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扮武松、快打佈旋風《武松打店》
9月
22
2018
武戲專場 武松打店(國光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773次瀏覽
楊敬明(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 研究生)

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總有這樣的一群不被認同的人:以科技產品如電腦為工具,製作網路影片為基礎,將自己所學的「傳統藝術」持續向外做文化推廣。有時同行人員會不理解他們,加以批評,認為他們使用的方式不夠堅守傳統所謂的「度」,但無論他們是透過哪種平臺,他們是具備「大膽」、「創意」、「脫離常規」的代名詞,他們就是近年來,透過網路集氣的傳播者。

新一代的臺灣京劇演員,徐挺芳、張珈羚,用《打店》的舊酒裝新瓶,首先換用截然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微電影」,以最平易近人的方式,表達著他們所面對的京劇環境,釋出人文關懷,也更成為這場武戲專場最佳的宣傳。其中他們二人戲前準備工作的艱難,自不必言說,京劇的《武松打店》,主要先必備矯健的身手、細緻的人物造型、身段運行的速度與力度及把子功的施展等……這些都是傳統戲碼主要優先呈現的功夫,而這些功夫造就了一場精妙絕倫的劇藝呈現,更是該劇可貴的價值。

場景轉至臺灣戲曲中心,大幕啟、鑼鼓響,徐挺芳以一個四六勁的緩步由下場門出場,並以一個低沉渾厚的方式唱吹腔中的:「恨蒼天屢次裡困英雄,禁大哥呼喚為何情?」來解析他飾演的武松,所面對的現實是一肚子的悶氣,但憂愁不展是心裡所處狀態,感受得出徐挺芳呈現的是內心戲而不是直接表露於外。除了唱腔之外,九零後的徐挺芳在舞臺上體現許多優點:首先是形體美,通過眾多老師教授此戲後獲得的身段元素,從對孫二娘開打表演過程,不僅手與手招式清楚,一部分的舞臺魅力來自於身段舞姿的柔美流暢,將蓋叫天先生所創立「擰麻花」的擰腰造型,完成得十分吸睛。當然要做到順暢柔美的前提必須掌握功法,此戲特別、經典之處融合了許多武術中的閃、轉、騰、挪等……這些都是演員們必備的功課。

在黑夜場景之下,伸手不見五指,首先是靠聽力、摸索,以「摸黑尋找」的動作來引領,情境之中為達到虛中有實的的表現內容,演員的「默契」十分重要,在這裡看得到徐挺芳與張珈羚,兩位青年演員透過氣息辨別出對方的身處方位,又通過眼神運用示意環境感以及內心變化,二人碰頭後在開打中能做到快、狠、準、穩中之武打特徵,可謂細緻嚴謹的展現,若沒有時間磨合,是不容易解釋雙方的戲劇衝突,在這樣共同的努力之下,使得當天雙方默契十足、精彩萬分。

戲曲在各地已邁入培養新觀眾的氣象,但如想擴大這個局面,筆者建議放大青年演員中的人際影響範圍,讓他們以新世代想法與做法,去因應戲曲傳承,多多現身說法、勇於表達新思維。傳統並不是年長一代的專屬品,需要放手給新世代,讓更多青年演員創造新的表達形式,來介紹他們所認識的京劇給現今的年輕人。當然年輕演員在積極創新、融入時下流行的傳播媒體,主動培養帶動現今時下青年了解戲曲的同時,筆者也期盼他們,舊中創新意,新中勿忘根。

《武松打店》

演出|國光劇團
時間|2018/09/01 14:30
地點|臺灣戲曲中心大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劇本語言風格的不統一,這個問題在上半場較為明顯,唱詞使用較為文言、甚至有些晦澀的詞,說白則帶有心靈雞湯似的現代語言,唱詞和說白本身也呈現一種「雙身」的狀態。
7月
14
2025
這類「自述身世」戲曲作品之所以會在臺灣流行,一方面迎合了觀眾對於戲曲圈的好奇,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戲曲界想透過自己的生命故事,向觀眾訴說自身存在的意義與困境
7月
14
2025
《神木之心》從劇團所在地嘉義發生的故事為發想,編劇沈婉婷不過度聚焦政治受難者的悽慘遭遇,筆者認為編劇反而藉由高一生述說台灣人在歷史上的處境與編劇對於歷史的詮釋。
7月
14
2025
或許我們應問:當歌仔戲的身體不再只為忠孝節義服務,而開始述說未竟的愛與多元的倫理關係時,是否正是其與當代觀眾建立新聯繫的契機?是否意味著戲曲的未來,不在於回望,而在於那道由身體開啟、正在持續生成中的裂縫?
7月
11
2025
《文武天香》重演版和首演版所呈現的落差,或許出自換角;但版本差異讓演員與作品、行當與人物、技藝與情感等繁複美學辯證浮上檯面。真正叩問的,或許是觀眾心中的戲曲美學尺度。
7月
11
2025
時空交疊的當代戲曲作品並不少見,要如何讓觀眾理解,端看主創團隊的手法與功力。但《新新》在這方面明顯不足,三段時空的轉換缺乏合理的解釋。
7月
07
2025
編劇在整齣戲中跨越八世紀的唐代、1930年代的大稻埕以及2025年信義區等三處時空,企圖改變對客家的想像。這齣古今對話的《新新》似乎開展出客家戲曲新興的可能性與思考。
7月
04
2025
《幽戀牡丹》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都達到了優秀當代戲曲作品的水準。小而美的製作規模,非常適合四處巡演。對筆者而言,這齣戲更是開拓了對薪傳歌仔戲劇團的想像。
7月
02
2025
就篇幅配置和表演密度而言,整體製作以三折為核心的意圖相當明確。此種編排可能令初次觀劇者感到節奏起伏較大,卻同時凸顯崑曲重視演員身段、唱腔與水袖功的藝術本質
7月
0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