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折的觀演實驗《太平盛世的安全演習》
4月
27
2015
太平盛世的安全演習(不畏虎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727次瀏覽
譚凱聰(文字工作者、書店店員)

從地面斜斜投到天花板上的FB網頁影像,散落場內四周和觀眾手上的膠帶、手銬、安全帽和玩具,牆邊的帳篷、面具和雨衣,角落電視機裡被配上流行歌詞字幕改編成MV的新聞影像和動畫,演員抓在手裡的半身塑膠公仔────獨角戲《太平盛世的安全演習》空間氛圍幾乎就是自身演出狀態的隱喻:半成的裝置,紛雜散亂的空間,最終沒能真正「做點什麼」的表演。

整齣戲由危難情境、演員獨白和觀演互動橋段交錯而成。表演者以「演習」為引子來「入戲」,重現佔領立院、鄭捷屠殺、火災和親人病逝等突發現場,又在情緒激昂時突然出戲,絮叨著對一隻流浪狗的回憶,閒聊著「弱勢者/負罪者」和「演習的表演性」的課題。透過「演習時街道淨空,整個城市進入一種表演的狀態;演習結束,什麼都沒有改變」這樣的陳述,表演者不斷抽離、取消上一秒「演習」中恐懼、驚慌、暴怒、悲傷等情緒,在反覆自我消解的過程中,凸顯現代都市人對彼此生命經驗的疏離,及公共議題/新聞娛樂化的現象。

要實踐這樣的文本概念,有賴表演者在出入「演習」情境時創造明顯的氛圍反差,使觀眾在錯愕、被打出戲外之餘,開始獲得沈澱省思的機會。表演者此次趨於慵懶鬆垮的表演基調,是較可惜之處;如若不是單純的表演失誤,便可能是以為在肢體上不時出戲能幫助觀眾「跳脫戲劇幻覺」;實則明確劃分出/入戲氛圍,卻是《太》劇概念能否順利傳達的關鍵。

劇中數度出現的觀演互動橋段是《太》劇最具實驗潛力的部份。表演者開場時鼓動眾人起身堆疊椅子,堵住唯一的出口;數次拿自拍神器要求和全體觀眾合照;戴上安全帽與手銬引誘眾人踢打;戴上馬英九、陳為廷、柯文哲等臉孔面具化身「人肉沙包」任眾人玩弄,乃至於散場時不做廣播,表演者坐在地上持續滑手機直到終於有觀眾按耐不住,自行離開......這些段落都展現出表演者透過扮裝與被動姿態,促使觀眾行動(並省思)的企圖,現場也的確引出觀眾較一般看戲時更多的反應。美中不足的是引導方式:「人肉沙包」一段,即使不發傳單告知觀眾「請對我做些什麼」,也能透過表演者或樁腳主動牽引而達成,訴諸文字反而拖沓;表演者在扮演鄭捷一段中途出戲,要求觀眾配合尖叫,引導上也顯得生硬。

在現場影像方面,《太》劇屬於「不畏虎2015:插進來」系列跨界合作獨角戲的一員,由藝術家宋艾凌共同參與製作,呈現影像裝置。以成果觀之,改編MV、天花板FB網頁影像顯示現場合照等作法,擺飾和襯托意味居多,難以作為突出的影像裝置(如果不是多瞄一眼,我甚至可能忽略天花板的影像)或影響戲劇情節推進。這些影像裝置其實潛藏著現場合唱、畫面直播或網路留言反饋現場觀眾等不同展演方式的可能性,足以成為《太》劇不可或缺的環節;可惜這類變化未能出現,角落的電視機與投影機光影在散場時看來像是亟待發聲,最後卻欲言又止了。

整體來說,《太》劇在故事演繹和觀演互動的可能性方面有諸多實驗,而目前要克服表演/影像藝術實踐和文本概念之間遙遠的距離,需要的是更精細的表導演工作,或是更悠久的時光淬鍊。

《太平盛世的安全演習》

演出|不畏虎(沈威年X宋艾凌)
時間|2015/04/10 21:00
地點|當代世紀舞團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金枝演社的兩部新作品,只看劇名或許會覺得有些莫名,但作為中生代創作系列的第二部,兩齣戲劇的風格迥異,卻都以動物為核心帶出生而為人的孤寂與無奈,藉由動物為象徵各自點出了時代下人性的問題。
11月
20
2024
《安蒂岡妮在亞馬遜》向觀眾提出質疑:當威權抹殺自由、集體壓抑個人、文明掠奪自然,身處其中的我們將何去何從?為此,導演意圖打破性別與身份的限制,當演員跨越角色身份,當「安蒂岡妮們」不再侷限於特定性別與種族,眾人皆是反抗暴力的化身。
11月
20
2024
當我說《巷子裡的尊王》的正式演出,是一個進化版的讀劇演出時,我要強調的是導演、演員、和設計者如何善用有限的資源,以簡樸手法發揮文本的敘事能量,在劇場中創造出既有親密關聯,又能容許個人沈澱的情感空間,更有可以再三咀嚼的餘韻,是令人愉悅的閱讀/聆聽/觀看經驗。
11月
14
2024
在我看來,並不是省卻改編與重塑情節的便宜之道,相反地,為鄉土劇語言嘗試接近了「新文本」的敘述方式,讓過去一直以來總是平易近人、所謂「泥土味」親和力的鄉土語言,有了另一種意象豐饒的前衛美學風格。
11月
08
2024
由莊雄偉與林正宗導演、鄭媛容與郭家瑋編劇的《鬼地方》,採取策略十分明確,選擇捨棄具體角色與故事,直接拆卸自書中、未做更動的文字(但大幅翻譯為台語)提煉出「風聲」的意象;或以古典音樂術語來說,成為整齣戲的「主導動機」(leitmotif)。
11月
08
2024
米洛.勞不僅讓觀眾直面歷史的傷痕與當下的現實,也喚醒了我們對於道德責任與社會正義的思考。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劇場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論壇,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立場和行動。
11月
04
2024
有別於一般戲劇敘事者的全知觀點和神秘隱蔽的創發過程,這種將敘事建構的過程近乎透明的「重現」方式,就像議會錄影,意味著將批判權將交還觀看者,由觀看者自己選擇立場閱讀。
11月
04
2024
因此,在劇場中,我們安靜聆聽專注凝視,為了不遺忘,悲劇結束之後,離開劇場,我們則必須開始想像一個不同的未來,一個不再以自我為中心、不再以進步為唯一的價值選擇,一個能夠真正落實社會正義與人性尊嚴的未來。
11月
04
2024
從本質上獨腳戲是觀看表演者的發揮,但是在這齣小劇場的實驗劇中,或許應該思索想帶給觀眾的感官經驗為何。戲劇中有諸多詩意、肢體、意象的展演,表演者也努力地帶給了觀眾這些體驗,但仍舊對整體有不明所以的感覺。
11月
0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