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的狀態是什麼?劇作家Adam Bock利用酒精為面具,試圖在水泥城市裡處理隱藏在冰冷建築底下、人最基礎的情感熱度。劇本中談到快節奏生活下情感的速成與消逝,來得快去得快,訂得快散得快,劇中以數字化的「三十歲」作為分水嶺,似乎連衡量人的標準都以數字、物質(譬如鑽戒)來取代真實世界的情感交流。
舞台的傾斜與台深乍看之下美麗異常,將台北街頭實景複製與重現,也將狹窄、壓迫的氛圍如實端至觀眾面前,但在戲開始直到戲末,不見導演對舞台的善用,反而多次使人替台上的演員的安危捏把冷汗。而台的深度或許是演員帶麥克風的考量,但麥克風與能量的投射不應該是取其一而捨他者,觀眾看著醉醺醺的一群演員,已然為其刻意又蹣跚不止的步伐所干擾,如果少了投射能量的傳達,的確會使人一度放棄聆聽眾角色間複雜又充滿太多名字的愛恨情仇。
台詞中眾多的人名雖然在地化、綽號化,對於理解劇情仍舊沒有實質上的幫助,舞台的傾斜與機關配合著接吻時驚天動地的燈光音樂變化,試圖營造情感至上、真愛無敵的張力與有趣畫面,但當台上努力醉成一片時,清醒的觀眾卻覺得像是綜藝節目效果般的娛樂與冷感,看不見導演如此安排有何用意。
此次演員主打明星牌,的確,張家禎與王宏元兩人在台上仍舊自然真誠,飾演慧琳的施宣卉更是在小細節裡展現魅力,將不起眼的小角色形繪的有聲有色;但女主角林玟誼顯然對三十歲有些隔閡,在能量以及選擇上無法使人相信及理解她一路上的轉折與困境,當台上的她哭得梨花帶淚,卻也是台下筆者最感疏離的一刻。許孟霖與劉伊倫不時有令人驚喜之處,許與張家禎兩人結尾的片段更是討喜可愛,只是導演將兩人談情台位拉至觀眾面前,不論是有意無意的要使觀眾產生疏離,都減低了情感曖昧與迷幻的氣息;另外施宣卉的獨唱片段,前沒有舖陳後沒有後續,天外飛來一筆不禁造成觀眾的錯亂也看到演員的不安。更大的問題是,何以讓這些優秀演員無用武之地,可惜了喜劇節拍強的張家禎,王宏元也被定型在純情男孩的範圍裡,施宣卉處處用心光芒足以蓋過其他女演員,但導演想要用這些演員講什麼,為何台上每個角色彼此的交流顯得薄弱與牽強,只能靠演員間合作的默契來克服,是從戲始到戲末一直存在的問題。
導演在宣傳品上大力推銷其「三十歲困境」的理念,但當走出劇場,身為觀眾卻得不到任何解答,也沒有見到關於步入人生另一階段的深層思考。或許有笑有淚有音樂的確能夠帶給觀戲者娛樂上的享受,但對於期待劇場能說更多話的人而言,不無失望。仁信年中曾成功推出過黑色驚悚劇《枕頭人》,仍期待仁信未來的作品。
《醉後我要嫁給誰》
演出|仁信合作社
時間|2012/12/20 19:30
地點|台灣大學鹿鳴堂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