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與男色之美《西遊記—盤絲洞》
2月
08
2017
西遊記—盤絲洞(一心戲劇團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2554次瀏覽
陳韻妃(社會人士)

小說《西遊記》講述唐三藏為首的西行取經四眾,歷時十四年和九九八十一難,最後功德圓滿的故事,從宗教或神話領域解讀它無不可,然探究取經歷程的深層意義,實隱喻對人心性、意志和信念之考驗,不僅如此,書中由神魔妖怪組成的主要世界所表現出的性情、行事和關係,也有「擬人」影跡,並且不失動物野趣,所以人的因素無所不在。另外,若拆散百來章回各劫難成獨立情節,會發現其中不斷重覆著「遇難─受挫(多是唐僧被縛)─求救-克服」線軸,這極像電玩遊戲「打怪/破關」模式,在單一劫難中,前述人之歷險的意義不容易彰顯,反而妖怪才是主角,如同電玩的各色妖物造型與內在無不求炫麗奪目、屬性鮮明、技能強大,方突顯其為異類,故討論單篇成戲宜就妖之本色下手,好切中重點。

一心戲劇團本次作品與上海京劇團《盤絲洞》相當類似,上京版除了京劇,還添加雜耍、魔術、特效等諸多形式,以求噱頭和感官刺激,充分展現豐富奇巧海派特色。一心根據自身條件和歌仔戲審美慣例,將該版重覆的求愛場次、神妖鬥法與戲曲外的形式加以刪減,修編成更緊湊的節奏。

所謂妖,乃相對於人之非我族類,如動物、昆蟲屬相,戲裡有猴、豬、雞和蜘蛛領軍的一干民俗五毒怪。敘事上是昆蟲、動物化幻成人形而學舌,舞臺表演則是演員模仿動物生態,《西遊記》孫悟空猴頭搔腦,豬八戒肥耳大肚和豬叫聲等固定演法外,本戲主妖盤絲大仙為孫詩珮反串,其如是演繹:在幕後用尖銳高亢近於恐怖笑聲,加上施放乾冰,營造先聲奪人的妖氣氛圍;現身後,兩手張一上一下斜開姿勢,手掌作勾爪狀,擬象蜘蛛蓄勢捕捉獵物時張網和勾刺態勢;遇打鬥場面,便耍隨身武器──彩帶意為蛛絲纏繞黏結敵手,以及全身的黑底燦金滾紅邊戲服,整體傳達出危險致命氣息。

前文所述為妖的外在形象表演,但妖不只物類殊異於人的皮相意義,進一步推衍應該是能使變幻之術,以致真假界線混淆,此見於女兒國國王(蜘蛛精化身)向唐僧示愛和蜘蛛精求歡於三藏(孫悟空化身)兩場,前者是妖透過法術遮掩真身企圖遂欲,場面還是人模人樣的小生小旦談情,後者卻像取經隊伍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臺上頓成猴精調戲蜘蛛精,孫悟空變身後在假正經與本性來回跳躍、趣味橫生,引逗得觀眾樂不可支。其次雙小生對手戲的強烈效果,顯示男色魅力十足,既使戲裡妖怪對容色耽戀再三、不忍殘害,也滿足現實觀者的視覺要求,說穿了不也是種幻相?迷惑眾生的美麗男色,亦要讚予妖孽之流罷。

《西遊記》奇思妙想故事、活潑潑神魔群相,實在是戲曲搬演的好題材,尤其美色劫難章節,很適合注重生旦情愛傳統的歌仔戲來詮釋,加上劇種特有庶民性質,如本戲金雞大神出場前,由豬八戒扮演咕咕雞造成期待心理回蕩、驚奇「笑果」和時事玩笑,京劇便不太可能如此,有情節、笑料再搭配熱鬧對打,已具備好看條件。

劇團在農曆年前演出此戲,應是劇情的妖怪與2016-2017生肖年相符,取「送猴迎雞」吉利意味,謝幕時演員們合唱賀歲歌曲向觀眾拜早年,可得應景之證。一心和西遊故事相關作品尚有多年前的《孫悟空招親》,倘再多整編幾齣湊個數,「悟空戲」當益發揮劇團的武戲特色,又為招牌戲路之一。

《西遊記—盤絲洞》

演出|一心戲劇團
時間|2017/1/15 14:30
地點|大稻埕戲苑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樣的鄭和下西洋再詮釋,不僅回應觀眾對傳說中任務的想像,也挑戰傳統偶戲善惡二元的框架,打破既有文化對立,令人難以簡單批評其對歷史複雜性的簡化。作為一種時間所積累的技藝,傳統偶戲如何通過多元文化的能動(agency)而體現當代性?
5月
09
2025
古冊戲往往罩著一層名為秩序的紗幕,在生死別離的決絕場景中,模糊了角色初心,呈現集體至上的凜然正義。《棄老山傳奇》掀開秩序之幕,自歌仔戲格律挖掘可鬆動空間另闢蹊徑,化用現代事物置於古典;悄悄佔據觀眾腦海一方。
5月
07
2025
此回《棄老山傳奇》以傳統歌仔戲敘事回應現代議題,讓新編戲也能用歌仔戲自身的語彙來說故事,可視為胡撇仔精神的一種延續,維持歌仔戲的主體性外,也展現了歌仔戲在時代變遷中的適應力。
5月
07
2025
或許在短影音興起的世代,唐版擔心原劇本拖沓、冗長,將緊湊當成第一要務,但失去了綠葉的故事架空在社會關係之上,這種抽離或許反映了現代人的不安與茫然。
5月
04
2025
然換成在自由開放的公民社會,反抗的代價何其輕微,甚至可以毫無代價地表演反抗,偷換概念,亂人耳目,相應的思辯變得相形重要。正如日前集結總統府凱達格蘭大道前的先後兩個社群,皆稱自己反抗獨裁政權,熟真孰偽、難道皆是「赤子」?
5月
02
2025
然而儘管技藝狀似在此種失智的殘餘中,彷彿取得了對於歷史舞台的詮釋權,卻在這種歷史智性與技藝身體的對立下,喪失了歷史能夠寓居於肉身內的可能性。於是,技藝最終反而可以說是被剝奪了承載歷史的能力,被吸收為當代的一種失憶形式。
5月
01
2025
滿台人物,看似人人都可以是歷史一員,倥傯如逝水。但,如果這是消解歷史人物與真相的設定,在得不到歷史真相意義的背後,《女王的名字》最終完成了什麼?
5月
01
2025
然而看似結構陳舊,筆者卻認為此情節設計,能夠正視新生代演員如何在舊有情節或其他劇目相似的段落中,不依靠過於飽滿的表演功法包裝肢體,而是能自然地流露表演力,精準營造舞台畫面與氣氛。
4月
30
2025
此次,「國光30:春分啟動」系列中的《江流無間道》、《金玉奴》雖是盛演已久的經典劇目,但國光團隊沒有陳陳相因,照本宣科,而是細加調整雕琢,為經典注入新的活力。
4月
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