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台戲的表演選擇《魏徵斬龍王》
10月
13
2020
魏徵斬龍王(劉祐誠提供、攝影)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226次瀏覽
劉祐誠(專案評論人)

儘管內台戲與外台戲,以「演出地點」作為分類的界線,但在外台戲這個分類的大集合中,還能再提出諸多的分類標準。不同於其他強調舞台特效的外台劇作,此次一心戲劇團《魏徵斬龍王》並沒有設置令人目眩神移的燈光或舞台效果,而更依賴演員們的表演。

由於一心戲劇團近期已相對不常於戶外公演,因此筆者設想此次的演出地點應該是在一個寬敞的廟埕中,並有許多觀眾前來欣賞。不過,來到現場,這個位於五股市郊的土地公廟,是大眾運輸交通難以到達的地點,廟旁也僅存一塊空地;因此,僅有零星觀眾,但許多觀眾都是一心戲劇團的忠實戲迷。每當台上的演員把演員們的私人生活關係化用到對白,觀眾都能接收到這些笑料,於是,台上演員與台下觀眾互動更比一般外台戲顯得有效果。

《魏徵斬龍王》的舞台燈光,僅選擇在舞台上方配備簡單的白光,偶爾在敘事精采處,再設有一顆七彩的霓虹燈。在傳統的戲曲舞台中,演員每次出場的亮相,都會有一個專門替演員掀簾的工作人員,讓演員能夠完美的出台亮相;但在外台戲班的配置,則由於人力精簡而較難出現。在《魏徵斬龍王》的演出中,一心戲劇團於左右側幕懸掛兩塊長形布幕,讓即將上場的演員或工作人員有個隱身處。每當演員出台時,許多演員都會先念「走啊」、「來囉」或是「啊啊」等提示語,告知後場人員或正在場上的演員,自己即將上場。

一心戲劇團演出的《魏徵斬龍王》,設定於唐朝年間的長安城。當時,有位相士袁天罡每天只幫一百個人算卦。住在近郊的漁夫阿吉,由於鯉魚仙子把水族生物的作息與阿吉捉魚的時間錯開,因此經濟每況愈下。後來,阿吉得到袁天罡指點,捕捉到大量的魚類,負責巡邏海域狀況的鯉魚仙子們便去向師兄涇河龍王告狀。龍王前來找袁天罡理論,並擊掌打賭隔日長安城的下雨狀況,袁相士向龍王說長安城內下一呎、長安城外下三呎。龍王向袁相士告別並回到家中,正當他向大家表示袁相士的狂妄算卦結果,結果玉皇大帝派人前來頒布同樣數量的降雨旨意,氣不過的龍王把長安城內外預計降雨的數量對調。降雨單位被龍王有意弄錯的長安城,造成許多人民傷亡,玉帝下旨請魏徵當監斬官斬殺龍王,龍王為了保命趕緊前來向袁相士求助。袁相士為其指點,請唐太宗李世民拖住魏徵,不讓魏徵有機會斬殺龍王,無奈在李世民的積極幫助下,仍舊無法阻止龍王在魏徵的監督下被斬死亡。

在涇河龍王把長安城內外降雨數量對調,讓長安城人民死傷慘重的情節,筆者假想這個段落在劇院內的演出情形,製作團隊可能使用投影或其他聲光效果表現強降雨;或是製作團隊有充足製作成本,也可能在寬廣的戶外場地請人灑水,讓觀眾得到更強烈的觀賞效果。在這個以酬神為主的外台戲,每個表演空間大小不一,製作團隊很難把這些大規模的舞台設定逐一落實。一心戲劇團為了表現這個段落,他們不強調龍王施展的強力降雨,反而因地制宜地請演員們搭配背景音樂,表現因強降雨而民眾民不聊生的示意動作。認真的外台戲班,除了要克服場地的表演限制,在不一樣的表演環境,他們也會做出相對應的改變。《魏徵斬龍王》中,袁天罡不僅是位相士,同時是位農夫,平日戲班備辦的衣箱不會置放鋤頭等農用具,為了表演袁天罡正在處理農務,飾演袁天罡的演員便改拿大刀示意。

筆者評論外台戲的初衷,是想透過外台戲的演出情形,希望能見到諸多打破專業演出空間的演出習慣。例如,外台戲的表演,由於無法遮住場地的全部光源,觀眾仍舊能見到場上正在發生的情況,因此外台戲班幾乎都不會出現「燈暗/燈亮」的舞台設計選擇。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樣的運思邏輯中,筆者發現自己對於外台戲的演出情形,仍然以專業的表演空間為思考框架。外台戲班的演出情形,本來便不是為了服膺專業表演場地的內台戲框架,這是必須再次說明的;至於,在這系列的外台戲評論,雖仍以許多人熟悉的欣賞戲劇演出習慣作為評論起點,但是希望藉由評論引起的討論效益,也能讓大家理解外台與內台戲各有吸引觀眾的精采地方。

《魏徵斬龍王》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20/09/29 19:00
地點|新北五股田埔巷福德宮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低・俗・畫本》無意提供結論,一如它不以英雄式速解處理創傷,而是讓那些被忽略的苦痛漸進揭露,持續低鳴。劇場作為公共空間,正為照見不可見的幽微事物而存在。
10月
09
2025
場面再大、服飾再精緻,也掩蓋不了敘事貧瘠:母親揮馬鞭的衝突、雲仙投江的悲痛、《比目魚》的奇幻,都被草率帶過,情感張力未能積累,只剩碎片和噪音環繞其間,最終消散於無法收束的雜亂之中。
10月
08
2025
《低・俗・畫本》的魅力,正源自於它並非強行改寫任何一方,而是在狹小的禁閉室密閉空間裡,將兩種語言交織在一起,讓它們相互映照、摩擦,最終展現出底層生活的溫情與韌性。
10月
03
2025
我們仍得提醒自己,別在歌仔戲身上投射自己尋找「他者」的浪漫化想像。就像「戲如人生、人生如戲」這種宿命論的陳腔濫調,卻強化人們對於底層的刻板印象,讓「台語」、「歌仔戲」、「低俗」、「哭調」、「悲情」等詞的無意識連結被無限放大。
10月
02
2025
即使本劇並非完美無缺,但卻已提供良好的基礎文本,若能在劇情動機與人物性格上再做細緻調整,應可期待未來成為兼具教學與演出價值的「新經典」。
10月
02
2025
透過不正面處理「誰」的疑問(人物對彼此的疑問,以及觀眾對舞台上人物身份的困惑),這齣戲提出了一種可能性:在黑暗中識別彼此,「是誰?」與其說是要求定義,不如視為一個招呼,向各種未知及想像開啟。
9月
30
2025
《英雄製造》透過齊義興的多重身分,揭示布袋戲在歷史、政治、觀眾需求下不斷被「製造」的過程,同時反思過去,樂觀的迎向未來。
9月
30
2025
綜上所述,《劉廷英賣身》在表演、舞台設計及主題重塑等方面均展現出實力,充分展現了年輕演員的潛力和創作團隊的雄心。然而,劇情結構和節奏的掌握仍有不足,未能充分體現歌仔冊的內在完整性。
9月
30
2025
《鬧・NOW》不僅僅是對布袋戲的新嘗試,它實際上是以「鬧」作為方法的文化介入,改寫了戲劇中「正統」的定義:正統並非單一血脈的傳承,而是在衝突與協商中共存。
9月
26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