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的新編抉擇《聶采霞的心》
8月
02
2018
聶采霞的心(春美歌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31次瀏覽
薛映理(表演藝術部落客)

《聶采霞的心》取材自蒲松齡所著《聊齋誌異》中的〈聶小倩〉篇;臺灣豫劇團於2016年高雄春天藝術節便以其作為基底,打造豫劇版《蘭若寺》。目前最廣為流傳的版本,多為張國榮與王祖賢於1987年合作的電影《倩女幽魂》,奠定世人對聶小倩、甯采霞及燕赤霞三者的既定形象。嗣後亦有其他以聶小倩為主題等相同作品,透過電視電影傳播及舞台演出,使這部經典作品留存於多數人記憶中。

序場自聶小倩(簡嘉誼飾)與夏小瑤(李沛羽飾)的魂魄遭受虎妖控制,指使她們吸取過路旅客精血,引來修道劍士燕赤霞(孫凱琳飾)追殺。燕赤霞奉師父之命,為勘破修行障礙,前往忍辱寺停留七晝夜。書生甯采臣(郭春美飾)赴京趕考路過忍辱寺,為橫死他鄉的旅人捐棺處理後事,用盡身上金錢,只得暫時留居。聶小倩受虎妖(戴子皓飾)控制,意欲以美色勾引甯采臣,再從其身上吸取精氣,卻反被甯采臣君子風範折服,轉而請求甯采臣與燕赤霞合作,助她脫離虎妖魔掌,延伸出二人一鬼的前世今生。

回歸劇作本身,宣傳文案上所寫「我的心我的路,不為過去,只因此時此刻」清楚點出製作核心來自聶小倩、甯采臣、燕赤霞,當前三者合為劇情主線的交融編織。在人物基本設定中,聶小倩遭虎妖控制失去記憶,心中卻仍掛念著生前對她意義重大的「郎君」;甯采臣投胎轉世後,早已忘卻前生;燕赤霞是全劇中唯一保留所有過往記憶,仍舊執著的當事人,為遠離情傷投入修道路,卻又因悟道有礙,在師父的指示下,與師姪妙玄來到忍辱寺進行七晝夜的修行,期能破除屏蔽。編劇巧妙地將現在進行式(聶小倩)+未來進行式(甯采臣)+過去進行式(燕赤霞),三種不同狀態的人物放在同一個平台(忍辱寺)。串接起他們聚集於同地的條件,除了前世因緣,更多的是放不下的過往執著。如何讓同時聚集於忍辱寺的二人一鬼,找到唯一的解套方式?現行時空中被埋下處處線索,結合類《梁祝》的三角關係(梁山伯、祝英台、馬文才),以漫天的蝴蝶投影及白玉蝴蝶墜,在聶小倩與甯采臣拾回過往記憶的片刻相聚時,訂下了來生誓約,完成兩人前世無法相守到老的願望,修補了燕赤霞不願道明的前世因果;聶小倩前往投胎轉世,甯采臣繼續他的旅程,也破除了燕赤霞的修道障礙,三者就此各歸本位,走上不同的人生路。

現代劇場結合多媒體,已是近年傳統戲曲的慣用模式。此次加入偶戲演出,以類漫畫《鬼太郎》風格的戲偶成為妖界軍團,分散於舞台走道中前進,最終才群聚於台上,為劇中反派虎妖站台;運用數塊面板拼裝組合成虎妖面孔,雙眼大放藍光,形塑出虎妖兇猛形象。此戲著重於角色性格的深層形塑及掌握,飾演甯采臣的郭春美已是經歷多場演出的資深演員,舞台上張弛有度,輕鬆掌握善良的書生角色;接演聶小倩的簡嘉誼與春美歌劇團合作多年,與對手郭春美早已練磨出絕佳默契,唱功及身段皆大有精進,因其水袖身段甚多,人物性格較不明確,僅能集中於最終回復記憶與甯采臣相逢之時,結合曲調《樓台會》、《樓台尾》,搭配蝶舞翩翩的多媒體影像,久別重逢的前世夫妻,累積許久的情感一次爆發;飾演燕赤霞的孫凱琳,2017年出演正在動映公司《美男子竇蓮魁》時,飾演竇蓮魁的她,需自二十青齡延展至四十中年,年齡大幅度跨越,一路延續由少至老;與此次《聶采霞的心》保留三人所有記憶,並未轉世投胎,面對甯與聶的重生,經歷情傷且較為年長的燕赤霞,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演員從劇本與排練過程,能「吃」進幾分角色,消化為自身養分,由內而外能夠展現的氣韻,甚為重要。孫所展露出的燕赤霞,在舞台的整體表現上並不服貼,雖能窺出些許燕赤霞的我執與傲氣,卻無法掌握他自受情傷轉入道門,直到了結他未能放下的執著的過程中,所背負的痛苦與掙扎,堆累轉化成為有故事的人。

《聶采霞的心》保留了傳統的身段功法,減少大量新編調的比例,安入多數觀眾耳熟能詳的傳統曲調,奠定本劇最重要的基石;惟偏重於讓演員在前進路上探索角色,逐步建構性格的方式,雖滿足了觀眾一賭台上角兒的美,但劇中人物的情感連結處卻多有斷裂,難以看清導演意欲引導的作品方向,使本劇的投射目標並不明確。邀請現代劇場導演跨界執導,快捷的場景調度,採用影像多媒體協助或取代傳統佈景的存在,避免戲曲落幕換景時的延宕時間,使整場演出節奏也更顯緊密。整合各方迥異元素,使其彙聚為一,是跨界實驗存在的基礎;有別於傳統幕表戲強調演員個人魅力與程式功法,以及文武場樂師組合一次到位的明確性要求;現代劇場則多讓演員之間相互碰撞,修整出演出當下最適合的樣貌,讓演出「長」成世人眼前的樣貌,與傳統戲曲講求明快精準,單刀直入觀眾愛好的方向迥然不同,兩造於創作上仍有許多調合空間。

劇中燕赤霞執絕情劍,甯采臣持仁義劍;絕情是燕赤霞轉入道家修行後,選擇放下一切的決定;仁義卻是甯采臣家族奉行不懈的準則。一方為了私我而選,另一方則為了眾我而戰,除了放下個體的我執,學習如何無畏走向未知旅途,傳播眾我的善良種子,或許才是有緣者如你我,當下交會於此的意義。

《聶采霞的心》

演出|春美歌劇團
時間|2018/06/29 PM 19: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春美歌劇團以「創新求變、引領潮流」作為劇團特色,在這作品已表露無遺,而郭春美團長飾演甯采臣,可謂信手拈來、渾然天成,演技精湛並能透過眼神將細膩的情緒表現出來,聲音實柔並濟,高音聲線的詮釋亦有個人風格。(蔡諄任)
7月
14
2018
兩個家庭,五種意識,一場抗爭,一座村莊,一位說書人成就了《冒壁鬼》的故事,試圖以故事面對白色恐怖的創傷。《冒壁鬼》披上民間文學的外衣,平和重述曾經不能說的灰色記憶,不過度渲染事件張力展現出奇妙的彈性。歷史重量因此被轉化成非教條形式,釋放歌仔戲的通俗魅力。
4月
18
2024
飾演本劇小生「許生」的黃偲璇,扮相極為清俊(甚至有些過瘦),但從他一出臺即可發現,腳步手路的力度相當妥適,既非力有未逮的陰柔、也無用力過度的矯作,使人眼睛為之一亮。黃偲璇不僅身段穩當、唱腔流暢、口白咬字與情緒都俐落清晰,在某些應該是導演特別設計的、搭配音樂做特殊身段並且要對鑼鼓點的段落,竟也都能準確達成且表現得很自然,相當不容易。
4月
18
2024
許生在劇中是引發荒謬的關鍵。角色被設定成因形色出眾備受喜愛的文弱士子。在許生的選角設定上,相較於貌美的乾生/男性生行演員,由坤生/女性生行演員進行跨性別扮演更形貼切。坤生/女性生行演員擁有介於兩性光譜間的溫朗氣質,相對容易展現出唯美質感;也因生理女性的先天優勢,與歌仔戲主要受眾女性群體有著更深刻的連結。
4月
18
2024
青春版《牡丹亭》刪修版的三本27齣,在20年來的不斷演繹之下,儼然成為當代崑曲作品的經典代表。一方面它有別於原著的質樸鋪陳,其加入現代美學的藝術概念,包含舞台設計展現輕巧變化,投影背景增加環境轉化,華美服飾提升視覺美感,舞隊互動帶來畫面豐富⋯⋯
4月
12
2024
以演員而言,現今二十週年的巡演仍舊為沈豐英和俞玖林,或許與當年所追求青春氣息的意義已然不同,但藝術的沈澱與累積,也讓崑曲藝術能真正落實。上本戲對沈豐英而言相當吃重,幾乎為杜麗娘的情感戲,前幾折的唱念時⋯⋯
4月
12
2024
然而,該劇在故事的拼接敘事呈現得有些破碎、角色的情緒刻畫有些扁平,沒有足夠的時間,展現整體故事表現的豐富程度。《1624》試圖再現歷史故事,並用不同族群進行故事發展,值得肯定,但本文希望針對歷史時間與觀點拼接、表演形式的拼接、與巨大美感的運用方面,進一步的提出以下的思考。
4月
08
2024
兩人初見在彩傘人群迎城隍,而江海的反擊/重生在假扮鬼魅還魂向白少威討報;戲裡以民俗儀式意象接地,戲外特邀霞海城隍廟主神城隍老爺及城隍夫人賞戲,戲裡戲外兩者巧妙呼應下,與大稻埕形成更強烈的地景連結。
4月
04
2024
反觀《借名》,抒情由內心情境的顯影表現,確實凸顯劇中人物行動的心理狀態,但密集情節讓這些設計難以察覺,更偏向填補場景過渡的接合劑。在唸白方面,使用大量四句聯提示角色身分背景資訊,末字押韻加強文字的聲調起伏自成音樂感。
4月
02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