由推理劇,戲中的內容可以讓觀眾去深入思考,而產生觀眾端和表演端、創作端的彼此共鳴。

今年如果兒童劇場製作的《豬探長秘密檔案4 — 豬探長之死》,主角豬探長和小浣熊花生,延續之前的角色型態,而劇中都是以動物為角色,生動活潑,完全打破一般人對於動物外型的刻板印象,運用故事情節,讓動物的型態有另一種面向呈現。動物的個性運用角色擬人化,增加人性面的思考空間,平易近人,非常能讓家長和孩子融入劇情中,拉近觀眾與演員之間的距離。另外,舞台也結合多媒體影像與燈光的技術,視覺效果的轉換豐富有變化,首先影像呈現報章雜誌報導的豬探長之死的新聞事件加上歌曲,抓住了台下觀眾的好奇與期待。開場的伏筆,簡潔明瞭的告訴大家,這部戲的故事脈絡都是緊扣著,要大家仔細觀看,不容忽視戲中的蛛絲馬跡,到底兇手究竟是誰呢?

這部戲的教育意涵說到人性的自私和貪婪,我們會分辨善和惡,但是,不能只是看外表的行為和說詞,要藉著觀察和認識接觸,方能找出真面目。俗語說:「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壞人要被定罪,好人得好報,這是人之常情的不變道理。但是,當我們在分辨是非善惡的同時,是否有先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思考,為何會如此,其原因與背後那看不見的故事是什麼。這部推理劇有一部分是引導觀眾,去思考對於人性的黑暗面,在與人的相處上不要輕率地對人下定案,其動機、其發展、其結果,都是有脈絡的。劇團藉著問卷的方式,增加親子之間的互動思考,找出真正的兇手,反思其細微的事件串連一起,而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增加兒童劇場的趣味性。下半場豬探長的辦案一直找出線索,重覆許多次的「為什麼」,加強可疑懸疑的效果,引導觀眾對於事實的求證。我覺得非常有意義,劇中的情節結合生活中的社會案件,發人深省其背後的教育意涵。

另外,服裝的製作也是打破人的思維,壞人居然是穿著單一的白色衣服,白色通常是純潔無暇,其他的角色穿著的顏色則是色彩繽紛,還有犀牛的角色是全黑的裝扮,這樣的視覺效果會讓孩子誤以為真正的兇手是好人,而看起來醜陋的外型才是兇手,這就說出「不要以貌取人」。人和人的相處常常以第一眼的外型為第一優先,但是人的內心在想什麼,沒有人知道,真相並不是人的穿著打扮,理性的判斷和認識才是解決之道。

兒童劇場的創新,打破劇場思維的框架,讓觀賞對象不僅限於孩子,家長也能參與其中,增加闔家觀賞的樂趣,提升親子的參與感,也激發創作端和表演端的想像空間。演出結束,最後幾分鐘,演員的問卷討論,產生了互動的關係,更進一步刺激觀眾的思考。這種模式已經跳脫對與錯的答案,而是發現孩子的想像力是無懈可擊的,各種答案都有,兒童的想像空間非常有潛在能力,增加劇團對於兒童的了解,可以成為之後的創作靈感。

《豬探長的秘密檔案4 — 豬探長之死》

演出|
時間|2017/10/14  14:30
地點|台北城市舞台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