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高度自制的「危險駕駛」《行車記錄》
1月
11
2013
行車紀錄(台南人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058次瀏覽
傅裕惠

再一次,且毫無意外地,連年數度以精緻品質製作實踐創作詮釋的台南人劇團,似乎在轉移發展(台南、台北)重心的同時,默默地將創作核心過渡於新的劇場世代;不僅創作題材有別,方向相異,似乎也因此成為中小型劇場年輕觀眾最In的品牌之一。

《行車記錄》這齣戲的創作,展現了高度的士氣與企圖。一是舞台設計選擇以一處鄉間馬路的極限彎道作為虛擬敘事的固定背景,與故事女主角小小(李劭捷飾演)在劇中台詞所暗示的自殺情境謀合,似是絕境求生;二是所有場景片段──包括駕訓課路駛的那場戲,都由三位歌隊成員擔任,說而演而伴唱地隨著小小的述說,變換回憶情景。彎道內側,則權充為室內、廚房或是男主角姨丈獨白演出的湖畔。全劇雖是一則猶若輕描淡寫的女性私密心事,然而我們若仔細「傾聽」劇中各種細微的線索:包括車子疾駛的音效、一組幾乎與美國別克轎車內裝一模一樣甚至能組合分拆的正、副駕駛座椅、劇終前在motel與姨丈談判時女上男下親密的遐想體態,或是暗示姨丈想拍裸照的地下室等,女主角的詮釋始終像是緊握著方向盤,掌控著主導權,抗拒成人世界的「污染」。全劇精準變換的動作技巧,以及自信而俐落的節奏,充分展現了一種不馴的氣質。在這齣戲裡,男人似乎佔不了女人一點便宜。

原作設定的故事背景在六○年代美國馬里蘭州,顯然地,本劇劇組也花了一番心力將背景盡量地中性化;三個歌隊成員不是詮釋刻板典型的演員,而是溫暖寬和的旁觀者,又像是日本宮崎駿卡通裡亦正亦邪的自然精靈,掙脫了原劇相當深掘的美國文化脈絡。演員林子恆雖然年紀不及姨丈這個角色的設定年齡,也難十足詮釋一個退役、酗酒和曾遭長輩性侵的墮落男人,但在角色心情的幽微處,已能以內斂的技巧傳達某種溫情與猥瑣;特別是劇末衝動跪地向小小求婚的那場戲。

這批出奇制勝的創作兵團,幾乎已能靈活運用熟稔的技巧與劇場媒介,包括台詞與身體,我處處能讀出他們的耕耘和努力。這是一場猶若危險駕駛的人生寓言,在人工打造的戶外空間和出入敘事與疏離的表演下,整體呈現近乎高度自制,讓人不願吝於給予掌聲。只是,總希望期待來年時間和經驗的洗鍊,能讓年輕的表演者體會「失控」顯露的瑕疵,也是一種動人的真實。

《行車記錄》

演出|台南人劇團
時間|2013/01/03 19: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整個劇場變成了車廂,費洛蒙在其中瀰漫擴散,觀眾既因不知下一步動作而緊繃顫抖,又放鬆融化於他/她的觸碰撫弄之間,心癢難搔,正如同他們彼此面對慾望的煎熬。而這,只是本劇魔力的一小部份。(黃心怡)
1月
09
2013
小狐狸這一段從原鄉到陌生地的遷移歷程,彷若當代高移動率、移工人口與北漂的狀態,使得《還沒有名字的故事》不只是一齣成長童話,更像一面折射現實的萬花筒。
7月
10
2025
與其說《你說的我不相信》談論被掩藏的歷史,更像是因歷史而觸發的記憶,藉由演員一再重複扮演,呈現「開槍那瞬間」的角色演繹與心境模擬。
7月
09
2025
在這裡,是印度需要《三個傻瓜》,得以進入全球的標準化秩序之中,無論是寄望在劇中更為呈現「印度」的故事,或是打造模糊的「亞洲」,更或是希望更全面地在地化改編以致於可以看到「臺灣」
7月
08
2025
這個提問,既讓華英真正地踏上了娜拉的離家之路,重新組織了讓妍青得以登台的新家庭;卻也讓這部作品從自歷史與性別結合起來的雙重議題中,找到快速又簡便的脫身之道
7月
03
2025
在多語交織的日常音景中,理應有著不同語言各自獨特的抑揚頓挫、節奏起伏,呈現豐富而繁雜的聲音想像;可惜高度仰賴聲音敘事的《乘著未知漂流去》,最終也如其語言策略般趨向穩定單一,陷入固定頻率的迴圈。
7月
03
2025
這齣戲,潛在著對戰爭的譴責,因為潛在,所以深刻地內化了戰爭難民的人道關切;然則,進一步呢?如何探究戰爭何以發生?並從民眾的觀點出發,追問戰爭難民流離失所以後,將何去何從?
7月
01
2025
果陀劇場《三個傻瓜》改編自2009年印度寶萊塢經典《三個傻瓜》(3 Idiots),不僅具歷史意義,也面臨極高的轉譯門檻。如何在忠於原著精神的基礎上,透過文化在地化的重組,讓這部挑戰傳統教育體制故事與臺灣當代觀眾產生情感連結,無疑是一大挑戰。
7月
01
2025
本劇意圖戳破的人性,就這樣縈繞在兩人迥異的身分之間。顯然,小天是真心想幫忙,但我們卻也很難指責意欲維持尊嚴的阿修有什麼過錯,一切只因這幢大廈的結構已扭曲到讓任何善意,都只能被錯解為上對下的傲慢。
6月
3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