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從路的兩頭──「見花開劇展」《七個猶太小孩》、《仲夏夜之夢》
8月
26
2019
七個猶太小孩(新嘉義座提供/攝影詹順宇)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27次瀏覽
文 梁家綺(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研究所)

對「見花開劇展」的好奇,或許來自其網路宣傳的文字:「八〇年代,由青年為主體,象徵前衛與創新的『小劇場運動』撞翻了老舊的體制,建立了台灣劇場新時代的輪廓。時空移轉到當代,南方蟄伏已久的文化活力蓄勢迸發,南大、樹德,兩所大專院校戲劇系所,以劇場新秀之姿,再度啟動『見花開劇展』,透過南方戲劇學子的青春活力,開創出屬於南方的文化新視野!」是否年輕一輩所創作的戲劇就必須被賦予八〇年代小劇場時期那種激進、顛覆的盼望?將近2020年的此時,年輕的創作者已從不同的世代土壤裡長成,他們會有自己的課題與話語,與其提出「象徵前衛與創新」,不如從王墨林所說的「小劇場已死」開始,死亡後才有可能的新生,可以褪去框架,沒有包袱地好好的看戲。

劇展裡的兩齣戲劇選本相當有趣:一個是卡瑞.邱琪兒(Caryl Churchill)的《七個猶太小孩》(Seven Jewish Children),另一個則是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的《仲夏夜之夢》(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兩者皆來自英國,只是前者被歸屬於二十世紀末以來歐陸漸興之「新文本」【1】,後者來自大家耳熟能詳的莎翁經典喜劇,四百多年來改編與跨文化詮釋不計其數,兩個選本彷彿從路上的兩頭相聚於此。

《七個猶太小孩》劇作寫的是以巴衝突為背景,控訴加薩戰爭以色列的侵略。劇本裡無明確角色,台詞以「告訴她/別告訴她」(Tell her/ Don’t tell her…)開頭,邱琪兒開宗明義地在劇本前寫著:戲劇裡沒有小孩,說話的皆是大人、是父母或其親族,可以自由選擇演出的人數,台詞可自由地調配,每一幕皆可存在不同的關係。全戲七小段,在「告訴她」與「不告訴她」的迴盪之間,像極了一首長詩,也正是因為劇作僅存句式強烈的語言、無任何舞台指示,導演手法與場面調度便使人期待。戲裡使用了大量的物件:報紙、懸吊著的空畫框、娃娃、飛機模型、紅色竹蜻蜓,這些物件相當強烈地在舞台上眾聲喧嘩,被肢解成一塊一塊碎裂的娃娃身體、從輕柔飛行到用力投擲的飛機、成桶的紅色竹蜻蜓灑滿舞台。血腥與童趣合為一體的紅色竹蜻蜓從小孩中手四處飄飛,慘綠燈光、代表納粹黨徽的鉤形十字、代表猶太人的六芒星在白布上輪流投影,透過移動的床板創造出諸多場景,三名演員在七個段落裡關係不斷轉移,無台詞的小孩角色以一身潔白的洋裝在被告訴與不被告訴的縫隙裡,失去自己可能生成的形貌,另外兩名演員時而是強暴的士兵與平民,時而是(以語言)為孩子建構世界形狀的親族,節奏相當快速,卻因為用力過猛或發聲的使用而致使吼出來的台詞在爆裂裡模糊成一片囈語,狂暴有餘,場面卻顯得混亂,意象、語言、身體複合交疊,可以看出強烈的企圖心,但在相當短的演出時間裡(未經仔細計算,但整個作品演出約二十分鐘)要創造出一個能量這麼高的演出,精準顯然是很重要的。

《仲夏夜之夢》與原作一樣是三條線敘事線相互交雜:人間裡四個一起長大的國小同學:王富貴、艾倫、雅惠、俊德;仙界中仙王仙后成了符合國情的西王母娘娘與東太公,相伴左右的小精靈變成侍女與太子;在森林裡排戲的織工們變成要為王母祝壽的「未來綜藝團」。改編試圖挑戰性別的移置,原作中女主角不可更移意志的父變成了王富貴浮華的母(好吧儘管性別移易依舊是個壓迫的角色)、喜歡王富貴的艾倫取代了原作中異性(單)戀的設定,其餘劇情大致按照原作,小精靈依舊亂點鴛鴦譜,艾倫在俊德與富貴的雙重追求下疾呼「原來我也是有選擇的!」除去性別標記之眼,愛也就是愛本身吧。但也因為王富貴的角色形塑不夠明確,儘管東太公說他「自欺欺人」,但富貴對艾倫的心意究竟是視而不見,還是把他當工具人?作為觀眾的我似乎無法有強烈的感受,畢竟富貴對雅惠的喜歡也不像假的。最後魔法解除,王富貴卻像終於卸下心中大石搬地擁抱著艾倫,一場如夢似幻的旅程就真實解決或面對原本的障礙了嗎?議題在此被輕輕放下了,無法刨根究底,也沒有充分的理解與辯證。反倒是「未來綜藝團」因著每個演員不同的才藝與性格串接而成的歌舞、吉他、Beatbox、壺笛、舞蹈律動、設計好的空拍斷點停格和無厘頭的對話,造就出鮮活的氛圍,消失了的仲夏夜森林與微醺的迷人氣息反被重新形塑成另一種篇章,歡樂非常,略顯深刻不足。劇末西王母娘娘曾下凡教書的過往串接起仙界與人間的情緣,倒是結構上的彩蛋一枚,頗為畫龍點睛。

不論是《七個猶太小孩》或是《仲夏夜之夢》都可以觀察出創作者想要回應社會脈動的意圖,只是前者用力過猛,後者失之力道,但這裡是實踐與想像很好的試驗場,不論是哪一種進路與取材,不同的教學環境與系所背景都會造就出不一樣的創作質地與視野。可以確定的是,青年們有話想說,未必完美,因為完美或許也是不必要的,回歸到阮劇團從2012年開始創辦「見花開劇展」的本意:透過不同學校間的聯演,相互觀摩、學習,知道彼此面對世界的眼睛折射出什麼樣的造景與形狀。「南部大專戲劇系所聯演」斷斷續續的從2012至2013、2018至2019年舉辦,今年更只有兩間系所參加,其中的緣由我不得而知,未來是否能夠持續下去、吸引更多系所參展值得期待,但只要在路上,必然可以有遇合的契機。

備註

1.關於「新文本」的介紹,可以詳見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新文本資料庫」:http://www.newwritinghk.net/onandon/mainpage.php,也有劇作家、劇本的資料與介紹,可閱讀《七個猶太小孩》劇本。另也可參考《PAR表演藝術》第269期的新文本特別企劃。

《七個猶太小孩》

演出|國立臺南大學 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時間|2019/08/16 19:00
地點|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K棟2F─新嘉義座

《仲夏夜之夢》

演出|樹德科技大學 表演藝術系
時間|2019/08/16 20:10
地點|嘉義文化創意產業園區K棟2F─新嘉義座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若能花更多篇幅讓新任總監分享分享曲目對於台灣、NSO或是自己的意義,或許在演出前就能先與觀眾建立一座更穩固的橋樑(這一點前總監呂紹嘉有不少著墨),而這些元素在累積以後,他又會將樂團帶至何處,除了未來長遠的觀察,也期待總監與樂團的主動說明。
7月
18
2023
角色戲份平均,場面調度平順流暢,快節奏的表演及連綿接續的唱段和背景音樂,令人目不暇接,耳不暇聽,但總覺熱鬧有餘,精緻不足,好像缺少能觸動歌仔戲粉絲陶醉、沉迷的內蘊。
6月
02
2023
兩者擺在一起,可見雖同為戲劇相關系所,但學生的創作思考脈絡是差異極大的發展,兩校如能將劇作再度修整,並重新檢視原著與詮釋之間的關聯,彼此互相借鏡,這朵南方花蕊應可更加盛開芬芳。(楊智翔)
9月
10
2019
兩者擺在一起,可見雖同為戲劇相關系所,但學生的創作思考脈絡是差異極大的發展,兩校如能將劇作再度修整,並重新檢視原著與詮釋之間的關聯,彼此互相借鏡,這朵南方花蕊應可更加盛開芬芳。(楊智翔)
9月
10
2019
以莎劇在臺灣的改編情形而論,無論是傳統劇種或是現代戲劇,都試圖在原劇本的基礎上,融入不同的文化元素,以適應演出模式與觀眾的生活習慣,讓當代莎劇的演出,除了依原本演出之外,亦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如在此劇中,精靈王、后改為道教譜系中的東王公與西王母……(蘇恆毅)
8月
23
2019
或許該問的是:要傳達給觀眾的土地關懷,究竟是在世界另一端的歷史共感?又或是從這樣的現代性暴力的共向關懷臺灣這塊土地的歷史?從演出情形來說,或許此劇作較靠近的是前者。但此劇作真無與臺灣對話的可能?(蘇恆毅)
8月
22
2019
為了配合快板的音樂節奏,飾演精靈的舞者們動作快速且繁多,多人同時在舞台上舞動加上快速的動作與空間的流動,令人有目不暇給但卻無法聚焦的視覺感受。短促急於變化的快動作無法讓以芭蕾為基底的動作組合呈現飽和度與延展性,使得芭蕾令人稱羨的動作精準度、線條、力道的變化在舞動中消失。(徐瑋瑩)
4月
25
2016
以音樂劇為主體呈現,加入京劇、話劇、日本演劇、特技、舞蹈及兒童劇等眾多元素,導致主體與元素失衡,如此自相矛盾的創作,不僅演員難以詮釋,觀眾更需以開放的心態接受。(呂永輝)
4月
11
2016
旋律中多有「迪士尼動畫主題式」的二重唱與樂池的幫唱合音,甚至可多見半音階的運用,但當演員的歌聲傳出,可明顯聽出演員在台詞表達與歌唱演繹的轉換上不流暢與對音準的不確定感,而合音的空洞飄渺,也相繼使樂曲失去烘托氛圍及感染情緒的功能。(黃絹雯)
4月
07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