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生命之舞《NARCOSIS》
5月
16
2019
NARCOSIS(In TW舞影工作室提供/攝影高若有)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05次瀏覽
高若想(上班族、觀眾)

對觀舞者來說,這不是「觀看現代舞表演」,而是一次「4D的海洋體驗」。在繁複層疊的空間中,舞者們自顧自地泅泳,時分散、時聚集,穿梭於各個房間,觀眾一方面受其吸引,渴望靠近,又生怕驚擾、擋了路。陣陣的浪濤聲沁入體內,光線經過海水折射迷幻成七彩。讓你想起浮潛的經驗,魚群游來,作為「闖入者」的人類,躊躇著不知該避開,還是靜止喬裝成環境的一部分。手足無措間,又驚異眼前美麗的景象,而呆杵著。

In TW影舞工作室的舞作《NARCOSIS》,2019年五月在台中群島藝術園區表演。原先作為宿舍的老屋二樓,有完整封閉的房間、矮牆隔出的半開放空間、以及狹長的走廊,觀眾與舞者在其中流動,像是洋流牽引漂行,也像是受誘惑的跟隨。人與人的距離,隨著海浪晃動,時近時遠,有時你可以看到舞者鼻尖的汗珠,有時你像是在岸邊見著前方海面鯨豚躍起,濺出水花後歸於平靜。

其中一段擬態「海豚」的獨舞,專注而沉醉。流線的肢體、每一處關節的轉扭,以及某些時刻施著力而微微顫動的肌肉,透露出某種生命內在的堅毅與騷動:我就是這樣的生物啊,一再地躍起、潛沉、迴旋,這就是我現在想做的事。不是為了展演、獲取人們的驚呼,而是舞動與歇息的呼吸韻律,使我自足地歡愉。舞者凝視自己劃過空氣的指尖,在皮膚與牆壁摩擦的剎那闔眼,你想起有時望入野生動物眼中,那樣深邃的純粹。

各魚種的擬態獨舞皆有異趣,「飛魚」機靈地躍上矮牆,輕觸梁柱天花板自顧自地嬉戲,手指像魚尾那樣倏地顫抖,鬧一會兒又全然靜止,好生任性。「魟魚」則悠游匐行,寬闊的衣襬在海水浮力中飄盪,舒展的四肢徜徉在浪濤的韻律裡。

群舞的部分則較寫意、感官地呈現了作為陸生動物的人類,於海上航行、於深海潛泳的體驗。波浪搖晃著船身,唯一平衡的方法,便是隨著海洋的節奏擺動、臣服於海洋給你的氮醉,沉浸於有些暈眩、恍惚的興奮感中。而後四名舞者真成為海的一部分,有時平靜搖擺,有時化作猛浪,又像是魚群,有整體前進的方向,卻不會單調劃一,而是錯落地置身於各自最舒適的頓點與韻律。

In TW影舞工作室在這支關於海洋的舞作中,極具社會關懷意識地安排了對於人海關係的省思。其中一段魚兒從衣襬中抖出彩球而後奄奄倒下,繽紛的彩球象徵著塑膠微粒對於海生動物的危害。另外,像是藤壺礁石的大圓帽,遮蓋舞者的視線,不料上頭嵌入的是人造垃圾,令人怵目驚心。

再回到這支舞作的空間與動線設計,觀眾進場時,舞者已各自安處於空間的某個角落,有點像是鬼魅,有著不願被人打擾的邏輯。整場表演中,舞者亦無視於觀眾,兀自流竄、遷徙。如同海洋與其中的生物,無論人類是否觀看,永遠都在那兒,隨遠早於人類誕生之前便形成的韻律,不止息地延續著生命。是以,希望陸生人類們能愛護海洋一如我們觀舞時,醉於其中,以此致敬。

《NARCOSIS》

演出|In TW舞影工作室
時間|2019/05/11 14:30
地點|台中群島工作室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永恆回歸》不是一次對單一文化的回望,也非純然的個人返鄉敘事,而是一場藉由舞蹈身體展開的複數對話:關於傳承與創新、個體與群體、離散與歸屬。
5月
15
2025
全部大約三十餘分鐘的演出,已達特定場域的表演創作思維,不僅妥善使用了整宅公寓的走道,後半段的處理,更是連動了天橋上下的空間,為作品瞬間拉開了所在城市線地的景深
5月
14
2025
在舞作中有許多節奏上的空拍、舞蹈動作的靜止和舞台空間的留白,這種編排手法讓整個作品更富韻味,也為觀眾留下一片想像的空間。
5月
14
2025
透過現代社會的視野進行挪用與重新賦予意象涵義的作品,不只是對傳統藝能的技藝層面的反思,也是同時對於演出者自身,甚至是透過演出意象──蹺鞋的束縛、黑子的性格等要素,以身體來回應社會。
4月
23
2025
那麼從「我」的殊異到「我們」的共性,是否也是編舞家在勇於追求個人風格之後,回轉族群光譜的必然路徑?於是儘管整體而言,《我們2》仍提不出一套洞悉自身文化的編舞語彙,並大量仰賴量聲光元素堆砌的「自我異國情調化」
4月
22
2025
對於無法即刻辨識的內容,筆者不斷地回想前一個畫面,重新檢視自己是否錯過了什麼——這樣的觀看狀態,更使筆者意識到:當我們渴望從當下中捕捉意義時,也正是我們被排除在「當下」之外的時刻。
4月
17
2025
不是所有場地都會說話,但舞者的身體常常能指出空間的沉默之處,或者還未被命名的裂縫。不是所有觀眾都能準備好進入場域,但身體感知會先抵達。
4月
16
2025
舞作成功地將舞台裝置轉化為可變動的地景,使身體成為穿梭於宇宙場域中的移動載體,並透過聲音與視覺的交織,形塑出一種超越傳統劇場框架的沉浸式觀演經驗。
4月
11
2025
發生於日常生活中的舞蹈,是否不乏可以因為舞者的某種非日常表現形式、於日常環境的各種移動手法,包括動用舞者身體能力的各種肢體動作創意表達,有機會將我們習以為常的日常生活慣性見聞經驗予以移動(翻轉)了呢?
4月
02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