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覺裡的思念《美味型男》
11月
20
2013
美味型男(耀演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108次瀏覽
連修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

在匆忙的城市裡,我們都只是孤獨的個體,只能一個人面對生活、面對社會,所有的不安與妥協都埋藏在心底無法訴說,而梁允睿個人創作的《美味型男》,喚醒了來自家人的溫暖和關懷,深刻感受到家人隨時在身邊守候的安全感。

一開場的噩夢雖然還無法快速進入情境,但耳邊不斷迴響記者尖銳而充滿嘲諷的言語,似乎說明梁允睿夢境底層的恐懼-母親死亡的原因來自緋聞纏身的兒子,而當節目導播要求轉換個人風格,做人好難的心情隨即宣洩而出,可當在準備中式食譜時,詭異的綠光浮現伴隨母親的靈魂附身,這樣充滿劇場性的變化卻察覺不出違和感,也在母親充斥著濃厚台灣味的唱腔中,聽見了這齣戲最重要的核心-用心料理才能撫慰遊子的心。

上半場用相當快節奏的方式進行,而梁允睿也毫無瑕疵演繹每個角色,當中轉換速度不禁令人咋舌。相對的上半場也有種一口氣閱讀完的壓迫感,到中場休息時才能夠換氣呼吸,碰巧的是中場換景時恰巧發生一場地震,彷彿宣告準備進入另一個時空。下半場是以輕鬆詼諧的料理節目現場呈現,觀眾的位置正如同電視播出時的畫面一般,更讓人身歷其境,像是真的在攝影棚當中,而後更進一步挑戰觀眾感官,美味型男現場烹飪,視覺、聽覺、嗅覺同時衝擊,發現自己已經完全投入在這場戲裡,確切感受劇場的全部。

必須說音樂為這場戲創造許多感動,聽到窗外雨聲聯想到兄長的死亡,進而引導出兄長遭火舌吞噬的悲劇,完全是八點檔的劇情設計但是在梁允睿充滿感情的歌聲中這一切都成立了。「天天想你天天問自己…」,卻始終無法鼓起勇氣面對母親的矛盾,隨著音樂不斷產生衝突,母親的閃爍其詞,兒子的咄咄逼人,無縫接軌的演出讓人信以為真,於是開始相信真的是母親的靈魂在兒子的身體裡,為了完成最後的任務所以回來。

最後一場戲,在梁允睿的深情演唱中,摧枯拉朽般的逼出所有人的眼淚,觀眾席間此起彼落的哽咽聲證明這首歌的動人,從芹菜炒魷魚到蔥香炒蛋,再到洋蔥胡蘿蔔炒肉絲,每一次的美味上菜都是來自母親殷切的呼喚與關懷,每一道菜的製作過程都加深母親的意念與想像,才明白原來母親心中對兒子的期待,正如同歌詞所訴說的:「你不是一般白的蘿蔔,你就不該簡單。」或許記憶中對兒子的遺憾無法彌補,於是勇敢的母親用彩虹的光芒,替兒子照亮生命的窗,走過思念與原諒,懇求盼望兒子幸福,所以唱出「男的女的不要緊,只要他能疼惜你,陪你聊天,聽你做夢,如此我才能安心返去。」也在此時體會到身為母親與孩子的心情,不可言喻的能量精確地擊潰眼眶,讓人毫無防備的哭出來。《美味型男》不只美味,同時挖掘每個人心中對家庭的渴望,用心料理才能撫慰遊子的心,用心聆聽才能感受字字真情,用心品嘗才能發現真誠而令人動容的母愛。

《美味型男》

演出|梁允睿、耀演
時間|2013/010/31 19:30
地點|台北市牯嶺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一盤芹菜炒花枝就這樣一排又一排地傳下去,在劇場吃東西再也不是禁忌,而是一種溫暖的體驗。我想劇場作為一個讓故事與人相遇的空間,真實的交流或許是這場演出最獨一無二的地方。(陳怡君)
9月
02
2015
演員一人分飾兩角,在男女/老少之間的性別與世代差異中,豐富了不少音樂上的可能性。在母親鬼魂現身/附身時,以念經般之音調節奏唱誦母親書中的食譜步驟,是相當巧妙的設計。母子倆在節目中邊做菜邊吵架、賭氣的段落,就經由樂團如秒針滴答聲的固定節奏拍型,提供了合理的動機。(白斐嵐)
9月
09
2014
遊戲結束時,只留下「房屋主人」一人佇立原地,其餘角色已然散去,彷彿回應了流金歲月中關於逝去與留下的永恆命題。
5月
08
2025
當身分不再是單一的、性別不再是穩定的、土地不再是絕對的,劇場才能成為真正的靈場——一個可以悲傷、也可以重生的空間。
5月
04
2025
《甜眼淚》的核心方法乃是從經驗主體而非抽象的「真相」敘事出發。在此被建立起的女童主體,大量地運用了童話、日記、民俗、玩偶等一切手邊的資源,來處理自己現實所必須面對的各種不可解。
4月
30
2025
《幾米男孩》多少開啟了幾米繪本的傳承性,將上一代的記憶講述給下一代,去建立屬於「眾人」的記憶結構。於是,《幾米男孩》完全依賴著幾米繪本而存在,但依然可以構成多種的雙向流動,包含創作類型、觀眾與讀者的世代等。
4月
30
2025
《水中之屋》是一個能讓人沉吟咀嚼、細細品味的文學劇場作品,以契訶夫式的凝視,加上魔幻寫實色彩,呈現真實的在地生命圖像。但,如果回到對「人類與自然相依共存,或對立拮抗」這個命題的思考,我則不免會對這個作品有更多的期待。
4月
29
2025
主題聚焦於愛情等恆久生命課題上,作為人類最複雜卻也能引發普遍共鳴的命題,創作者如何運用故事和「入戲」機制,引導觀眾叩問深刻的情感本質,成為決定該劇敘事層次與思考維度的關鍵
4月
28
2025
《毛皮瑪利》的母題,無疑是藉瑪利扮演母親的表演性質,去展現劇情最具張力的「虛構」與「真實」,也因此影射廣泛社會網絡中權力如何形塑個體、壓抑慾望的過程。
4月
25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