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卡司」產出好舞蹈?《仲夏夜之夢》
4月
25
2016
仲夏夜之夢(高雄春天藝術節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965次瀏覽
徐瑋瑩(特約評論人)

今年高雄春天藝術節的舞蹈重頭戲請來了日內瓦大劇院芭蕾舞團,與高雄市交響樂團合作,重製莎士比亞的浪漫喜劇《仲夏夜之夢》。此莎翁名劇故事圍繞著愛情開展,內容由神界、貴族、凡間三條主線交纏進行,鋪陳出愛情如夢似真的荒謬曲折與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大圓滿結局。《仲》劇中,私奔的情侶、鬧彆扭的仙王與仙后,以及胡鬧的精靈們所展開的愛情鬧劇是主軸,滑稽的劇中喜劇《皮刺摩斯和提斯柏》是點綴,在人間與神界的交織中反諷愛情的易變與盲目性。

《仲》劇豐富的故事情節讓不少舞團、劇團將之改編搬演,此次日內瓦大劇院芭蕾舞團由法籍編舞家Michel Kelemenis將之改編創作。雖然舞劇經過重製,情節也不按《仲》劇順序發展,但觀眾能仍從舞蹈的展演中讀到劇中主要角色:兩對情侶、仙王(在舞劇中也是邱比特)與仙后、漫天飛舞的精靈們,以及滑稽的劇中劇。Kelemenis重新賦予這些角色個性,舞劇中的焦點則在仙王與仙后和兩對情侶的浪漫愛戀。然而,不論舞劇改編自多麼精彩的劇本,舞蹈畢竟是舞蹈,有其藝術獨立性與特殊性,就如古典芭蕾《天鵝湖》能夠一演再演並非劇情的翻新,而是舞者透過精湛的舞藝對角色的提煉詮釋。《仲》舞劇聲勢浩大的結合了歷史悠久的劇本、芭蕾舞團與由現場伴奏的孟德爾頌經典名曲,但就舞蹈畫面與動作的編排、舞者技術的呈現,整體算是差強人意。

舞劇的一大亮點是舞作以巨型升降的紅色羽毛製造出舞台空間的漂浮感,暗喻觀眾眼前所見的景象是個充滿奇幻的異域空間。舞作以孟德爾頌譜寫的《仲夏夜之夢》為配樂,其中多首大家耳熟能詳,特別是〈序曲〉、〈詼諧曲〉與常常聽到的〈結婚進行曲〉。由於配樂大部分是快板,輕快卻強而有力且節奏鮮明,於是音樂的節奏氣氛主導了舞蹈的開展,牽制了觀者對舞台上律動與視覺畫面效果之想像,這使得舞蹈動作自身的質感與韻律感無法凸顯,時而被音樂所制約、時而消失於音樂之下。再加上亞洲巡演的第一場高雄場由高雄市交響樂現場伴奏,舞者雖然使出渾身解數於舞台上揮灑,但還是抵不過現場音樂的氣勢。此外,這場演出或許是因為現場演出的音樂在細節上與舞者平時練習的不同,不少地方出現群舞動作不整齊,或者段落結束時音樂與舞蹈不在同一時間點上。這些細小的閃失不但鬆散了舞作的結構,也讓整齣舞劇原本應該是在視聽覺效果的加乘共鳴下打了折扣。

在動作設計上,快速分明的節奏也使動作的連貫性無法施展,喪失了舞者們本來可能表現出的精湛技術。為了配合快板的音樂節奏,飾演精靈的舞者們動作快速且繁多,多人同時在舞台上舞動加上快速的動作與空間的流動,令人有目不暇給但卻無法聚焦的視覺感受。好似要把音樂節拍填滿的快動作,令舞者急於執行動作而失去展現每個動作的細節,也失去賦予動作多層次的質感與色彩。短促急於變化的快動作無法讓以芭蕾為基底的動作組合呈現飽和度與延展性,使得芭蕾令人稱羨的動作精準度、線條、力道的變化在舞動中消失。身為觀眾,我感覺整場演出動作畫面非常豐富,音樂更是多彩,在兩者的加乘下,整齣舞劇就像在我面前呈現的絢爛跑馬燈,很難吸引我投入與沉浸於其中感受仲夏夜的浪漫與荒謬。幾段雙人舞本來可以吸引觀眾入戲感受被愛沖昏頭的纏綿,但因段落時間太短,難以醞釀出醉人的浪漫情緒,反倒是劇中丑角的嬉鬧成了全劇中的亮點,讓不斷推進的舞蹈有放鬆緩衝的空間。

進劇場前,我懷著遇見《仲》舞劇的浪漫、荒謬與仙境般的驚喜;出劇場後,《仲》舞劇猶如夏夜夢般一溜煙的便消失在我腦海裡,只剩那巨大漂浮於舞台上的紅色羽毛還帶給我無限的遐想。

《仲夏夜之夢》

演出|日內瓦大劇院芭蕾舞團、高雄市交響樂團
時間|2016/04/16 19:30
地點|高雄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若能花更多篇幅讓新任總監分享分享曲目對於台灣、NSO或是自己的意義,或許在演出前就能先與觀眾建立一座更穩固的橋樑(這一點前總監呂紹嘉有不少著墨),而這些元素在累積以後,他又會將樂團帶至何處,除了未來長遠的觀察,也期待總監與樂團的主動說明。
7月
18
2023
角色戲份平均,場面調度平順流暢,快節奏的表演及連綿接續的唱段和背景音樂,令人目不暇接,耳不暇聽,但總覺熱鬧有餘,精緻不足,好像缺少能觸動歌仔戲粉絲陶醉、沉迷的內蘊。
6月
02
2023
兩者擺在一起,可見雖同為戲劇相關系所,但學生的創作思考脈絡是差異極大的發展,兩校如能將劇作再度修整,並重新檢視原著與詮釋之間的關聯,彼此互相借鏡,這朵南方花蕊應可更加盛開芬芳。(楊智翔)
9月
10
2019
是否年輕一輩所創作的戲劇就必須被賦予八〇年代小劇場時期那種激進、顛覆的盼望?將近2020年的此時,年輕的創作者已從不同的世代土壤裡長成,他們會有自己的課題與話語,與其提出「象徵前衛與創新」,不如從王墨林所說的「小劇場已死」開始,死亡後才有可能的新生,可以褪去框架。(梁家綺)
8月
26
2019
以莎劇在臺灣的改編情形而論,無論是傳統劇種或是現代戲劇,都試圖在原劇本的基礎上,融入不同的文化元素,以適應演出模式與觀眾的生活習慣,讓當代莎劇的演出,除了依原本演出之外,亦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如在此劇中,精靈王、后改為道教譜系中的東王公與西王母……(蘇恆毅)
8月
23
2019
以音樂劇為主體呈現,加入京劇、話劇、日本演劇、特技、舞蹈及兒童劇等眾多元素,導致主體與元素失衡,如此自相矛盾的創作,不僅演員難以詮釋,觀眾更需以開放的心態接受。(呂永輝)
4月
11
2016
旋律中多有「迪士尼動畫主題式」的二重唱與樂池的幫唱合音,甚至可多見半音階的運用,但當演員的歌聲傳出,可明顯聽出演員在台詞表達與歌唱演繹的轉換上不流暢與對音準的不確定感,而合音的空洞飄渺,也相繼使樂曲失去烘托氛圍及感染情緒的功能。(黃絹雯)
4月
07
2016
將核心挖空,置入新穎的概念與手法,並裹上笑鬧的糖霜——如果這就是「革新」,那《仲夏夜之夢》展示的除了本身的虛無外,更是創作者詮釋上的單薄與不安。(張敦智)
4月
05
2016
京劇有唱念作打,音樂劇的唱法也因角色而異,但京劇與音樂劇搓揉在一塊兒時,對演員來說,不論是音量與詮釋方面,雖有專業老師指導,但短時間的調整與訓練,可能也敵不過長久以來的聲音記憶。(林子惠)
4月
04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