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靈魂的國度《2015新人新視野─舞蹈》
11月
26
2015
小小國度(新人新視野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1389次瀏覽
樊香君(專案評論人)

有沒有這樣一些時候,當你從作品中,「感受」到有些創作者正默默且執著地梳理自己的內在,即便方法可能有些樸拙、甚至無言,但你會覺得真誠、可愛,因為透過作品,你彷彿接收到,他或她正面對深處的自己,這很直覺的,但你就是會知道。也有些時候,某些作品中,你「讀」得出來富潛力的編舞者巧妙運用各種新穎的身體語彙,也彷彿點出了一些當代議題,但無論如何,你與作品之間不知怎樣,就是連不上。

看朱蔚庭的《曼∞曼II:靈魂的地理》,你不得不承認,它其實有點怪。怪在,無論片段內或片段間,肢體語彙似乎難有邏輯可言,好比一開始舞者何姿瑩坐在椅子上,大力踱步,完畢,燈暗。下一段,她就跟舞者董存真開始流暢舞動,唯衣服將她們「相連」一起,於是顯得不太自由,纏繞、解開、纏繞、又解開,大約是兩人反覆加強的語句,再次完畢,燈暗。上來了另外兩位男舞者初培榕與李承軒,身著同樣相連的服裝,一人以身體做著斷裂、瞬間定格、有些扭曲的動作,另一人則相對柔軟、綿延,又完畢,燈暗。就在此刻,前方兩位觀眾笑到抽動的肩膀,已說明這選擇夠怪。接著,兩名女舞者又是相連而出,但這次,她們只是背對觀眾,彷彿波浪般綿延地動著,身後的投影加強了流動性,好像她們正經歷一段旅途,無盡地走著,不知要去哪裡,就這樣,燈又暗了。

可想而知,目前為止最怪的大概就是舞台調度,時間拿捏令人錯愕的換場,一明一暗間,造成了呼吸與閱讀上的障礙,於是,就在差不多要放棄閱讀的時候,詭譎具吸引力的最後一段出來了。輪迴般,回到了第一段的場景,舞者紛紛換上款式不一的服裝,何姿瑩依舊大力踱步,只是腳上穿了加厚鞋底的靴子,用力踏著;先前綿延、柔軟舞動的男舞者,其實小心翼翼地穿梭在枯枝間;動作斷裂的男舞者,原來是身上背負重物如駝背的男人;不斷向前奔跑的人,為了生存又再長出了一雙腳。此刻,音樂隆隆,低音頻彷彿黑洞般,將觀眾吸進每個人各自畸形、突變的生存方式。《曼∞曼II:靈魂的地理》一路順下來,其實會覺得有點毛,這裡面的人們神情似有若無,好比何姿瑩,你以為她面無表情,卻其實有一種怨懟,你不知道她在沉重甚麼,直到誇張厚的鞋底出來。於是,不太順暢的舞台調度與不甚細緻的結構紋理雖未能因此合理化,但編舞者執著的表達,竟讓觀看到後來成了一種自省,回想自己的無言與前方觀眾的訕笑,也許正呼應了朱蔚庭想要反映人們對表面與結果的注視吧。

來到了許程崴的《小小小國度》,編舞者有些巧思,首先,他用紙張講了一個寓言故事,聽到海鳥與浪潮的聲音,知道這個寓言故事發生在一座海島上,「人性」的各種變因在此被放大檢視,這裡面,因為人們的無知與懦弱,才出現了王,以對抗不知名的外力,於是這個王的權力乍看可以成為刀槍,本質上卻也如同散落各處的紙張般,薄弱不堪,隨時可能崩潰,且隨時可能有另一個王的誕生,所以,人人都可能是王,也都是被蒙住頭部的背面人形看板,扁平、單薄、不知名。再來,島上的人們衣衫襤褸,姿態猥瑣,對於世界從來不正面迎擊,所以人形看板總是背面的,而真正的人們竟還躲在人型看板之後,即便現身了,也總是拱背曲身、眼神飄移。至此,可以讀到人的無知與沉默造就了不被限制的權力,進而產生了不平等,這不平等的環境體質,再度加強人的卑微與猥瑣,惡性循環於焉而生。許程崴用紙張創造的小小國度,大致是講述這樣一個彷彿影射當代社會的故事。目前為止,你會讀到編舞者試圖勾連社會、反映現實,但不知怎麼地,一種始終說不上來的無力與空虛,總時不時在觀看的過程中出現。

原來,真正該給力的身體,或說透過舞蹈,我們可以對世界如何著力的支點始終難以在《小小小國度》中感受到。難道說,小國度的人們就真的如此猥瑣、懦弱嗎?似乎又不一定,不然舞者陳智青與賴澔哲雖未正面迎擊,但也已赤裸上身,反覆做著具能量的搥打、踹腳,這不就說明抵抗還是可能?但迎擊也僅此而已。多數時候,動作本身總在一種不高也不低的能量狀態,看似拼命揮舞、抖動,但對於這所謂不公不義的寓言島嶼,編舞者所給予的「行動」是甚麼?無論是卑微、是虛無、是抵抗、是到後來的歇斯底里,都有可能在行動的反覆強化中,成為一種身體,那會是舞者在動作中的精神所在。但在《小小小國度》裡,似乎僅能看到動作,感受不到身體,舞者們反覆地顫動、搖晃、彷彿具野性力量的甩動卻始終難以撼動或不撼動什麼,於是,最後舞者們集體對觀眾投以某種控訴的眼光,便更難以引起反思。如果,編舞者真要說的是與我們切身相關的社會與世界,可能是真槍實彈、血肉模糊,也可能真有一個面向是如紙張般的扁平與薄弱,那麼我的好奇會是,編舞者如何透過他的洞察、沉澱與巧思,引領我們看見諸般現象下的核心,不然,種種形式語言就真有可能像紙一般扁平與薄弱了。

說到底,我們究竟對於關懷的事物體會了多少、深刻了多少,雖非一兩部作品的時間足以完成,但的確是一點一滴為身體灌注能量、為形式增加厚度,為心中的「小國度」賦予「靈魂」。

《2015新人新視野─舞蹈》

演出|朱蔚庭、許程崴
時間|2015/ 11/ 21 19:30
地點|松山文創園區Lab創意實驗室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這種富含戲劇張力的音樂選擇,精準地預告了整部作品的情感基調——那種介於狂歡與風暴之間的生命能量,正好對應愛麗絲即將經歷的成長旅程中所有的躁動、困惑與蛻變可能。
8月
20
2025
面對這些限制,策劃平台是否更需思考如何透過自身的引領,促成作品在實質上的「變異」,而非僅止於外觀上的「變形」——這或許才是近年主打「多元」的策展真正需要聚焦的方向。
8月
18
2025
在相隔三十餘年後的現時,面對溯返洄游可能會經歷的個人與家族、認同與記憶、創傷與療癒等複雜面向,這群參與夠帶種藝術季的青年世代究竟是如何詮釋種種看似基本卻又恆遠的課題?
8月
18
2025
《樹林小聚舞一下》呈現的不只是三個團隊的成果發表,更是一場可供觀看者思索舞蹈與空間關係、以及舞蹈如何書寫地方、建構文化政治的現場展演。那是一張關於舞蹈人與地方如何交織、共構的動態地圖,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被緊密鋪陳。
8月
11
2025
《手舞觸動3》不僅是一部講述夢想與奮鬥的舞作,更是一場關於聲音、身體與身分的深刻辯證。透過多元舞蹈語彙、情緒鋪陳與象徵性意象的運用,呈現出聾人舞者在表演藝術與社會現實中不斷對抗、重構自我的過程。
8月
07
2025
原創是希望把「離別詩」的悲願化為「天光前」的期許。但實際觀賞後感覺如尋找史料般,再次墜五里霧中。彷彿走完全程以後,還是不知道天究竟光了還是沒有?
8月
01
2025
此種空間的多層次交錯,使記憶得以在過去與現在之間流動與回盪,打破過往「再現」單一文本的創作模式。舞者與物件的直接互動,不僅為物注入新的生命,也讓記憶得以延續——在表演這個作為過渡的時空中,生與死不再是截然對立,而是一種共生的可能。
7月
31
2025
從腐敗到醞釀,從否定到肯定,從磨損到展開,個體得以掙脫他者設定的價值枷鎖,重新奪回定義自我的主權。這正是「漚」的真正意義,也是中年覺醒的必經之路。
7月
18
2025
詞景與身景的交錯已是兩部作品先驗具備的條件。然而,當創作邏輯過於強調「以詞造景」,是否可能將潛文本具象化為表演實體,而在無形中忽略了身體所承載的即時經驗與感知深度?
7月
17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