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爽無負擔《弄巧成矬》
12月
13
2017
弄巧成銼(高秉均 攝,達康.com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27次瀏覽
陳信祥(自由音樂工作者)

漆黑舞台,樸素到只有一支麥克風,一面大型投影幕,如此而已,對於筆者近日參與的大型表演相比,著實少了很多的點綴與裝飾,焦點全落在一高一矮的阿達和康康組合身上;聽著兩位以快速、精準的節奏,互相接拋,分不清到底是照稿唸,還是脫稿演,且投影幕適時地補一槍,幾乎讓現場觀眾笑穴全開。這就讓我想到知名電視節目製作人王偉忠曾在《不機車、很推車》書中談及一個實例:一名小女孩以優異歌聲進入歌唱比賽總決賽,無奈第二輪想以華麗取勝,光記動作,沒空互動,複雜反而不討好,無緣前三名。因此快樂需要很複雜嗎?表演需要很複雜嗎?今日著實為我上了一課。

成軍四年的「達康.come」(以下簡稱達康),由阿達(陳彥達),康康(何瑞康),以漫才【1】表演方式,一搭一唱,相互吐槽、搞笑;今年適逢「相聲瓦舍」三十週年紀念,他們改編馮翊綱原創劇本《弄》,以漫才、短劇及達康獨特的音樂說唱故事型式,呈現〈我沒空〉、〈我要去〉、〈我也會〉三段精彩、爆笑故事。

節目節奏明快,毫無空隙的台詞,兩人一搭一唱不停歇,原以為這樣的節奏會讓人〝耳〞不轉睛,不過兩人咬字清楚,話語無模糊地帶,腳本設計清晰,讓人始終繞著他們的節奏轉;運用漫才風格,一人耍笨、一人吐槽方式將故事大眾化,例如《我也會》,述說可能有神經病的醫生來診療病患,想要獲得解藥的病人,卻一直被活在自我意識的醫生弄得天旋地轉;也跳脫一般人之想像力,一幕以為是草原騎馬的場景,最後也公佈是一隻驢子。他們著墨、重複、強調在無關緊要的細節上,離奇的是,效果和笑果卻是出乎意料的好。

兩人的表演節奏,呈現出嚴謹和自由兩面,此處所指嚴謹並非嚴肅、刻板之意,而是如此長時間的節目並非是靠隨意發揮就能撐場,腳本必定經過設計、修正,且眾人笑點高低不一、老少不分,要讓大家都能沉浸其中,全數買單也是一大難題,但就現場笑聲判斷,達康劇本十足成功;自由看似簡單,有時候會天馬行空,無邊無際到一發不可收拾,達康的自由即興也讓筆者嘆為觀止,光開場白的隨意發揮介紹詞,從演藝廳、民眾開車方式、把玩地名,就能笑料百出,每個段子來回穿梭在劇本及脫稿間,毫無破綻,筆者的呼吸和笑點完全就是被拖著走。

除了段子精彩之外,還有更多額外的驚喜順勢往笑穴再補一槍;如〈我要去〉,瘋狂醫生看診,將病歷表直接畫醜圖,放大看總會令人會心一笑;或者是〈我也會〉,將歌詞投影上,無厘頭處,直接放大文字,這些效果呈現簡單,但卻貢獻出最大的質量。達康的演唱功力不在話下,音質頗有水準,且合音部分更在水準之上,由康康包辦詞曲創作,節奏明快,歌詞押韻,充滿負能量的無俚頭內容,不知為什麼總會讓人嘴角不自覺上揚,散場時如果您問我節目如何,我也許會說:「清爽無負擔,下次我還會再進場看達康。」

註釋:

1、漫才:根據維基百科敘述,是日本的一種喜劇表演形式,前身是日本古代傳統藝能的萬歲。受到愛知縣尾張萬歲與三河萬歲的影響,在日本關西地區漸漸發展出這種表演形式。

《弄巧成矬》

演出|達康.come
時間|2017/11/25,14:30
地點|屏東演藝廳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
誠然,故事的熟悉感加上網路作梗的堆疊,讓觀者對演出內容多少還能掌握劇情所傳達的內涵,無論是回應先前的教育宣導或是反映當今的網路亂象,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教化意味仍顯得相當濃厚,勸世的目的不難體會。但既是標榜「音樂劇」作品,則做為主要架構的音樂旋律、唱曲歌詞、肢體節奏,則必須面對最殘酷的演出考驗。細數曲目表中包含序曲、終曲及中間串聯等洋洋灑灑總共多達十五個曲目,音樂唱段的編創可說具足了滿滿的誠意。
3月
13
2024
從四季風土節氣發動的表演文本,進入了童年的回憶,收尾落在劇中主人翁有感成長敘事的疑惑與追求:「什麼樣的果子才是最好的果子?」「妳就是妳自己。」「我就是我自己?這樣就可以去冒險了嗎?」雖然,這樣的感悟,帶著正向的能量、溫暖的鼓勵,不過,前半場所展開的土地連結或家族回憶,予人期望更多的開展,到此戛然中斷,讓人若有所失。抑或是換個角度解讀,從家族淵源到個人成長,恰足以引動聯想人生的終極問題: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我們是誰?因此,即使觀賞結束的時候,我們是無法知道真正答案的,一如生命的腳本總是無法預知未來禍福,必須自行邁開腳步前進,才能揭曉謎底吧。
3月
05
2024
導演的場面調度,展現對文本的極大尊重與自我節制,以簡潔的手法,讓演員的身體與聲音在幾乎空無一物(除了必要的桌椅和視覺焦點的紙捲),但有強烈設計感的劇場空間中,自然而平靜地流動,有效地發揮文字內涵的戲劇性與抒情性(lyricism),貼切呼應作品主題。自屋頂平滑地斜掛而下,位在舞台中心的特殊材質「泰維克」紙捲,雖是舞台視覺焦點,但並不會轉移或妨礙我們的觀看、聆聽,而更像是舞台上的第N個角色(文學作家、Bella的一夜情對象),與戲劇文本平行互文的其他文本(創意寫作課程指定閱讀),或者角色生命情境的隱喻(Bella自殺的嘗試),最終更成為角色個人生命的寄託:Bella的最後一段獨白,全場靜默無聲,以投影呈現在紙捲上,我們彷彿隨著她的引領,翻著書頁,讀著她為Christopher寫下的悼詞,沉靜地聆聽著她——或許還有我們自己——內在的聲音。
3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