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熱情與東方神秘的交織《卡門波麗路不朽的》
9月
04
2022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885次瀏覽

黃曉暄(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舞蹈系碩士班 )

現在全球正進入後疫情時代,雖然有發達的網路可以無國界的接觸各種風景、文化,要出國也已不像之前疫情肆虐時如此艱困,不過如同古人所云「不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網路世界雖然帶來了便利,但絕對是親自見聞無法比擬的。因此在這種特殊時期,可以藉由精靈幻舞舞團欣賞到來自西班牙的弗朗明哥舞蹈元素,令人格外振奮。在觀賞此表演之前,有幸在西班牙當地親自看  過佛朗明哥舞蹈,但回國之後就沒有機會、管道再體驗,因此想藉由這場表演喚起初次欣賞佛朗明哥的震撼。

憶起當年,佛朗明哥舞蹈的音樂一下,感受到非常歡樂且熱情的氛圍,不過此次上半場的表演卻給我截然不同的感受,音樂有讓我回到當時坐在台下的感覺,但是舞台光線的色調及舞蹈表現卻充滿了驚喜,因為昏暗的光線與熱情產生強烈的對比;在融合了佛朗明歌舞及當代舞蹈的編排,雖然了減少了歡快的快節奏,取而代之的慢步調的神秘感。背景有個類似建築物的造景,有人在裡面做工、讀書等場景,加上前面的舞者表演,感覺就像是將人物的內心具現化,以舞蹈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明顯地看出舞蹈編排主要是以一位穿著經典的佛朗明哥裙的舞者為中心向外發散,舞蹈則以當代舞為表現,雖有種衝突感,但卻又不失為是一種大膽的結合。雖然是群舞的演出,但主要舞者並未被奪去太多的光彩,因為其利用了舞台的高低差將眾人的眼光掌握著;而獨舞時則表現出佛朗明哥舞的節奏感、快板,但因為光源的運用不像傳統的佛朗明哥舞蹈非常明亮,反而帶出一種神秘的感覺,有種孤獨舞者在月光下翩翩起舞,舞出自己心中最美的那篇章。

下半場與上半場有著鮮明的不同之處,那便是舞台光線的運用,一開始淡淡的藍色映照在舞者身上,漣漪感則有種在海裡的感覺,舞者的舞姿加上穿著便幻化成水中人魚的感覺,透過波麗露的音樂更凸顯在海中的悠遊、自在,每位舞者優柔的肢體,猶如看著魚群徜徉大海的即視感。而背景的光影色彩也是本場吸引我的一大要點,從一開始的橘紅色參雜著紫色的光,回憶全部湧上來,那不就是在西班牙時所看到的日出時的天空嗎?可能因為地理位置或著太陽照射的角度影響等等使得色彩交錯,好似天空使用了濾鏡,漸漸的太陽越升越高,天空也開始明亮起來變成青藍色,舞台的背景也如同一天的變化,在改變光的投射,藍色的使用便可以知悉太陽已經完全升起,舞群也更加的歡愉,最後也是以光的轉換帶出一天即將過去,夜幕降臨,並完成舞蹈的收尾。

總得來說,整場舞蹈並沒有給我傳統的佛朗明哥舞歡快、節奏迅速的感覺,但是卻帶給我前所未有的驚奇感,透過當代舞的加入,創造出不同的視覺衝擊,配合舞台效果帶出神秘及沈穩感覺。而美中不足的地方可能是因為受限於場地的緣故,舞蹈中舞者們踩腳、拍擊的聲響無法好好地表現出來,缺少簡潔有力的氣勢,使得佛朗明哥舞蹈中「節奏」的部分沒有被很完美的演示。但不同的嘗試及結合,產生出新的化學變化,絕對是藝術家所渴望、追求的方向。

《卡門波麗路不朽的》

演出|精靈幻舞舞團
時間|2022/08/20 19:30
地點|臺藝表演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透過「旅人」這個共同標籤,黃承瑩與林氏好兩者或許可以類比。疫情世代固然舉步維艱,但相對當年暴風眼不斷轉移的戰火頻仍,其中歷史的重量差卻清晰可見,甚至顯得有些牽強。
9月
17
2025
四支舞碼循序呈現了一個探索軌跡:從〈撩痕〉的聲音沙洲、〈錯/弱〉的觀看裂縫、〈仍在〉的日常重量,到〈隨从變〉的共在身體,構築從個體經驗到集體生成、從時間感知到主體消解的探索。
9月
12
2025
雖然藝術家自己也不曉得舞台上的最終會發生什麼事,但與此同時,形成機遇的邏輯或方法,卻又是藝術家預先所打造出來的。換言之,演出發生的當下,舞台上的一切都交給機遇,但在演出現場之外的,皆是藝術家刻意為之的計算與安排。
9月
05
2025
「他們在幹嘛」似乎根本不重要;若這場辯證之所以顯得「不重要」,是因為其內部的探問從未被完整回應,那麼「他們」的存在價值也會因此被動搖。換言之,這場演出的一切「不重要」,都從「他們」出發,並最終回到「他們」。
9月
05
2025
原住民的處境並非「回返家鄉」的浪漫敘事,而是一條不斷被擋在轉角、途中仍持續折返、游移的路徑。然而在這些折返之間,年輕創作者依然展現了各自的力量
8月
22
2025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