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變形記 ——《艾力克斯夢遊仙境》
3月
14
2022
艾力克斯夢遊仙境(何日君再來工作室提供/攝影楊詠裕)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31次瀏覽

謝淳清(專案評論人)



親子劇《艾力克斯夢遊仙境》,散播著童趣的節奏。佈景和衣著,呈現勞作質感和遊戲氣氛;表現風格和肢體動作,有如進行一場輕快的唱遊。開場的破冰教唱,似曾相識卻不失共鳴的流行語或笑話梗,變奏堆疊,促成逗趣愉快的效果。在奇思妙想串連的詼諧步調中,傳遞一段感性的描述,既寫給也出自實質上或象徵上的孩童。內容以成長故事類型(coming of age story)的鋪陳,交代生命的離去與降臨、情感的失落和築起。


艾力克斯夢遊仙境(何日君再來工作室提供/攝影楊詠裕)

主角艾力克斯,是個幸福的五歲小男孩,家人圍繞著他唱歌,逗他歡欣。然而妹妹的出生,使他頓時覺得受冷落,甚至因此生氣,對「長大」一事感到不開心。唯有愛犬小布丁的相伴,讓艾力克斯得以感受撫慰,坦然談心。終於,艾力克斯願意嘗試扮演哥哥的角色,不再負氣。卻在此時,小布丁遭受意外而喪命。成長,原是告別與迎新交織的切身經歷,不論人身在何種年紀。艾力克斯的心理轉折,如憤怒、委屈、抗議、釋懷等情緒或反應,成為劇情演進的重心,既經由日常對白、家人互動等橋段,呈現生活的現實外貌;亦通過超現實情節與歌舞場景的穿插,聚焦於內在變動的心境。

自由取材自《愛麗絲夢遊仙境》的奇幻元素,將原本可能傾向沉重的獨白或說教的敘事,化為想像卻不失生活感受的情景,為看似單純的家庭架構故事,添加另一層解讀視角,注入幽默、奇特的活力。


變形的象徵意義

在艾力克斯的奇想或夢境裡,爸爸、媽媽與祖父母,變成白兔娃娃的兔夥伴,擁有暫停時間的能力,又哄又鬧地安撫著艾力克斯的悶氣;或是變成茶宴上歡慶新生的主人與嘉賓,鼓勵艾力克斯伸手將妹妹抱起。這些想像天地裡的角色與情境,以活潑、戲謔的調性,古怪、有趣的造型,連結、對照於劇情的實際設定。如媽媽的吹哨和叮嚀,變作兔子首領的手持指揮棒與發號施令;阿公的膝關節疼痛和煙癮,變成毛毛蟲的慢步行走和把玩水槍冒出臭泡泡的身影等,特別是,這些眾童話家族成員們,總不忘給予艾力克斯「要快快長大」的提醒。


艾力克斯夢遊仙境(何日君再來工作室提供/攝影楊詠裕)


艾力克斯夢遊仙境(何日君再來工作室提供/攝影楊詠裕)

「變形」,於此作為一種詮釋方式,在造型上或象徵上,反映艾力克斯無法通過言語表述的困窘、抗拒長大的心理,也為他不得不獨自面對的成長難題,賦予視覺化的描繪、體驗般的經歷。妹妹和小布丁的身體變大,大到不合常理的比例。妹妹以雙腿如柱般現形;小布丁變成比人類還大的巨犬。然而面對這些看似突變的景像,艾力克斯似乎毫不感到驚恐,或許正是因為其中的交流充滿溫情與暖意。妹妹帶著撒嬌的語氣,請求哥哥陪自己玩耍;小布丁以老友般的口吻,為自己的離去,向主人說再見。這裡沒有賭氣或號泣,有的是嘗試理解和允諾,即便只是處於生活的一個段落。

此外,作品讓同一位演員演繹妹妹與小布丁(既有抒情表現,亦有直陳「狗狗心聲」、「小嬰兒權利」等)的安排,在有意無意間,浮現出一種情感彼此交集的神祕性與追求。猶如比爾・維歐拉(Bill Viola)的裝置作品《人間與天堂》(Heaven and Earth, 1992),藉由錄像雕塑傳達生命的靈性與連繫。其作以木造材質組裝映像管而成的上下直立面對面螢幕,上方播放著母親臨終的面容,下方播放著兒子剛出生時的臉龐,在相映的如鏡螢幕中,兩人的面孔彼此交疊。這樣的呈現意圖,之於創作者的迫切性,尤其從中流露。彷彿經由一道將真實變形為作品的程序,見證並保有生命的連結相印、關係的永久持續。

就像劇情本身援引的經典名著,是由於一位受寵愛的小女孩而寫就;《艾力克斯夢遊仙境》為所愛而作(創作者自述為姪兒、姪女而做),並藉此將情感裡的思念與付託,深深繫於生命的旅途中。


艾力克斯夢遊仙境(何日君再來工作室提供/攝影楊詠裕)

《艾力克斯夢遊仙境》

演出|何日君再來劇團
時間|2022/2/12 14:30
地點|華山烏梅劇院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海島演劇推出「人權遊台灣計畫」,透過演出人權議題戲劇,將被過去政府刻意壓制的話題、人們漸漸淡忘的過往,用戲齣紀錄。《開在壁上的花》主要圍繞在當時政治受難者簡國賢、林秋祥、楊國宇及其家屬們。開場透過重現簡國賢編導的舞台劇《壁》⋯⋯
9月
25
2023
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與臺北市立交響樂團今年推出韋伯的《魔彈射手》,作為年度歌劇製作,選擇演出這部作品,其實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本文將試著從本次的《魔彈射手》的演出狀況與觀後心得,綜合思考歌劇製作的困難、與其在臺灣的運作複雜性。
9月
22
2023
由台灣C MUSICAL製作團隊與韓國拼死奔跑劇團所製作的《伊底帕斯》,選擇了一個不容易處理的文本,以一種相當冒險的方式來呈現,或許也呼應了伊底帕斯這個文本其中一個重點,也是主創團隊所挑中呈現的關鍵字「選擇」。
9月
19
2023
今年於新北市音樂劇節登場的音樂劇《沒有臉的娃娃》,這齣戲最先開始的設定為兒童音樂劇,並且是小劇場演出,但作品文本所探討的,包括家庭成員情感互動、群體所要共同面對的難關,還有生死病痛、人是否真的能選擇命運等議題。
9月
14
2023
看著《親愛的陌生人2.0》,難免感到心情複雜。台灣將進入超高齡社會,失智症患者增多,也讓許多老年人士與其家人憂心忡忡。這背後及牽涉到「失智症污名化」的問題:因為對失智症的迷思與刻板印象,使得患者不願及時就醫,造成後續治療與照護準備的困難。
9月
11
2023
在本次藝穗節中,由陽明交大演藝廳劇場助理與清大戲劇表演通識課學生所創立的「緊急出口製作」選擇呈現喬埃‧波默拉(joël pommerat)劇作《兩韓統一》當中的七個短篇。在政治意味極濃的劇名下,實則是二十個拉扯「愛」字之定義與樣貌的生活場景。
9月
07
2023
在臺灣的售票系統,音樂劇仍被歸類為「戲劇」類演出,但每次演出完,也不乏在黑特版上看見網友對於臺灣音樂劇演員唱功的批評(當然對歌劇演員拙劣演技的批評也不在話下),音樂劇在韓國,同樣也是近二十年,才開始飆升式地成長,但從台上大大小小演員所呈現的,卻能透過演員的功底來彌平音樂與戲劇到底孰為重的難題。
9月
05
2023
《秘密行動》從序幕開始,然後是第九、八、七⋯⋯二、一場,幕的順序為倒敘,共十場。劇本的核心圍繞在砂石車衝撞總統府的社會事件,卻沒有衝撞場面,也沒有任何戲劇性衝突。 六個角色各自叨念,私密而封閉、瑣碎而焦慮的喃喃自語。
9月
05
2023
導演李銘宸偕風格涉的作品,一直隱隱然有近似的驅力,但相對小說家沉思歷史時間之墟,李銘宸的荒墟自《超級市場 Supermarket》(2022)起,更呈顯為一幅商品人為造物超載堆砌的圖景。2023年由其構想、編導,六位表演者共同創作的《百葉》,延續視覺性的隱喻⋯⋯
9月
04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