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暴力,慾望現身《慾望之詩》
5月
28
2013
慾望之詩(破空間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699次瀏覽

文  楊皓麟(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碩士班)

「清大阿特梅ArtMay藝術季」由學生主辦,欲在清大理工至上的校園氣氛中增添藝術人文氣息。除了戲劇演出外,更有眾多實驗樂團、跨界舞蹈等節目,相當多元有趣的表演藝術展演在五月的清大校園各地綻放。其中破空間(The Post-Theatre)這個年輕的劇場創作團隊所帶來的《慾望之詩》,展現由意識與無意識所產生各種慾望的社會狀態,透過各類劇場媒介,使觀者產生實際上的真實感受。

其實從一開始觀眾進場時,表演就已經開始了,幾個表演者穿著各色假面戰隊的服裝、戴上頭套,坐在觀眾席各處,以奇異古怪的行為、隨機性的言論、或突如其來的肢體接觸對觀眾產生直接互動。除了帶領觀眾真實參與表演、打破劇場和觀眾之間的界線之外,似乎預告了這次的演出,對於可能不曾觀看前衛戲劇的清大學生來說,是一種他們較少接觸、較另類的戲劇表現形式。

一整面由報紙拼貼而成的佈景,中央掛著一張人的相片,雖眼睛被遮住,但觀眾定能猜測出是總統。導演讓表演者在此極度用力地反覆推著那面報紙牆,利用一股表演者實際上的力量,使觀眾確切接收到真實、非製造幻覺的衝擊。而演出也使用了即時投影技術,拍攝在側台內演員當下的表演,讓觀眾多了一個思考真實演出與即時放映的衝突感,再加上最後導演將攝影機對準觀眾席拍攝,使得映上觀眾臉孔的背景畫面,強迫性地讓觀眾加入到表演之中,都在在模糊掉觀眾與劇場之間的距離或限制。

導演透過表演者面對觀眾說出白描菲律賓事件的台詞、或藉由投影播出華光社區社會運動內容的紀錄影片等,對近幾個月來發生的時事做出直接之陳述。另有一段呈現一群表演者隨著音樂,派對似的恣意舞蹈,其中一位男性在換裝後穿上了長至小腿的大衣,不停重複軍隊敬禮的手勢,將其他自在跳舞的人或抓或抱,幹練地、蠻橫地逐一迫使他們站定,並要求他們做出敬禮的制式化手勢,若有人試圖反抗還可能遭受額外道具水桶的打擊。雖說議題看似相當嚴肅,但肢體表現卻常是幽默、諷刺的。看得出來創作者不見得是單單反對現在的執政者,但肯定對於高壓、獨大的霸權有所不滿。

除了對社會、政府、制度做出憤怒的言論批判之外,也用戲謔的態度,讓可口可樂、米老鼠等資本主義的品牌產物,成為演出所玩樂、利用的媒介。幾位表演者在角色與演員自身間不停做身分變換,也不斷地用污穢的話語、激動的能量來直接影響觀眾的感官。對比表演者們在空的舞台上賣力活動,一位敘事者在旁以麥克風冷靜地說出具有攻擊、批判力量的臺詞。就在觀眾情緒被逼著達到頂點的同時,又轉而用一首歌曲、一場有對話的角色扮演、或一連串肢體意象來轉換觀眾被感官轟炸後的想法,彷彿直接讓觀眾透過劇場表演的形式及演員一再又一再對觀眾直接投射,去思考導演對於社會、政府、資本主義等慾望衍生物的撻伐。我想這次演出的內容對於一般稍微關心臺灣社會的大學生來說,其直接表明的態度是很顯而易懂的,但問題應該為觀眾是否能明白為何要用這樣的一個表演形式來探討?或許這就是破空間創作的一貫風格。

破空間的《慾望之詩》試圖給清大觀眾們一個強烈的意念震盪,但究竟清大高材生們對於這類新穎形式接受度多高,那可就需要再做討論了。或許由於假日返鄉或大雨關係,也或許官網上節目訊息並不吸引人,導致一個可容納近兩百人的演藝廳內觀眾屈指可數。雖然不知道此藝術節其它節目的參與度是否更高,但對於藝術節希望清大學子廣涉藝術的宗旨,以及演出者想嘗試顛覆觀眾、打破觀眾與劇場隔閡的意圖,這肯定不是最理想的結果。

《慾望之詩》

演出|破空間
時間|2013/05/12 19:30
地點|國立清華大學合勤演藝廳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本作表現簡明幹練,有效地建立起與觀眾的關係,雖然作品中不乏具有複雜性的戰爭思考,卻在最終因著北之澤與觀眾,透過「我們」的可相互替換,讓本超越了對立結構的「反戰」態度,潰散為了戰爭與和平一體雙身的矛盾之中。
1月
22
2025
儘管整體對女工生命經驗的藝術性演繹動人,但作品更多表現的是旗津受訪者對家鄉的個人情感,卻似乎難以清楚呈現以1973年「高中六號」女工沉船事件為命題的政治議程與核心辯證。這使得作品與觀眾的討論變得侷限。
1月
22
2025
若再考慮到本劇刻意將歌仔戲史點綴其中,並介紹行話等因素,真可如節目冊觀眾迴響期許般「作為推廣歌仔戲的定目劇」。無庸置疑,這是一齣好看的戲,但卻不是洪醒夫的《散戲》。
1月
20
2025
最後,羊魂人身的主角遇見羊群,羊群紛紛走避,對羊來說,牠/他是人類,即使試圖發出羊叫,牠/他也不是羊。主角親手打造了一個謊言來欺騙自己,單向的輸送帶像是不可逆的時間軸,這隻羊在黑撲撲的時光隧道裡走了許久,回頭卻已看不見原來的入口。
1月
17
2025
假設是未讀過原作的觀眾,與其說是首尾齊全的戲齣,更像是一種前導片、角色介紹一樣,讓對原作不熟或未打過照面的觀眾開始對這個戲劇產生興趣
1月
17
2025
本作的確透過精心設計的劇場調度,成功地建立起一個讓他自己很「不自由」的劇場。並以這樣的不自由,將觀演關係中可能存在的各種美學判斷,概括成了唯一一種關於真假的命題。
1月
17
2025
然而,我們多只看見「不快樂」的狀態與選擇結果,所有的內在掙扎與迂迴,卻都以「尊重理解」、「不多過問」為理由隔絕於觀眾的共情之外,使一切成為無以名狀、不可言喻的心理狀態。
1月
13
2025
《祕密花園》自出版以來,被視為療癒與成長的象徵。此次如果兒童劇團將這部百年經典搬上舞台,挑戰的不僅是保留原作的純真與深刻,還在於如何以劇場語言帶來新鮮的視覺與情感體驗。
1月
13
2025
在本劇中,表演竟又成了拉起虛構劇本與現實的等號,使得原先試圖拆散的符號,再一次被叢集在了一起,亦即:外省人主導的政治暴力,閹割了本省男人、威壓著本省女人。
1月
0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