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身體與巨科技的共盪《微幅—迴返於生存之初》

6月
09
2014
微幅—迴返於生存之初(陳又維 攝,一當代舞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81次瀏覽
謝東寧(特約評論人)

「經過三年的沈澱與反思,所有的生存議題依然存在,歷史仍在重複著相同的軌跡…」(摘自《微幅--迴返於生存之初》節目單)。

繼2011年《W.A.V.E.城市微幅》作品中,電子訊號城市與孤單肉體的搏鬥之後,一當代舞團繼續在「2014兩廳院新點子舞展—未來式」,推出進化版的《微幅--迴返於生存之初》,相同的舞台機械裝置與蘇文琪的獨舞,本來預期只是將三年前,初步研發後之裝置科技的技術精進,想不到卻是整個作品面貌的大翻修,新作將「科技」(電子訊號--微幅WAVE)與「生存」(人類、大自然)的討論,置入了一個更為宏觀的視野與精闢的論點,可以這麼形容,新的團隊(原班底蘇文琪、張永達、何理互動設計,以及新加入的吳季璁、筆谷亮也)將過去的散文整理成了一篇小說,一篇精彩的科幻預言小說。

作品的開始是正方形矩陣的81組LED燈柱,從地面緩緩升起然後又慢慢往下降。在作品中因為機械裝置軌道,燈柱會不斷的上升下降,創作者將這上下移動的軌跡,賦予了意義(天地/上昇墜落/救贖毀滅…),而演出的開始,是藉由這兩個動作,打開了天地(世界),創造了一個敘事(意義)的場域,在這個黑暗混沌的空間中,LED燈柱慢慢一個個亮起幽光,在洪荒宇宙的聲響(電子訊號)中,舞者(蘇文琪)以一具低身蠕動的身軀,像原始單細胞生物般生存,象徵著身體獨立的存在,一如法蘭西斯.培根的畫作,臉部扭曲模糊不清的人物,失去大腦控制的肉體,在混沌的世界生存(或進化)著。

突然,在第二個段落燈光亮起,舞者站立與燈柱共同構成一個明亮的空間,上帝好像給舞者(人類)了光,身體有了大腦(理性)的指揮,整個高頻聲響節奏也更為激昂,於是便展開了一段人與電子科技之舞—從共存、抗衡與最後的被吞噬。在這段舞蹈中,蘇文琪以其飽滿的內在能量,與張力十足之身體力道,與龐大的矩陣機械裝置共舞,兩者之間有時彼此和諧共存、有時相互衝突拉扯,如同一對熱戀情人,如膠似漆,恍惚之間,機械也彷彿有了自己的生命,幾番交揉之後,又漸漸開始分不清楚,身體是虛擬還是真實。而進化版的機械裝置,更細緻顏色變化的LED燈柱光,與更順暢流動的動力運轉,為機械和舞者的動作之間,創造了更精密的互動與更多層次的美感,但這場人與科技的戀愛,在酸甜苦辣的通俗劇之後,隨著舞者越來越稀薄的身體存在而告終結。

科技虛擬掉了真實,身體(舞者)退場後的世界,在黑暗中一陣機械運轉雜音中,科技迫不及待地炫耀自己的勝利,舞台上毫無忌憚的光影律動,其所創造的奇觀一如今日消費社會對於科技的完美期待,而漫長的炫技過程,一度使人不耐,但這份不耐卻也正式考驗著觀眾--你真的喜愛科技嗎?而就在奇觀畫面越來越高速運轉之時,舞台突然冒出閃光爆炸聲響,無限繁殖的科技訊號,竟然在人類生存的星球爆炸(或是核爆的隱喻?)。

然後,在無聲中,藍光燈柱如流星般一個個的墜落、又像生命之靈般一個個昇起,而此時天棚的劇場燈光也慢慢亮起,將機械裝置的鋼架結構照亮,暴露了裝置存在的當下,又慢慢地照亮觀眾席,敘事將剛剛的科技預言交還了現場,在日常生活中正興致勃勃與科技共舞的我們。於是在機械退場之後,換觀眾的大腦跳舞。

一當代舞團又再度成功完成,一場科技與身體對話(哲學的、美學的),並具有國際視野的舞蹈作品。不過因為筆者前後兩個版本的觀賞經驗,難免有所比較,唯一的挑剔是,機械裝置技術的升級是有目共睹,但身體策略卻未同步轉換,這裡並不是說蘇文琪跳得沒有上一版好,而是當裝置的強度升高,要用什麼方法與之保持抗衡,避免兩者都很順地各走各的,當然,這也可以反問裝置設計群,技術的升級在這個舞蹈作品裡的真正意義為何?相信,這也是一當代舞團未來的創作之路,必須不斷解決的核心問題。

《微幅—迴返於生存之初》

演出|一當代舞團
時間|2014/06/07
 14:30
地點|國家劇院實驗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微幅》中,裝置相對隱沒而唯留有光,加上LED光色的豐富變化,平面上倒映的虛實影像,使得空間更成為純粹的光點波幅,或許也正是在此,更成為了另一種媒介,延伸身體感官。(李時雍)
6月
23
2014
《人之島》則將聚焦於人的視角稍稍轉移到環境,從風土民情與人文歷史稍稍滑脫到海洋島嶼間的隆起與下沉,以及隨著外物變動所生成的精神地景。
10月
14
2024
帶著島國記憶的兩具身體,在舞台上交會、探勘,節奏強烈,以肢體擾動劇場氛圍,於不穩定之間,竭盡所能,尋找平衡,並且互相牽引。
10月
13
2024
隨著表演者在舞台上回想起的「舉手」與發聲,其力度似乎意味著創作者/表演者想要正面迎擊某一面牆;而這一面牆的內核關乎了當事者所在意的生命經驗,有徬徨、焦慮與怒氣,進而回望這些舉止的源頭與動機,猶如一種來自當事者的「愛」跌進了谷底,然後激起一整個連充滿試探性的時代,也無法平息的驚人勇氣。
10月
09
2024
這個台灣原創的舞劇中,卻可以看見多種元素的肢體語彙,包含現代、民族、芭蕾,甚至是佛朗明哥舞。從劇中對於歷史脈絡下的故事與舞台美學風格的專業運用,可以感受到台灣柔軟包容的文化特色,是一個結合各種專業才能,並融合呈現的表演藝術。
10月
09
2024
於是乎《我.我們》第二部曲也一如首部曲般,意味著全新的布拉瑞揚舞團正在萌芽,同時尋覓到了一個獨立的中心點,而不單僅是繼承,以及向傳統學習。他們開始進一步發展、定義此時此刻的當代原民文化,對筆者而言,更點出了新的演化與反思:這樣「原住民」嗎?
10月
08
2024
全場觀眾呆呆坐著,面對著是否該積極地去理解這些流動的刺眼與挑釁究竟意味著什麼而無動於衷?又或是令人岔題雜想,編舞家當真要三部曲翻了你個底朝天:莫非這裡的音樂是用來看的,視覺是通過震動方可見,而舞蹈本身就是飛蚊症?難道這是一個新的山神巨獸神話傳奇的懸絲傀儡戲?果真眼前的都不是眼前,唯有鳴謝支持我們繼續跳舞是真?真的是這樣?政治正確就是理所當然?
10月
08
2024
《我忘記舉手》藉由樂齡族群、青年族群及青壯年族群,讓觀眾重新反思人生階段所面臨的議題,具教育意涵以及人生觀,探討人生哲理……
10月
07
2024
做為後進的創作發表平台,賴翠霜的「獨自跳舞」舞蹈創作平台提出了自編自跳的條件,並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對新手編創者的挑戰,而以非典型空間做為展演之處確實有別於其它編創平台。
9月
2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