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與路徑:蔡慧貞回家之路《門 The door》
10月
25
2012
門The door(匯舞集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07次瀏覽
李時雍

「我的根在那裡,所以我必須回去。」這是蔡慧貞決定回到故鄉台灣台南創辦HuiDance匯舞集之後,每每接受訪問時所提及的話。從台北到巴黎,再到瑞士伯恩芭蕾舞團;從雲門身體到《Cindy》的歌舞劇風格,《Momo》的芭蕾舞劇,蔡慧貞終於今年6月伯恩告別演出之後,與特約編舞家Francesco D’Astici(Coco)「回家」,投入匯舞集創團創作。

而對於根(root)的情感動機,遂成為蔡慧貞這次編創主題的路徑(route)。早在伯恩階段的多支舞作中亦已潛藏:《Into Dust》背幕上枝身不斷歧岔生長,而群舞者彷若從土泥裡冒出,與風擺盪,如葉飄落;《Roots》裡在心臟搏動的音響裡,獨舞者植根於原地震顫般的呼吸和延展;尤其另一段舞者在鏡門前無可阻擋地被拉往門後的畫面,更成為《門》接續展開的主體意象。

從根與路,路到《門》,視覺上舞台以簡約的一道簾幕作為台前後的區隔,並以影像和光畫出不同的空間象徵範圍,簾上的門啟開,三個飾「靈」的舞者以曲扭詭祕的姿態穿過門外,並在段落中扮演凝視的角色或構成敘事的框架 。而慧貞等三個主要角色像被棄擲至門外在路上,幾個段落「當黎明中甦醒」、「單行的猶疑」、「等待」、「生命風景」中若即若離,互有關係卻更多時候依然是各自在空間中惶惑找尋的單行者,腳步測探異境般空間,以手為圈隻眼窺探門外。

在九月底曾與蔡慧貞和Coco,及他們的好友,作家尉任之、影像設計張博智在紫藤廬進行一場與談。當時《門》在台南首演過後,台北演前,我則從概念影片中先見到此齣舞作的視覺形象。在東方式主題音樂的鼓點和弦樂的曲式中,飾「靈」的舞者和三個主角在落滿枯葉,兩排木造矮房的狹仄廊道上穿行。記得那時我注意到更多是門與路的關係。

而在台北場後,令我感到有意思的卻是此作中對舞蹈身體和關係形式的關注,充滿對根與路徑的想望和回歸。然而也正是對於主題的根植,使作品本身編排上極為嚴謹精確但少了一點得以「猶疑」的空間;前後台以簾幕的區劃限定了動線,角色設定使得舞者之間的關係若有受限,也因其主旨設計,使得動作發展上限於舞台上的找尋和徘徊情緒。另一方面,卻也正是在此執意猶疑之處,得以感受到蔡慧貞在《門》作中欲貫注的想望和情感,因此它不是例如她的《Lost in the motions》 或《Been Monitored》那樣的融匯了當代城市感受與身體經驗之作,而成為一次純粹為「回家」之作、之路。

啟開門,蔡慧貞走了好長的路回到這裡,根的這裡,帶著身上各種銘記的路徑。她在創團匯舞集時如此說明:「『匯』代表聚集。」從家的歸返再出發,在《門》之後,期待她們接下展開如枝身愈加歧岔多樣的風景

《門 The door》

演出|HuiDance匯舞集
時間|2012/10/21 14:30
地點|台北藝術大學展演藝術中心 舞蹈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我想,這是《我的名字,Kim》在此刻的臺灣演出的意義,不僅是新住民、新住民之子,對在不同時間階層來到這片土地的人們亦是:尊重與容許差異,彈性流動的雙重認同。
12月
19
2024
《密室三舞作》是一場驚悚又迷人的解謎之旅。「愛」造就著每一處的悲傷與孤寂,舞者的情緒濃縮於封閉的密室設計之中,在壓抑與奔放的對比下,體現愛的不可理喻,利用鐵器摩擦聲、玻璃碎裂、水滴落之聲效,試圖在虛幻裡尋求一絲希望與真實的線索。
12月
10
2024
對於三位舞者各自想表述的情感,透過身體的質地、表情的變化與彼此之間相互合作又抗衡的轉換下,讓我能明顯感受到他們想表達的情感投射和意涵。最後都爭累了,三人都躺在地板的那一刻,我知道一切將歸回原點。
12月
10
2024
在這部由七首詩組成的舞作中,光影成為情感傳遞的關鍵語言。從煙霧的迷離到雷射光的精準,光影的變化如同角色情感的軌跡,時而模糊、時而清晰,既象徵了探索過程中的迷惘與希望,也映射了生命課題的多重層次。
11月
24
2024
《密室三舞作》透過猶如儀式性的招魂的手勢,描述著人與人之間相互拉扯的情感關係,試圖在困境中召喚出人性中暗藏的魔鬼。三間密室以驚悚的氛圍綻放恐懼,然而,在毀滅殆盡的空間中,仍可透過舞者反覆的動作傳遞出人類對愛的渴望
11月
24
2024
《群浪》從電音和慢速中看到自由,放大生命的存在;從看似青春動感中探討其背後深層、關於身分認同的沉重議題。或許跟最後的結局一樣,沒有解答、沒有對錯;只不過,是以一種更為純粹,不常見的態度,切入觀察這個世界,在兩個端點中,找到一個舒適的平衡點。
11月
20
2024
編舞家林文中不僅運用了「無家者」的對話作為舞蹈主要配樂,在對話之間還慧黠地穿插了歌劇中的詠嘆調,壓抑、痛苦的情緒剎那間得到了一絲釋放,伴隨著優美的歌聲,彷彿讓生命獲得救贖般,一直沉溺於泥濘中的自己,也得到了舒緩與解脫。
11月
11
2024
就舞蹈身體而言,這個自我在台灣幾乎沒有經典涵義的傳統可言,把宮廟信仰或原住民祭典的身體性視為舞蹈,其實是事後的現代發明與自我證成。那麼,與其惘然去找出刻有自己名字的魚,還不如把自己視為魚,並裝上感應器,游向汪洋大海,接通地球寰宇的種種感素。
11月
01
2024
而今回到劇場,完整的「劇場重製版」讓過往的意味不明忽然有恍然大悟之感,拉威爾《波麗露》僅有單向漸強的意涵也更為明確:鼓點是不得不前進的步伐,無論是誰,人生都沒有回頭路。
10月
28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