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與現代之間《仲夏夜之夢》
4月
11
2016
仲夏夜之夢(國家兩廳院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448次瀏覽
呂永輝(台灣藝術大學表演所在職班)

當代傳奇劇場三十而立,秉持「讓傳統和現代在劇場裡接軌」之精神,融合東西方劇場藝術,綜觀1986年起之創團作品《慾望城國》至今日的《仲夏夜之夢》,三十年間,已多次改編「莎劇」及「希臘悲劇」,創作「莎士比亞」、「希臘悲劇」、「現代文學」、「傳奇戲曲」、「梨園傳奇」、「東方歌劇」、「傳奇青年」等七個系列作品。【1】當代傳奇劇場致力於傳統戲曲的傳承與創新,將現代劇場的概念融入其中,跳脫「傳統」形式、創造「當代」傳奇。時至今日,眾多研究者、劇評者仍致力於觀察當代藝術之發展情形,每齣創新劇作展演結束,正負兩極的評論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地為當代藝術給予自身不同的評價,暫且不論好與壞,跨界劇作如何於「傳統」與「現代」之間取得平衡?為筆者欲探究之論題。

演出開場無傳統京劇鑼鼓之「緩鑼」,亦無「三閃」、「三暗」之燈光提示,由飾演戲班演員的五個腳色,以插科打諢的方式拉開《仲夏夜之夢》的序幕,此劇作為當代傳奇劇場成立三十周年團慶喜劇,試圖打造「時尚音樂劇」之演出形式。筆者觀之,以此劇而言,編、導、演吳興國試圖創造以「音樂劇」為主體之演出形式,其中又雜揉京劇、話劇、日本演劇及兒童劇等各種樣貌,製作人林秀偉於「當代傳奇劇場三十周年座談會」中,論及此劇之製作方式如同「製作料理」一般,【2】 筆者以為,如此五味雜陳的料理,是否失去主菜存在的意義?同理,跨界元素比例應如何取捨,才能在不失主體中創造各元素存在於此劇的價值?

若以「音樂劇」視角觀《仲夏夜之夢》,「擅於以音樂和舞蹈表達人物的情感、故事的發展和戲劇的衝突」的特點【3】,此劇是否能完全體現?以下,筆者分為「音樂」、及「戲劇」二層面作為探討:

一、音樂方面:抽離傳統京劇文武場形式,改以小型中西合併之樂團方式呈現。

第一幕,以俚俗民謠帶出戲班,接著使用傳統京劇之音樂手法迎接王爺、王妃登場,並由伊吉打板領出何密雅、賴山德、海倫娜、米騎仕等四個角色;第二幕,以歌劇雅樂營造仙界氣場,其後戲劇發展係透過主題變奏再現曲風變化。從王希文所創作音樂之手法,可以看出其總體架構欲創造交響樂的磅礡氣勢,礙於編制較小,能在有限的編制內創作出龐大劇作之配樂實屬不易。

以作曲家所使用之「傳統京劇」音樂創作手法論之,完整的京劇唱腔全劇僅見【導板】與【十三咳】,其餘皆由作曲家重新作曲加入部分京劇唱腔形式來呈現,傳統京劇有文場四大件作為演員演唱的基底,演員可隨著主旋律演唱,然此劇作曲家將主旋律抽離,樂團所演奏之旋律皆為副旋律及伴奏,全然考驗演出者的演唱功力,更考驗觀眾聽覺開放之程度。而武場方面,改由中、西打擊樂呈現,全劇可見些許以傳統京劇鑼鼓一鑼表現之地,也許是演奏者不懂京劇,又或者看不到台上的演員,鑼鼓點與身段分離,情緒未得連結。其次,全劇當中演員於舞臺上追逐之劇情,皆無背景音樂襯托,每首樂曲與劇情的連結亦不夠緊密,演員將劇中情感發揮出來傳達給觀眾,觀眾將接收到訊息時,卻隨著音樂的消失而跟著消失。

二、戲劇方面:捨棄傳統京劇之唱、念、做、打,游移於多種類戲劇形式之間。

「當代傳奇劇場」屢屢創新,一直以來,每系列之作品堅持以京劇演員為主要擔綱,編、導、演吳興國言:「京劇的精神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裡、唱、念、做、打長在我們的身上,就像游泳一樣,永遠不會忘!」【4】此次作品《仲夏夜之夢》係以音樂劇為主體呈現,加入京劇、話劇、日本演劇、特技、舞蹈及兒童劇等眾多元素,導致主體與元素失衡,如此自相矛盾的創作,不僅演員難以詮釋,觀眾更需以開放的心態接受。

跨界,是一種開放的態度,接受一直融合與突變的產生。於是,在過程中需要更多溝通,相互理解、幫助,找到一個危險的平衡,在介乎於不同的表演形式之間,帶來新的藝術能量和發展的契機。【5】 不同於以往之作品,此次創新使用極少京劇元素,筆者以為,當代傳奇劇場至今為跨界創作努力,但跨越傳統之程度以及使用之元素若未經深思熟慮,導致「傳統」與「現代」之間無法取得平衡,值得戲曲工作者在跨界創新作品中,需深思熟慮,能否藉由跨界來推廣傳統戲曲。

註釋

1、「當代傳奇劇場」官方網站,http://www.twclt.com/legend-story.aspx,瀏覽日期:2016/03/29

2、〈從《仲夏夜之夢》談:傳奇30跨界經驗與未來作品〉,講座日期:2016/03/29

3、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歌舞劇(音樂劇)」,http://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5404,瀏覽日期:2016/03/30

4、〈京劇基因打造音樂莎劇當代傳奇譜時尚《仲夏夜之夢》〉,http://www.ettoday.net/news/20160324/668503.htm,瀏覽日期:2016/04/01

5、《仲夏夜之夢》節目手冊,當代傳奇劇場(2016),第10頁。

《仲夏夜之夢》

演出|當代傳奇劇場
時間|2016/03/26
地點|國家戲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若能花更多篇幅讓新任總監分享分享曲目對於台灣、NSO或是自己的意義,或許在演出前就能先與觀眾建立一座更穩固的橋樑(這一點前總監呂紹嘉有不少著墨),而這些元素在累積以後,他又會將樂團帶至何處,除了未來長遠的觀察,也期待總監與樂團的主動說明。
7月
18
2023
角色戲份平均,場面調度平順流暢,快節奏的表演及連綿接續的唱段和背景音樂,令人目不暇接,耳不暇聽,但總覺熱鬧有餘,精緻不足,好像缺少能觸動歌仔戲粉絲陶醉、沉迷的內蘊。
6月
02
2023
兩者擺在一起,可見雖同為戲劇相關系所,但學生的創作思考脈絡是差異極大的發展,兩校如能將劇作再度修整,並重新檢視原著與詮釋之間的關聯,彼此互相借鏡,這朵南方花蕊應可更加盛開芬芳。(楊智翔)
9月
10
2019
是否年輕一輩所創作的戲劇就必須被賦予八〇年代小劇場時期那種激進、顛覆的盼望?將近2020年的此時,年輕的創作者已從不同的世代土壤裡長成,他們會有自己的課題與話語,與其提出「象徵前衛與創新」,不如從王墨林所說的「小劇場已死」開始,死亡後才有可能的新生,可以褪去框架。(梁家綺)
8月
26
2019
以莎劇在臺灣的改編情形而論,無論是傳統劇種或是現代戲劇,都試圖在原劇本的基礎上,融入不同的文化元素,以適應演出模式與觀眾的生活習慣,讓當代莎劇的演出,除了依原本演出之外,亦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如在此劇中,精靈王、后改為道教譜系中的東王公與西王母……(蘇恆毅)
8月
23
2019
為了配合快板的音樂節奏,飾演精靈的舞者們動作快速且繁多,多人同時在舞台上舞動加上快速的動作與空間的流動,令人有目不暇給但卻無法聚焦的視覺感受。短促急於變化的快動作無法讓以芭蕾為基底的動作組合呈現飽和度與延展性,使得芭蕾令人稱羨的動作精準度、線條、力道的變化在舞動中消失。(徐瑋瑩)
4月
25
2016
旋律中多有「迪士尼動畫主題式」的二重唱與樂池的幫唱合音,甚至可多見半音階的運用,但當演員的歌聲傳出,可明顯聽出演員在台詞表達與歌唱演繹的轉換上不流暢與對音準的不確定感,而合音的空洞飄渺,也相繼使樂曲失去烘托氛圍及感染情緒的功能。(黃絹雯)
4月
07
2016
將核心挖空,置入新穎的概念與手法,並裹上笑鬧的糖霜——如果這就是「革新」,那《仲夏夜之夢》展示的除了本身的虛無外,更是創作者詮釋上的單薄與不安。(張敦智)
4月
05
2016
京劇有唱念作打,音樂劇的唱法也因角色而異,但京劇與音樂劇搓揉在一塊兒時,對演員來說,不論是音量與詮釋方面,雖有專業老師指導,但短時間的調整與訓練,可能也敵不過長久以來的聲音記憶。(林子惠)
4月
04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