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人性與道德交織出的生命之歌——《茉娘》
6月
17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608次瀏覽

蔡沛安(國立成功大學戲劇碩士)


《茉娘》是一齣原創阿卡貝拉音樂劇,故事描述一群童年好友在成年後仍藉由推理研究社的讀書會定時聚首,某天卻突然在社群軟體上收到已故共同好友茉娘的私訊,眾人驚愕並展開調查,因而發現茉娘不為人知的現狀,每個角色面臨各自的掙扎與選擇,觀眾也隨著劇情及眾角色經歷生死議題的思辯。

作為一齣音樂劇作品,《茉娘》中的歌曲確實兼顧了劇情推進與角色情感抒發的功能。整齣戲的開展從群組訊息開始,以第一首歌曲〈茉娘上線〉將劇情鋪展開來。在這首歌曲中,巧妙地透過音樂與導演的調度,把難以在舞台上演出的社群軟體對話呈現出來,讓人印象深刻,戲的中段有些新聞快報的橋段,亦透過歌曲來表現,發揮了音樂劇的優勢。若聚焦在表演上,每位演員都展現了一定的演唱能力:不只「好聽」,更是「易聽」,歌聲飽含情緒、歌唱時的咬字非常清楚,即使觀看時現場並無字幕,也完全沒有聽不清楚的情況。

作為一齣富含推理元素的劇作,可以感受到劇作家高竹嵐的用心編寫,整體邏輯上沒有太大的矛盾或是不可接受之處。戲的第一部份,主要聚焦於茉娘生前與每一位好友的情感羈絆,我相當喜歡這個鋪陳。觀眾在一開始就知道茉娘已離世,但故事的重點不在於其離世的原因,而在於這些被留下來的摯友們的心理狀態:他們的自責以及對於好友的愛,都大大影響著後續的行動與抉擇。正因如此,這個段落的情感鋪墊更顯重要,否則後面的選擇與爭辯都會顯得不夠合理。在我自身的日常經驗裡,對於離世者,人們常常是在緬懷的過程中才逐漸挖掘出他的各種面貌,以及他與每個人之間曾經發生的故事,我們似乎也藉此才對其有了更完整的認識,因此這部份讓我產生不少共鳴。

此劇的角色經營也很豐富有趣。除了茉娘生前的摯友們,讀書會裡還有一位「局外人」莎莎,在組織中他是內部成員,與其他角色有連結,並藉著閱讀推理小說這個興趣,帶出推展劇情的重要資訊;在與茉娘的關係上則屬外部角色,因此可不受私人感情影響,以法律角度出發、堅守自己的價值觀,在議題討論上站穩不同於其他人的立場。另外,小傑是表面上最積極想「救」茉娘的人,但實際上大概也是最想讓自己解脫的人,觀眾能夠清楚地感覺到每個角色之間的能量消長,他們各自鮮明的特色,讓角色既具備功能又充滿魅力。

《茉娘》整齣戲的風格相當極簡,不僅歌曲皆以純人聲呈現,服裝上也僅有黑、白、灰三色的交替,卻可見其巧思。而舞台場景僅靠幾個小箱子進行組合,除了必要的小道具外,沒有顯眼的大型布景,極簡風格考驗著主創團隊的功力,這種近乎空台的設計,加上近距離的觀演關係,讓導演手法被赤裸地呈現出來。不得不提,導演孫自怡在此作的表現令人驚豔,精密的設計讓場景是「合理」且「可想像」的,同時保留了現場感,而燈光亦做到很好的配合,為演員的表演錦上添花。

最後,我認為節目單設計與投票活動也是此作的特色,讓觀眾在散場時能稍微在前台咀嚼並消化演出、進行某種程度上的參與。或許完美的演出難尋,但《茉娘》在各個面向上都讓人感受到製作團隊的用心,亦成就了令人滿足的觀戲經驗。

《茉娘》

演出|A劇團
時間|2022/05/14 19:30
地點|萬座曉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只不過,如此歌曲敘事方法過度頻繁,加上襯底的人聲間奏類似且不斷重複,整場下來,不僅易使調性顯得單一,也讓如此厚重的議題成了一場萬花齊放的展演,而這樣的展演,甚至有時會有游離在議題被娛樂化的危險邊緣。(吳政翰)
1月
07
2019
為了活下,舞台上的「我們」不斷溝通、搶奪、逃離、追尋;而當重組一再失敗後,我們將發現自己依舊是重組之前的我們。實際上,在單純為了活下去之前,「我們」並未真正存在,只是被欲望與想像拼湊出的幻形。
10月
31
2025
此一化身拆解了傳說、創作與現實的穩定性,從而重構了馬來亞、馬來西亞與馬來世界交錯的歷史。只是,從臺灣向南看,我們該如何感受與同理「南洋」的歷史叢結?呈現這些叢結又能帶來什麼樣的歷史批評?
10月
31
2025
雖然在整體情節敘事上有其一貫性,但在部分情節設定、音樂在劇場中如何被演出以及心理健康問題如何深化討論,仍有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10月
29
2025
當京劇演員的身段與唱腔、現代戲劇的心理暗示,與流行音樂的抒情歌詞並置於同一平面時,情感傳遞有時會互相干擾,產生抽離與突兀感。
10月
28
2025
《安琪拉拉拉(無限循環中)》是對劇場功能的重新探問:當表演與感覺都變成機制,我們是否仍能在這樣的「冷」之中察覺人之所以為人的溫度?
10月
22
2025
即使黑暗中的強光或投影不時擾亂觀者的感知,製造差異的鏡像裝配卻幾乎無所不在,甚至在K與陸先生、龐蒂或龐蒂雅納,或演員輪流扮演的說書人與其他角色之間,也有彼此互相依存的鏡像或對位關係。
10月
21
2025
交織性不斷出現在這作品中,口語和手語,舞蹈和敘事,互為翻譯,由此織就為新的劇場文體,成為既是人魚,也是周佩,也是巴奈的故事。
10月
21
2025
對於前者,劇作將重心放在各角色之間漂泊處境的共通性,以此理解老兵的「移民」處境,這部分是成功的。然而,老兵所經歷的,不僅是空間上返鄉無門的地理流離,更是曾經信仰的民族精神與政治理想在歷史洪流中早已式微與斷裂。
10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