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莫忘來時路《紅塵觀音─夜琴郎》
11月
04
2019
紅塵觀音―夜琴郎(尚和歌仔戲劇團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3851次瀏覽

林慧真(專案評論人)


《紅塵觀音―夜琴郎》為尚和歌仔戲劇團推出的二十五週年年度大戲,係根據2013年製作的中型演出《觀音老母》所改編。《觀音老母》的故事起源可追溯自《南海普陀山傳奇異聞錄》中〈反穿衣倒踏鞋觀音老母〉一則,2005年佛光人間衛視臺推出觀音經典劇集,《觀音老母》即為其中一齣電視劇劇集。【1】

傳奇故事原型為一忤逆屠夫,四處尋訪活觀音,觀音化身老和尚點化之,謂活觀音已在家中等候,反穿衣、倒踏鞋者即是。屠夫母親聽聞兒子返家,驚恐於素日之忤逆,一時情急反穿衣、倒踏鞋,此時屠夫始悔悟母親即為活觀音。而尚和歌仔戲劇團演出之《觀音老母》則與電視劇版本皆是屠夫因一場大火喪妻後,因誤會而忤逆啞母,又為救孩兒而尋訪活觀音──二者在傳奇異聞基礎上增添戲肉,例如加入尋訪活觀音之動機,使情節更為合情合理。

尚和歌仔戲劇團將《觀音老母》改編、擴大製作為《紅塵觀音─夜琴郎》,除了維持《觀音老母》基本故事架構外,又加入妙善成道故事。故事中,金大順為尋找藥草醫治兒子招福之腳傷,前往訪求活觀音。為加強戲劇衝突,又設定一反派角色婆提國師戕害妙善與金大順。在金大順迷途知返的設定下,其經歷國師所害、卻又出手搭救形似之趙權,並謹守五戒不殺生、甘願將盤纏用盡買下賣魚女之魚群;同時,又穿越至妙莊古國協助妙善成道。妙善不願出嫁一心求道,國王將妙善囚禁白雀寺、又放火燒之。妙善為觀音所救,更以德報怨,以手與眼醫治父親、父親痛心疾首而悔悟。金大順在一場賽觀音中自省懺悔以求見活觀音,觀音點化活觀音已在家中,大順返家始知母親即為活觀音。此時妙善成道指點,大順為其前世「正法明如來」。

若說《觀音老母》著重於金大順悔悟孝道的他渡,《紅塵觀音─夜琴郎》則將敘事焦點轉移至大順尋回本根以及妙善的成道。金大順透過時光之輪回到妙莊古國以成就妙善,兩人互相成就的故事亦帶有大迦葉與妙賢夫妻共修的影子。妙善與夜琴郎看似互相成就的二人,於故事最後揭露夜琴郎為妙善之前世,如此渡人亦是渡己。

紅塵觀音―夜琴郎(尚和歌仔戲劇團提供)

此次舞台投影以插畫圖像轉換場景並帶有隱喻,例如一棵大樹的圖像隨著劇情推衍,樹的圖像慢慢往根部移動,此為尋找「本根」之意涵。金大順因喪妻誤會母親、產生嗔恨之心,逐漸迷失善良本根。回到妙莊古國成就前世之自我,如同尋回本根。除了大樹圖像之隱喻,舞台上時光之輪的推動亦是一大亮點。在石窟觀音的示現下,金大順得以透過時光之輪穿越時空。船擺渡於異時空之間,除了空間上的連結,也連結了前世與今生。此外,「船」為佛教中具有「渡」之意象,佛教以此岸與彼岸作為迷與悟之兩岸,故觀音救渡眾生又有「倒駕慈航」之說──金大順透過船的擺渡以及一次次的考驗逐漸尋回本根、到達覺悟之彼岸。

在這條欲望之河上,無頭船夫與有頭船夫為此趟航行之擺渡者、亦同時如妄念般糾纏著,那首節奏強烈的搖船曲《時光之輪》貫串整部戲──「切莫返頭,所以無頭。」有頭船夫懇求金大順為之砍頭。在前往普陀山時巧遇大風浪,大順驚見過世之妻如雪,如雪為之開示,希望他化解對母親的誤會,並唱道:「感情無非一字渡,此去莫忘來時路。」有頭的擺渡船夫此時已無頭。如此,斷絕妄念、無法返頭可視為有頭變無頭的隱喻。然而在故事最後,觀音點破金大順為妙善之前世,並與有頭船夫共乘船,為倒駕慈航之化,無頭又變有頭,猶如「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的三重境界,斷求妄念之後,回首自己的前世,是洞察世事後的本根。

相較於尚和歌仔戲劇團前幾部禪風製作,多以佛教仙佛或高僧為故事主題,此次以屠夫金大順之悔悟與成道為主軸,凸顯凡人亦可入聖的入世情懷;因此,「紅塵觀音」意指於紅塵中修行成道者。只是觀音言大順為前世之我「正法明如來」,似乎又拉開了與凡人的距離,回到「僧佛傳」的調性。

並且,部份內在邏輯也在概念預設中被忽略。金大順出門尋藥草前,母親將琴遞給大順,大順憤怒追打母親,何以決定順從母親帶著琴出門呢?琴之於金大順,是由於其唱六字箴言得見前世,因此又名「夜琴郎」。只是一名屠夫帶琴出門,用意為何?於劇中缺乏合理交待。似乎背上琴後,金大順便自動轉換為夜琴郎,不再是原本的屠夫,突如其來的身分轉換,削弱了大徹大悟的衝突性。

原《觀音老母》為觀音化身老和尚點化,此劇為金大順於石窟中見觀音,經觀音點化。可理解此劇以觀音故事為核心,因此突出觀音一角;然而大順既見觀音,又何須向觀音求見活觀音?另一個問題是,時光之輪穿梭在異時空,由於兩個時空缺乏明顯區隔,亦使人產生時空混淆,此時究竟是觀音示現的幻境或真實?如今是穿越古國或當下?經歷的一切究竟只是一場夢境或是如實體會過的生命?在石窟中,觀音說要賜大順一夢使其看見自己,那麼何時才是夢醒之時?凡此種種,戲劇的內部邏輯仍有待梳理。以勸善教化的主題而言,戲的情感仍是飽滿的,金大順對母親的悔悟相當動人,在戲尾很容易因母子情感的表現而淡忘戲劇邏輯的不完善。但是如何避免概念先行而忽略細部處理,應該是此部戲的問題所在。

尚和歌仔戲劇團於二十五週年推出《紅塵觀音─夜琴郎》,可視為過去作品的總結,於《觀音老母》的劇情上增添以觀音為主體的禪風製作;時光之輪穿越時空的概念運用也見於《不負如來不負卿》一劇。同時,其作品也保持著強烈的視覺效果與豐富的音樂曲調,猶如一場歌舞盛會,擺脫禪風予人沉悶或淡雅的既定印象。可知尚和歌仔戲劇團透過濃墨重彩的戲劇風格宣揚佛理與孝道,同時也帶來視覺與聽覺的娛樂性。或可說,「此去莫忘來時路」不僅是金大順悟道的過程,也是尚和歌仔戲劇團的回望與總結。


註釋

1、關於《觀音老母》電視劇集之內容及研究可參考林淑媛一文。林淑媛:〈佛光人間衛視觀音經典劇場的敘事分析與宗教意義〉,《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3期(2007年9月),頁1-28。

《紅塵觀音─夜琴郎》

演出|尚和歌仔戲劇團
時間|2019/10/20 14:30
地點|高雄市文化中心至德堂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在意識形態與思想主題當道的劇場環境中(若無以上兩者,何以獲取公部門補助?),《別叫我成功》所帶來的(純粹的)娛樂效果尤為難得、可貴。在此語境下,該作品不可不謂成功。
11月
11
2025
時代越久,似乎能夠保留更多與現實有所出入的想像;只是當這層懷舊濾鏡被剝除,又該如何面對不夠寫實的現代場景?究竟是要保留創作的虛構空間,還是在建立寫實場景時,必須更精準地掌握其中的準確度?另一方面,對於戲曲而言,寫實與寫意又各自得被放在什麼位置上?
11月
10
2025
走戲人秉持創團首作的熱誠,將傳統套路與現代劇場技法並置,借鑒歌仔戲的美學,融入現代劇場手法(多媒體、電玩畫面、夜店佈景和現代舞),呈現一場融合傳統韻味與現當代感的親子劇場《龍女流浪記》。
11月
07
2025
樊梨花之所以能度過人生的種種考驗,是因為她有法術可以助其度過難關,而沒有法術的阿傑該如何繼續他的人生?或許《低・俗・畫本》隱隱然地給了答案——心理分析不啻是一種阿傑的法術——但法術要立竿見影,或許在戲中才能辦到。
11月
05
2025
那麼,到底《皇上》的「貴妃醉酒」能否勾連出左翼精神,或者它會是什麼新涵義?就此來看,整齣戲似乎渾沌未明,還是「貴妃醉酒」的木刻畫化便是答案所在,必須從上下文脈絡才能找到它的新意——甚至因此,《皇上》要說的是,我們應超克這個主題與左翼構想,走出劇情享娛,甚至是左翼文藝美學與歷史的侷限?
11月
04
2025
作品試圖藉女性主角呂海英的行動,白描清代臺灣「向海立生」的歷史景象,卻在愛情戲類型包裝下,一步步稀釋她的行動力。呂海英跟李啟明之間的婚外戀情、被阿桂嫂單戀,儘管豐富了戲劇情節,卻讓本應有為有守的女海賊形象,退為「戀愛腦」。
10月
30
2025
動作經由電腦指令同時轉化影像,很大程度地輔助觀眾了解演員身體語言及戲曲程式之表達意象。手持手機作為攝影工具,不可避免的手震造成AI判讀的參數變動,產出影像虛實交錯,恰好達到上述輔助、略為提示之效,不致扼殺觀眾美的想像。
10月
29
2025
雙棚形式上的美學擂台賽中,偶和解了,故事和解了,藝師和解了,唯一沒有和解的就是在視覺與聽覺感官限縮下的觀演關係了。於是,當戲劇主題越是趨向和解與萬物有情,越是凸顯兩種布袋戲美學的差異性。
10月
23
2025
劇本選擇情節密度高、多元角色屬性和跨文化符號並置的設計,藉此獲取兒童觀眾注意力;卻忽略兒童難以短時間消化大量聲光刺激。反而使作品遊走在尷尬邊界上。形式上遠離歌仔戲本質,內容又過度複雜無法讓兒童直接理解。
10月
20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