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經典煉出新意 《聶采霞的心》
7月
14
2018
聶采霞的心(春美歌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818次瀏覽
蔡諄任(表演藝術教師、戲劇工作者)

從《聊齋志異》中〈聶小倩〉的故事梗概,變成《聶采霞的心》來詮釋三位主角內心情感的寫照,加上前世今生的元素更讓劇中的燕赤霞在修行上遇到阻礙。修行不是為了斬妖除魔,而是為了給自己定心錨,降伏自我內心的魔,才得以心性本淨,明心見性。故事劇情雖耳熟能詳,由於切入的觀點不同,便橫看成嶺側成峰,能化枝節為主幹,依據既有的加上創變,源自經典裡提煉出創見頗耐人尋味。

無獨有偶的是臺灣豫劇團在105年公演的《蘭若寺》亦是源於相同的題材。創新求變在於「詳人之所略,異人之所同,重人之所輕,忽人之所謹」,此次在描述三人對於愛情的表現各有不同,燕赤霞由於瞋恨忌妒而產生妄念之心,因為遇上能文擅武、信諾篤行且單純的甯采臣,而對於價值觀和執念有所衝擊,悟得原來習練的「絕情劍」不是要斷情,而是要效法甯采臣「仁義劍」中的仁義。

故事的主要場景是「忍辱寺」,一個彷彿被世界遺棄的灰色地帶,卻是聶小倩等鬼魅作祟、燕赤霞伏魔和修練、甯采臣暫居的場所。「忍辱」一詞似乎道盡了「人只要不動妄念,則鬼怪魔魅不生。」人最大的敵人是自己的心魔,凡所有相皆為虛妄,忍辱便是最好的修行。此理在《寒山拾得問對錄》【1】可參照得知。

開場時的楔子,先演一小段搭配投影接著播放相關工作人員名單,視覺效果宛如在影院觀看電影。演出時與投影搭配,場面調度上可明顯感受到影視畫面、現代劇場的手法,且與戲曲出將入相的習式不同。各場次的節奏快慢冷熱明確勻稱,轉場精準得宜,觀看起來不拖泥帶水、毫無冷場。只是戲曲演員偶爾在表演時,需更熟稔地掌握現代劇的暗燈轉場手法,來讓自己的情感轉換更細膩真切。現代劇導演跨足戲曲誠屬難能可貴,劇團有延請老師指導演員的身段、武戲和鑼鼓點便能分擔些導演工作。其中透過大型偶戲來表現群鬼,毀譽好壞各有見解,視覺豐富有且饒富新意,但武戲時如果演員因穿戴戲偶而影響表演,不妨將舞台交給傳統戲曲的演員來表現;不過該場面的調度令人感到新鮮有趣,所以仍是給予相當的肯定!

春美歌劇團以「創新求變、引領潮流」作為劇團特色,在這作品已表露無遺,而郭春美團長飾演甯采臣,可謂信手拈來、渾然天成,演技精湛並能透過眼神將細膩的情緒表現出來,聲音實柔並濟,高音聲線的詮釋亦有個人風格。再論述到演員表現,就格外的要提到鬼戲,因為那正是考驗演員功夫的時候!如何在圓場時表現輕飄遊走,卻不因急喘的氣息擾亂清幽飄渺的唱段;在乍似空靈的狀態卻又得兼顧情感的縮放實屬不易。聶小倩(簡嘉誼飾)、夏小瑤(李沛羽飾)肯定下了不少工夫,表現更甚以往,也許不想再讓生行專美於前。惟恐有時太小心專注在手眼身法步,反而缺少細微情緒轉變的焦點掌握;但整體表現仍瑕不掩瑜。

演出曲調以七字調為主,其次雜念仔、江湖調、哭調、陰調……等,新編約莫一兩曲。蓋因曲調皆是傳統的,即便劇本源於舊題而新作,卻仍不失傳統的味道,新舊兼顧得宜。再者,劇中合唱、重唱的片段表現出色,劇末滄海一笑之的意境更令人回味再三,也點出旨意。世間萬物皆有「成住壞空」,當時難斷捨離的,於白駒過隙繁華落盡時,亦只能心胸曠遠一笑泯恩仇。因此忍辱並非忍辱,而是要放下「我執」。

綜觀論述,有道是「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戲曲加上創新和現代劇場的元素,能從舊的文本找到新的切入角,更藉此蘊藏著哲思寓意教化。創作者從經典找尋新意;觀眾亦從看戲中悟「禪」。

注釋

1、自《寒山拾得問對錄》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聶采霞的心》

演出|春美歌劇團
時間|2018/06/30 19:30
地點|高雄大東文化藝術中心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保留了傳統的身段功法,減少大量新編調的比例,奠定本劇最重要的基石;惟偏重於讓演員在前進路上探索角色,逐步建構性格的方式,雖滿足了觀眾一賭台上角兒的美,但劇中人物的情感連結處卻多有斷裂,難以看清導演意欲引導的作品方向。(薛映理)
8月
02
2018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