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緬電姬,迷失皇都《皇都電姬》
9月
24
2020
皇都電姬(阮劇團提供/攝影黃煚哲)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10次瀏覽
胡子茵(文字工作者)

《皇都電姬》由《皇都》和《電姬》交錯組成,兩間曾經在歷史上風光過的戲院,一間在香港北角,一間在臺南麻豆。以雙城來探討臺灣(任何一個城市)和香港兩者的關連,在各個界別範疇屢見不鮮,這回阮劇團和劇場空間借《皇都電姬》,以音樂劇的形式訴說兩地的語言和文化的過去和未來。

2019年至2020年間,正值國際動盪,此時此刻觀看《皇都電姬》,勾起記憶而被觸動是意料之內的。藝術,從來離不開政治。然作為音樂劇,《皇都電姬》的音樂部分頗為失色,在《皇都》尤為明顯。戲劇中的音樂,有製造氛圍、強調和提升情緒的功用。音樂劇中的歌曲為配合情節而創作(或選用),猶如獨白或旁白,能直接表達情感和加速劇情推展。

《電姬》以熱愛電影的陳敏慧追溯阿公和電姬戲院的往事為故事線,重現幾代臺灣人的經歷,歷史脈絡完整,音樂走懷舊鄉土和那卡西風格,編曲演奏不必太多變化,配上舞蹈和肢體動作,已可引起觀眾的共鳴。對比之下,《皇都》顯得零散而雜亂無章。失憶的男子以為自己是1986年香港電影《英雄本色》裡的Mark哥,一心想找譚成報仇。沒有記憶沒有身份的他迷失在應該熟識卻異常陌生的未來香港,驚訝世界完全變了樣,昔日的語言和文化消失無踪。然後在誤打誤撞之下,他竟然成為被追捧的抗爭英雄。

《皇都》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架空的未來,跟《電姬》的懷舊南轅北轍,音樂上原可有莫大的發揮空間,偏偏錯失良機。從開場不久,便察覺小柔全程以假聲演唱,明顯是為了遷就男生的調(Key),這是作曲上的失誤。類似的歌曲和千篇一律的編曲,仿如夜市現場樂隊伴奏,空洞無味。 出色的音樂劇必然有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或旋律,散場後仍會在觀眾腦海中縈迴不散。同一個旋律選用不同的樂器才演奏,又或是改動節奏的快慢,可以帶來不同的效果,這是很基本的常識。

《皇都》的歌詞由張飛帆操刀,他是香港舞台界著名的創作人,參與過許多音樂劇的填詞工作,這次的表現卻令筆者失望。密集的廣東歌詞,即使現場有字幕提供,一般觀眾也無可能跟得上,只得散場後翻閱場刊。(筆者必須表明,本人乃移居臺灣的香港人。)

〈傷城」〉是《皇都電姬》中最切合劇情,最觸動筆者的一首歌,諷刺的是,這是挪用的作品。歌曲原是劇場空間2016年舞台劇《雙城紀失》的主題曲(又一個雙城故事),由劉穎途作曲,張飛帆填詞。劇中另一個讓筆者感動的設計,是〈Finale無言歌〉最後Ah的部分,單純以演員的合聲,從有聲到無聲,再由無聲回到有聲,簡單直接點出主題:竭力發聲。

時間的巨輪正無情地前進,歷史在重演,只是更換了時間、地點和人物。但願,臺灣經歷過的禁語時代不會在世界任何一個地方重演。未來的世界,需要的更多發聲的渠道和舞台;未來的人類,需要有權利選擇和保留自己的語言、身份和文化。《皇都電姬》縱有不足之處,誠意和企圖心是顯然易見的,期待不久的將來會有改良的重演版。

《皇都電姬》

演出|阮劇團、劇場空間
時間|2020/09/06 14:00
地點|台南新營文化中心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旦跳脫「語言或將消失」的迫切性,不是香港人的我們,反而能夠透過曾盛極一時的香港電影,一同乘載這個身分的記憶;同樣地,現今身分得以暫時穩固的台灣人,卻也失去了某種「之所以為台灣人」的身分。這或許才是命運共同體當下真正經歷的共感與矛盾,也是《皇都電姬》真正發人深省之處。(白斐嵐)
9月
28
2020
個人覺得以「看戲」的方式將兩個單獨成立、嚴格來說在情節和角色上互不相關的文本分段拼接在一起不失為聰明的方法,然而筆者同時也在思考有無可能使兩個故事能交融得更加連貫且在敘事上盡量減少時空的錯亂。本劇打碎線性敘事,全劇有諸多回憶、追溯和電影互文的手法,敘事手法的多變和實驗很有趣,但同時也考驗觀眾的理解能力與專心程度。(何玟珒)
9月
23
2020
阮劇團堅持努力在困難下完成的港台製作,為慘淡的後疫情時代帶來一齣拾回語言、文化和身份認同的歌舞大戲,⋯⋯,好嚴肅的表態卻用最市井小民的口吻說,笑鬧中有淚,歌舞中藏警示,阮劇團的起心動念,將生活放進表演藝術裡,再讓表演藝術走進當地居民生活裡,讓議題和表演持續發酵,發揮著「阮」的影響力。(蔡怡安)
9月
15
2020
或許,正如導演徐堰鈴說的,「這齣劇用幽默與溫柔,道出台灣原民日常生活困境」,而劇中吐露的一段心聲幾乎可視為劇作要旨,「原住民的問題,你不用笑話的方式講,平地人不會聽」,這就不難理解整齣戲劇運用華語干預、擬仿的方式,形成某種型態的殖民學舌(colonial mimicry),用來迫使主流社會正視弱勢族裔的手段。
4月
25
2024
整體而論,《台北大空襲》的表演與音樂,導演的場面調度與節奏掌握,都有不錯的表現,作品的娛樂性,在觀眾的熱烈反應中得到印證,也再次確認音樂劇在本地表演藝術領域中的優勢與潛力。只是,如果創作者的目的是邀請觀眾,重回歷史現場,親身感受個人在空襲期間的生存困境與意識掙扎,我以為還有努力空間。
4月
22
2024
「眷村」在導演手中,不僅僅呈現了往往被理解為封閉的一面,這個看似封閉的限制卻反向成為導演手中創造劇場經驗的元素,有效地將現實轉為美學,成為當晚演出最令人眼睛一亮的表現,頗有前衛劇場的能量,也是近些年看到劇場創作者中,最紮實且絲毫無法遮掩對劇場形式的才華與熱愛的新銳導演。
4月
22
2024
即便創作者很明白地點名熱戰的軍工複合體、操弄代理人戰爭的幕後黑手等,當我們面對霸權,就一股熱地迎合與慾望的積極投射。若我們像悲劇人物般拿不到自身的主導權,那「反戰」到底要向誰提出呼聲,又有誰又會聽見反對的訴求?
4月
16
2024
《裂縫 — 斷面記憶》難能可貴在此刻提出一個戰爭的想像空間,一個詩人對戰爭文本的閱讀與重新組裝,具象化為聲與光、人與詩、風與土地的行動劇場,從城市邊緣發出薄刃之光。
4月
16
2024
由於沒有衝破這層不對稱性的意志,一種作為「帝國好學生」的、被殖民者以壓抑自己為榮的奇怪感傷,瀰漫在四個晚上。最終凝結成洪廣冀導讀鹿野忠雄的結語:只有帝國的基礎設施,才能讓科學家產生大尺度的見解。或許這話另有深意,但聽起來實在很接近「帝國除了殖民侵略之外,還是留下了一些學術貢獻」。這種鄉愿的態度,在前身為台北帝大的台大校園裡,尤其是在前身為南進基地、對於帝國主義有很強的依賴性、對於「次帝國」有強烈慾望的台灣,是很糟糕的。
4月
1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