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化詮釋,少了意旨《清洗》
6月
25
2013
清洗(台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提供)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小
中
大
字體
503次瀏覽
吳宛錚(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

十年前的SARS滅絕了蹤跡;十年後的H7N9嶄露了頭角,二十一世紀的人類應該畏懼的絕不只是地球的明天過後,而是各種匪夷所思的病毒、細菌從肉眼看不見的微小處絕地大反攻,當「病」成了「害」;隔離處所成了集中營,人性,值得懷疑。

南大戲劇系104級導演劇展【戲院前的雜耍】三齣小品,其中之一演出劇作家陳建成《清洗》一劇,內容描述一家因感染病蔓延而被隔離的醫院,裡面的醫生、護士與病人如何面對自己的處境、面對一步步使他們無法動彈的種種政策,這群人同時是受害者、旁觀者,或是,無意中的加害者。《清洗》將當年的SARS慘況重現在觀眾眼前,透過角色們似舞非舞,不斷拆解、重組的肢體表演,將雕琢精細的語彙打磨出另一種異色的原始光澤,迸發出對於生存的渴求與現實的衝突。

《清洗》的語言構成複雜,韻文、散文並用,在詮釋上若採用寫實描繪,其詩化的語言將顯得格格不入;相反地,若為配合對白刻意營造寫意風格,則也許會落為華而不實的駢體文。面對有一定難度的文本,該系學生選擇運用個別或二至三人的組合發展身體敘事的豐富性,平衡了純粹寫實或寫意手法皆有的呈現上的困難,且意外挖掘出作品本身蘊含的各種可能。然而,在賦予角色更多的象徵意涵時,其作用性與意義值得多加思考,例如劇中醫生一角持續以指揮家動作機械式的「指揮」著全局,具有指導、操控等明顯指涉,如此處理將劇作導向了「人害」此較為單一面向的誤解;而非「天災」、「人害」並行的深層困境,且與強調肢體表現的手法、護士和病人等其他角色之間的連結模糊不清,這些元素彷彿自行詮釋、各說各話,使觀者無法從中取得相互關聯的一致概念、模糊其原有焦點。

SARS曾經是全世界邁入二十世紀後影響甚劇的黑死病,並非因為死亡人數的多寡,而是牽連層面廣泛的傳染性疾病在現今交通便利的全球化時代所帶給人類的毀滅警示,更是台灣人共同的沉痛記憶,因此《清洗》所要表達的內涵應不該限制於特定時空背景,其詩化的對白,是對於人性的悲嘆,演出者需意識到,隨著時間推移,在觀眾逐漸遺忘傷痛、埋藏這段歷史之後,《清洗》一劇所留下的究竟是什麼樣的省思?

總觀全劇,充滿創意的手法固然使人耳目一新,美中不足的是其核心價值尚未組織完善,十年後人們應該如何看待「SARS」這個在維基百科當中的一個名詞解釋,觀者仍然無實質依靠,演出團隊應當仔細審視炫目的技法之下欲傳達的理念,否則,結果將會是過眼雲煙消散於生命之中。

《清洗》

演出|臺南大學戲劇系104級導演劇展
時間|2013/06/01 19:30
地點|臺南大學榮譽校區D203多功能實驗小劇場

Link
Line
Facebook
分享

推薦評論
而在日復一日中,他們彷彿接受了這樣的荒謬,讓廣播裡的那些政策宣導、那些無理事蹟和振奮人心的言語,都納入自我的意識裡,將之整合。因此,當他們開始說話時,戲劇的主題便自然地被帶出──關於底層人民那些對於生命、性、宗教、權力與死亡的感悟與無力。
9月
13
2024
遊戲設定的「革命」,參照的是哪一種現實歷史曾發生過的革命?不可諱言,它仍蘊存一種異托邦的思維。
9月
12
2024
這次人力飛行劇團的重製,不僅僅滿足於以寓言的形式召喚(或固著)某種意識或共識,更反身地凸顯了導演與演員位置的流動性與多重性,並透過後設戲劇的安排來凸顯「闖入」與「岔出」的一體兩面:影像技術對劇場空間的闖入、不同語言與身體間的闖入、演員對戲劇的闖入、吳子敬與黎煥雄雙導演彼此的闖入……
9月
11
2024
馬修.伯恩的創作不僅是對古典作品的尊重,更是對現代社會議題的深刻反思。他為《羅密歐與茱麗葉》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深度,讓這個經典故事在新的語境下煥發出不同以往的魅力。通過舞蹈編排、角色塑造與情節改編,他探討了當代社會中的家庭、社會壓力與年輕人的困惑,並讓觀眾在觀賞中反思現實世界的複雜性。
9月
10
2024
如果我們問:「一齣戲能說明什麼,改變什麼,創造什麼」,答案或許不是「什麼都沒有」,但也確實有不少讓人不解之處。
9月
07
2024
《最後一個星期天》宛如一部公路電影,隨著車子行經雪地、颶風、海嘯,經歷死亡、分離,就連歌曲的音量也會因著車窗的開關變大變小
9月
04
2024
然而整體來說《西來庵》仍是一齣好看的戲,主要由於演員們的身體氣質,結合太極、武術、民俗藝陣的身體訓練基底,原本就溯源自民間傳統,使得劇中欲重現的百年前臺灣農民社會,顯得真實可信。
9月
04
2024
⋯⋯就演出本身而論,卻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其實就是作品標題:主角念念腦內的那些iTunes旋律,究竟對她的生命境遇有什麼影響。
9月
03
2024
《從這裡到那裡》藉由肢體表演與科技動畫的媒介,以肢體為語彙,以遊戲為方法、共享為核心,用「ok」、「no」和「why」等三種自我意識之性格為角色,以「點點、線線、面面星球」為路徑,展開一場關於幼兒的自我探索與人際關係探討的宇宙冒險旅程。
9月
02
2024