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裡的光天化日《34B|177-65-22-不分》
8月
31
2015
34B|177-65-22-不分(藍色沙漠1.33:1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577次瀏覽
鴻鴻(2015年度駐站評論人)

在北投「空場Polymer」四樓的屋頂露臺,一個全新的劇團「藍色沙漠1.33:1」,在台北藝穗節推出他們的創團作。從團名到劇名充滿了數字代碼,或許不是想要故弄玄虛,而是因為要談的就是以符號遮掩才能苟活的一種生存狀態。就像他們每場開放20位全裸觀眾免費觀賞,嘩眾但未必是為了取寵,而是讓台上台下的裸裎一起提醒觀眾面對無所不在的社會禁忌與生存真相之間的扞格。

全劇以一個異女、一個同男居住的兩個並排的房間出發,鋪陳種種性與愛與身體的情事。異女住進了前伴侶的租處,憑著幻想度日;同男則頻頻跟不同人約砲,像一張試紙試出不同階層、不同身份、不同個體的性癖好與愛偏執。段落雖然瑣碎,卻憑著完全跳脫刻板印象的言行細節,引人入勝。加上不斷成為別人小三的姐姐、對自己身體自卑的女孩、喜歡聞腳又有潔癖的中產上班族、或是明知引不起對方興趣仍然渴望做愛的小gay(這個角色甚至以生理女性演員扮演,在在打破慣性對性別的認知)……他們在劇中不斷穿穿脫脫,彷彿身份不斷變換,自我認同也處於焦慮不安當中。但所有身體袒露的細節,和所有做愛前後的相處,無不一再提醒觀眾,我們從沒見過這些、或從沒認真面對過、品味過、思量過,即使這些在人生中佔有多麼重要的份量,即使我們一生花了多少時間多少精力在穿穿脫脫,在試圖找到適合的對象、找到恰當的姿勢。在可得與不可得之間,竟然有這麼一個演出,以演員的肉身為我們說了一次法──至少是給了一個說法,改寫了「日常」的定義。

巴索里尼曾在《索多瑪120天》當中,以對稱的古典美學拍出薩德侯爵的暴虐性愛想像,形式與內容的衝突讓主題更為豁顯。這齣戲也以2.35:1的超級寬銀幕(絕非團名所示的1.33:1標準銀幕)比例──以兩扇左右對稱的門(有時通往室內、有時開向室外),以及一道中央對開的簾幕(有時是窗簾、有時是三溫暖的帷幕),把當代人被掩蓋壓抑的情愛樣貌,毫無遮掩地陳列出來。在浩瀚夜空的掩蔽/俯視之下,這些私密的行為得以光明正大地「野外露出」,面對世人。背景兩棟十幾層樓、亮著居家燈火的現代住宅,恰成為最佳背景:它們是真實的,卻遮蓋了一切;戲劇是敷演的,卻把真實挖掘了出來。

瑣碎,在超過兩個半小時的劇幅當中,逐漸呈現為慷慨,乃至偉大。如果說田啟元的《白水》是同志劇場的希臘悲劇,22年後童詠瑋編導的《34B|177-65-22-不分》便是一台田納西威廉斯。時空有別,卻同樣激烈與溫柔。有時口語敘述先行,例如一段和刺青台客約會兜風的經歷,敘述那人把難吃的零食迎風傾倒在路上,敘述兩人不知往哪兒去只好選擇了汽車旅館,敘述那人一進房間先唱卡拉OK……然後扮演台客的演員才現身吻他。有時則是純粹的畫面在傾訴,例如互不相識的左右鄰居各自往復更衣,一同等車,互相碰撞,動作錯雜重複彷彿不同時間的生活被重疊成了立體派繪畫。又例如因尋同學不遇的女孩闖到隔壁家,兩個女孩在客氣與親暱的混亂交談中竟全身脫光,對著鏡子久久不語的片刻,都散發出質樸又迷人的詩意。

在首演當晚,開演前大雨如注,觀眾披掛雨衣看戲。演到一半又跳電,在幾近全暗的微光中,演員卻繼續表演下去。各種惡劣環境的不利因素,卻都成了這些行為必須突破的重圍,讓整齣戲的內外行動合而為一。裸體的觀眾參差在觀眾席間,身為一個穿著衣服的觀眾,事實上後來我是感到羞愧的。把自己遮掩得這麼好,無非是掩飾自己的膽怯。最後當兩位男女主角赤裸地穿過觀眾,到後方更廣闊的露台去遙指天際、或隨興舞動,他們已將舞台擴展到了整個城市,讓觀眾在雨後返家的路上,感覺自己仍在這個瀰漫開來的演出當中。

《34B|177-65-22-不分》

演出|藍色沙漠1.33:1劇團
時間|2015/08/29 19:00
地點|空場Polymer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為什麼不能裸得理所當然、性得恣意囂張?為什麼必須與情愛牽涉?為什麼做愛卻不愉快、裸體卻不自由?這倒也不是對文本的批判,也許更趨近文本勾動的思考,或者是看多了文本再現現代式的自縊性情感卻不能理解而生的些微煩躁。(陳涵茵)
9月
07
2015
坂本龍一為《TIME》寫作的主旋律(絃樂),其和聲結構呈現一種無前無後的靜態,亦呼應了「夢幻能」的時間結構:鬼魂的時間只有當下,沒有過去與未來。或許,這亦是坂本龍一在面臨人生將盡之際,領略到的在生與死之間的時間的樣貌。而物件聲響、環境噪音與電子聲響的疊加亦給予音樂含納宇宙無數異質聲響的時間感。
3月
28
2024
《TIME》中所有劇場元素,無論是整合的或破碎的影像、行走的或倒下的肉身、休止或連續的樂聲、平靜或波動的水液、漂浮與蒼勁的文字話語、觀眾的屏息或落淚等,每一個元素就如同互相層疊滲透的音符與音質,讓劇場觀眾對於時間的感知,在時而緊縮時而張弛的元素堆疊中, 在每一段的行走中延長或是縮短時間感知。
3月
28
2024
《TIME》作為坂本龍一晚期的劇場音樂作品,一方面運用笙獨特的音調塑造出空靈的意境,並結合高古史郎在視覺上的設計,使此地滯留於生死之間,笙音帶來生息,沉默隱含衰敗,田中泯的身姿恍如幽魂,步行於水鏡,攝影機記錄下老者的滄桑。觀眾凝視他,猶如凝視消亡。另一方面,當來自各地的照片遍布投影幕,又似乎能隱約窺知坂本龍一晚年對自然環境的思考,其故鄉所曾遭遇的天災人禍,或許都在這位一代大師生命中留下痕跡。
3月
28
2024
全劇接近尾聲時,被重重包圍的警調逼到牆角的角色們,突然打破第四面牆,邀請觀眾幫忙藏匿「贓物」,成為抗爭行動的共謀,台上(角色/演員)台下(觀眾/群眾)開始玩起「你丟我接」的同樂遊戲,氣氛熱烈。編導可能認為這樣的場景,可以代表藉劇場反諷現實、紓解焦慮、為民喉舌的功能,得到觀眾的認同,期待在博君一笑之後,能讓君深自反省。對我而言,仍不免有些疑慮:歡樂激情過後,終要回歸現實,劇場裡異想天開的瘋狂行動,是否真能轉變成面對現實的批判思考與理性抉擇,仍待驗證。
3月
28
2024
換言之,歷史難以被真正地再現,而報告劇的中性狀態(in-between)迫使群讀演員拉開與過往他者記憶的客觀距離,有自覺地以自身生活經驗棱鏡識別、折射劇中人物的生命狀態和理想主義實踐,從回溯當中逼視眼下社會所面臨的危機時刻,在啟示的瞬間將現實中一再丟失的希望重新贖回。
3月
25
2024
知識也是一種權力。對某些政權而言,知識可以是危險的,需要被管制;對某些人民而言,知識會讓自己身陷險境。人們可以藉由獲得知識來改變人生、改變社會;也可以藉由知識展現優越。不過對於看完《白兔紅兔》卻被迫閉嘴的觀眾而言,知識變得無用,在感受到「知情」所帶來的權力的同時,卻也無法藉由說出「我知道你不知道的事」來彰顯特權。
3月
22
2024
誠然,故事的熟悉感加上網路作梗的堆疊,讓觀者對演出內容多少還能掌握劇情所傳達的內涵,無論是回應先前的教育宣導或是反映當今的網路亂象,背後所蘊含的社會教化意味仍顯得相當濃厚,勸世的目的不難體會。但既是標榜「音樂劇」作品,則做為主要架構的音樂旋律、唱曲歌詞、肢體節奏,則必須面對最殘酷的演出考驗。細數曲目表中包含序曲、終曲及中間串聯等洋洋灑灑總共多達十五個曲目,音樂唱段的編創可說具足了滿滿的誠意。
3月
13
2024
從四季風土節氣發動的表演文本,進入了童年的回憶,收尾落在劇中主人翁有感成長敘事的疑惑與追求:「什麼樣的果子才是最好的果子?」「妳就是妳自己。」「我就是我自己?這樣就可以去冒險了嗎?」雖然,這樣的感悟,帶著正向的能量、溫暖的鼓勵,不過,前半場所展開的土地連結或家族回憶,予人期望更多的開展,到此戛然中斷,讓人若有所失。抑或是換個角度解讀,從家族淵源到個人成長,恰足以引動聯想人生的終極問題:我們從哪裡來?往哪裡去?我們是誰?因此,即使觀賞結束的時候,我們是無法知道真正答案的,一如生命的腳本總是無法預知未來禍福,必須自行邁開腳步前進,才能揭曉謎底吧。
3月
05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