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時間,遺失與重要的——沈浸式移動劇場《過站不下的心理時間》
11月
20
2018
過站不下的心理時間(黃郁晴提供/攝影牧童)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92次瀏覽
羅倩(專案評論人)

《過站不下的心理時間》(以下簡稱《過站》)由黃郁晴、周瑞祥、李國漢集體共同創作 ,黃/瑞/漢團隊成員各自專長是導演、魔術設計與影像設計,作品充分展現創作者特性。演出形式以捷運周遭環境劇場演出結合移動中的捷運列車。

旅程從臺北車站北三門集合開始,在前往桃園機捷路程上,由領航員進行提問。搭乘的是每站皆停的普通車,列車上一邊聆聽耳機聲音,一邊由領航員指示進行心理測驗填寫與問答,配戴骨傳導耳機在移動過程中也能接收到環境的聲音。上車後分別在長庚醫院站、林口站、第二機場航廈站下車,最後結束在捷運出口通往機場走廊上的世界時間牆。移動路徑如下:

A、從北三門前往桃園機場捷運路上——時間的序曲

穿著捷運公司制服的領航員11112027(編號),他請觀眾(參與者)定下21:24的鬧鐘,行走過程中像是導覽員又像是演員,沿途詢問參與者迷路的經驗、在公共電話亭前駐留、在失誤遺失中心詢問最常遺失的東西、最近一次旅行的國家、在電梯上哼唱《認識你真好》,是否有算命經驗等。上車前,看到會算命的清潔人員把遺失的傘交給乘客後,開始突兀的對我們說起關於算命、一則飛機上厄運的故事,當場為參與者預言。

B、捷運上的心理測驗與長庚醫院站——遺失的鑰匙

《過站》的主軸由四個十五分鐘組成,前兩個十五分鐘是領航員帶領觀眾玩手冊上的心理測驗:1我(代表自己)、2橋(代表旅行)、3兔子(代表重要的人或事)、4鑰匙(代表現實)。以及講述兩個好友約定旅行去吃剉冰的故事。故事中其中一位掉了鑰匙,我們在長庚醫院站下車找鑰匙,就在領航員發現站台座位上被冰凍的鑰匙時,他瞬間停止不動,成為一幅靜止的圖像。換另一位領航員帶領觀眾再次上車,這時手機鬧鐘響起,剛好過了一個小時。我們繼續手冊上的第4點鑰匙測驗:「不同排列同樣結果」,把各自重視的項目做排序相乘,2(橋)x1(我)x3(兔子)x4(鑰匙)=24。不論你的排序如何,都會是數字24=當下時間(鬧鐘時間)21:24=捷運兩車交會的時間=我們與上一班旅客在林口站會合的時間,當下時間奇妙的與一開始設定的鬧鐘時間吻合。

C、林口站——旅程與預言

比我們早出發的上一班旅客,有我們沒有的這多出的十五分鐘(等待我們來會合的這十五分鐘)。下車後,在三位領航員目光指引下(唯一缺席的是在長庚醫院與遺失鑰匙一同凍結的那位)演出開始。在捷運天橋上,來到剛剛聽到的故事中的女主角正要趕飛機,卻遺失鑰匙的即刻時間。面對同一位清潔員突如其來對她說出的災難預言,究竟她能不能趕上飛機?遺失的鑰匙去哪了?如何阻止友人可能因為飛機失事死亡的厄運,該相信還是不信?她衝下樓在站台旁的電話亭拿起話筒撥打電話⋯⋯這第三個十五分鐘,演出的故事結束在此刻。

D. 第二機場航廈站——始於時間,終於時間

但這趟旅程還沒有結束,繳回耳機拿回一開始給出的鑰匙,第四個十五分鐘是屬於自己的十五分鐘。在前往第二航廈機場站的過程中,掃描鑰匙上的QR CODE聆聽任務,可以自行決定/行動的任務或是什麼也不做。最後結束在捷運機場第二航廈出口的世界時間牆,兩班車的19位觀眾,將各自最想去的國家與時刻相乘後除於24,竟等於當日當下的時間:11112207,11月11號晚上10點07分,所有人都感到非常驚訝。我不知道團隊怎麼設計眾多時間相乘再除24會剛剛好是當下結束的時間。也不知道在天橋上清潔員對故事主角說完預言後,為什麼可以一一記住所有觀眾一開始在北三門繳出的鑰匙並親手交環給它的主人,清潔員一開始並沒有在現場。在魔術與團隊設計的巧合中,體驗卻是當下的真實。整個作品的形式與內容交織,「時間」與「移動」議題加上魔術設計,像施了魔法,讓劇場在現實中打開一連串巧合的裂隙。

把《過站》作為延遲的一小時(A One-Hour Delay)的時間,回頭看可能就看的更清楚了。領航員11112027後來再也沒有出現,與遺失的鑰匙定格在長庚醫院站,在此之前,是故事的「過去時間」。時間在漫不經心之中過去以後,才意識到這位領航員就是由一連串現時/現實的時間組成,包括他的編號11月11號20點27分,代表時間的具象化。我們一起回到故事發生前一個小時,看見故事中主角遺失的鑰匙,被凍結/遺留在某一站的事實。作為旁觀的參與者,可說是整個旅程的全知者。面對這個開放式的故事結局,《過站》把參與者自我思考的時間也放入作品中。如我覺得那通電話應該要打給主角的好友(兔子/重要的人),告訴她等她到機場一起改搭下一班。在捷運上看著回到自己手上的鑰匙,如時間再次回到參與者可以實際掌握的現實。想著關於《過站》這趟旅程(橋上演出的故事)以及對「經過的時間」的後知後覺。一路看似破碎不相干的段落,其實彼此緊密相繫。

在所有人共同擁有一天24小時的時間中,人生重要的究竟是什麼?過程中遺失了什麼?又可以前往哪裡?喜歡《過站》沈浸式的程度介於有點甜又不太甜,觀眾參與度有點黏又不太黏,以及在現實與魔術交織過程中感受到的偶然與巧合。《過站》用多層次綿密的時間結構交錯鋪陳,在移動的過程中,現場與周遭環境的隨機性(如和同班捷運的旅客偶然的對話),令人驚豔的讓平常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浮現出自己的模樣。時間經過後的餘韻,還若有似無的殘留在心底。

《過站不下的心理時間》

演出|黃/瑞/漢
時間|2018/11/11 20:30
地點|桃園機場捷運車廂內及沿線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位捷運站清潔員突然跟我們攀談,聊起他的工作日常……而後清潔員仿若靈媒般饒富興味地對著每一位觀眾,突如其然的一場預言指示,彷彿更像是置身故事未完的終點,然而我們還未啟程。(巫宏志)
12月
04
2018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